推荐电影:《钢琴家》
豆瓣评分:9.2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主演:阿德里安·布劳迪
一句话推荐:当生命交由另外一些人掌握,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
除了战争,还有什么能让人眼睁睁看着亲人坐在轮椅上从阳台被扔下去而不敢作声?能让人站成一排儿戏一样被挑选今天谁要被枪决?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国家的制度朝令夕改,完全没有诚信和法律约束?能让一群又一群人,被欺骗着扔进火车的集装箱,拉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镇,集中处死……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里,生命如草芥。
《钢琴家》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ladyslaw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死亡城市》改编。讲述了一个在波兰电台工作的钢琴师席皮尔曼(Adrien Brody 饰),在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一家人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席皮尔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的故事。
电影里,那些纳粹分子总是带着无穷无尽的暴力和嘲笑,来对待这几百万的犹太人。
喝醉了抓起拄着拐杖的人,让他在广场中间跳舞;把十几岁的孩子,推向老妇人让她们相拥着供他们取乐;不开心就從擦肩而过的犹太人队伍里拉出几个人枪毙;走路遇见不低头没有对自己卑躬屈膝的犹太人,就用枪杆教训,并且不允许他走人行道,去走水坑……
看电影的时候,会一边不自觉地愤怒一边觉得滑稽:这些幼稚的欺负人的行为,并不像军人用国家机器去征服另一群人,更像是无头脑的捉弄和不经思考的暴力。
没有缘由和理智,只有心血来潮和恐惧——犹太人更聪明,一定不能让聪明的人活在世上。
故事里的钢琴师席皮尔曼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席皮尔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他在废墟的阁楼上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席皮尔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这也许是整部电影里,在纳粹军官身上看见的唯一人性恻隐……
饰演钢琴师席皮尔曼的阿德里安·布劳迪(Adrien Brody )是个犹太人,他略带忧郁和谦恭隐忍的气质,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克制且深刻。他瘦削、笔直、坚挺的高鼻子从深邃的棕灰色眼睛中间一点点升起来,睫毛像栖息的蝴蝶翅膀,长长地垂在那里。犹太人气质里特有的神秘感与艺术气质,总是从他微蹙的眉头和笑起来向脸两侧延伸的嘴角展现出来。
有些人的脸美得能让人一眼陷进去,大概说的就是阿德里安·布劳迪。
且不论希特勒发动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毁灭行动,仅仅是因为家庭丑闻。这些最下层的军官在执行时候的疯狂和无脑,就能让人明明白白看清群体无意识里,人性的恶。
当生命交由另外一些人掌握,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广场中间,父亲花20波币买回来的那块糖。
广场上人群嘈杂、惊恐,刚刚为了躲避德国军官的搜捕而捂死自己孩子的女人一直在哭泣着重复“我怎么能做那样的事情”。父亲把一小块糖用小刀小心翼翼切成五块,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妻子,五个成年人,捏着糖,放进嘴里,那是绝望的生活里,要为彼此活下去的悄无声息的家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