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吉丧
人类一旦驯服了领头马,其他的马自然就会听命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年,每日见惯了一个脑袋两条腿的同类也会觉得厌烦,百无聊赖的人生若有“异类”做伴,岂不更有趣、更精彩?
很多人在闲暇时与宠物嬉戏,下班回家撸着它就觉得心安,你哭泣时它伴你身旁,你欢欣时它也一同雀跃……好的宠物是我们的“宝贝”兼益友,猫猫狗狗、猪马牛羊、蛛鸟虫鱼、蛇龟蜥蜴,都见怪不怪。
但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很多动物愿意蒙人恩宠?
对于某些动物之所以能被驯化甚至成为人类伙伴,生物学家总结了六大规律:
第一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它们所需要的食物能在人类居住地轻易获得。素食动物吃随处可见的植物或者某一类植物,植物很便宜,它们也不会和人类抢食;杂食动物更好对付,剩菜剩饭它们一样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特别挑食的纯肉食类动物,例如大型猫科动物,因为我们难以提供它们所需的食物,且它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太过凶残(甚至对人造成伤害),也就难以在人类属地生存。
第二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它们的成熟期不能过长。人类生命期限几十年,我们不可能浪费太多时间悉心抚养一头大象—静静陪伴它长达两年的孕期、长达9年(雌象)或15年(雄象)的性成熟。
第三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最好能够在笼内(圈内)生存繁衍。我们不可能圈养本性爱好自由的、有迁徙习性的大型鸟类,例如信天翁和北极燕鸥。
第四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性格较为温和。据联邦政府统计,美国每年死于狗咬的有20~30人。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狗也不是丧失攻击性的动物。但是如果把饲养狗的6800万人的宠物都换成天性凶残的狼,相关死亡数据将成百上千倍地增长。
第五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它们的“躲避反射”不能太发达;一遇到风吹草动撒腿就跑,可不是什么好事。人类很早就驯化了牛和羊,但是同样生活在草原上的瞪羚和鹿,却很难被驯服,因为它们一见势头不对,下意识就跑,还跑得比谁都快。
新晋宠物柯尔鸭
在国际运输前,孟加拉猫需要接受“温顺等级”评级鉴定。
虽然羊也有类似的“躲避反射”,但是它们的群居本性,促使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尽可能地待在羊群之中。这一天性使羊看上去比羚和鹿更为“冷静”。
第六条,能成为家畜的动物,它们最好能有稳定的社会/家庭结构。例如,马就是社会阶层分明的动物。奔跑的群马之中,为首的是领头的公马,紧接着是地位最高的母马及其后代,再后方的是地位居次的母马及其后代。人类一旦驯服了领头马,其他的马自然就会听命。马群是把人当成了“看起来有点不一样的领头马”。
同样,狗也把人当成自己的同伴;刚出生的禽类动物因为“印随行为”,会把人类当作自己的妈妈。
思考上述六大规律,我们发现,小型猫科动物算是一个“特例”:它们的食物来源本不容易在人类居所中天然获得,猫不甘于被困于笼中,有着领地意識,同时性格阴晴不定;而且身为独居者,猫并不把人类当成“主人”,反而可能把我们当成“保姆”。
与其说是人类驯化猫,不如说是猫驯化了人,我们甘愿鞠躬尽瘁,帮“主子”铲屎喂食。因此,某一种猫究竟能不能被界定为宠物,其标准相比其他动物就更加暧昧不明。
有这么一种猫,它们不同寻常:小时候顽劣成性,疯狂撕咬铁笼、发出吼叫,飞檐走壁不在话下,有的还身怀绝技会“水上轻功”,就算掉进水里也不会惊恐万状—它们是金黄色皮肤、条纹和点状斑纹间错分布的孟加拉猫,俗称“豹猫”。
孟加拉猫不是真正的豹猫,真正的豹猫指的是“亚洲豹猫”。那是一种原生地在孟加拉湾附近的野生动物,昼伏夜出,具有较强的侵略性与领地意识。
孟加拉猫则是原生亚洲豹猫与同样是豹纹的埃及家猫的杂交后代。此种类的杂交培育和命名,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直到1986年,孟加拉猫才成为受国际猫协会(TICA)正式认证的品种猫。
由于孟加拉猫天生携带着亚洲豹猫的野性基因,它们比普通家猫更具侵略性。因此,如果主人想带着它们进行跨国旅行,在国际运输前,孟加拉猫需要接受“温顺等级”评级鉴定。
而温顺等级的评定,与这只孟加拉猫是亚洲豹猫的第几代杂交后代有关。评级为F1级的孟加拉猫(1代孟加拉猫),是亚洲豹猫的第一代后代,它的野性血统和家养血统各占一半。
在绝大多数国家里,1代孟加拉猫都只能用作繁育目的进行养殖,不能放在市场上售卖,也不能作为宠物饲养。而大部分国家都不允许进口1代孟加拉猫。
F2等级的孟加拉猫(2代孟加拉猫),是由雌性的1代孟加拉猫和雄性埃及家猫杂交的后代;3代孟加拉猫,是由雌性的2代孟加拉猫和雄性埃及家猫杂交的后代;以此类推。
直到F4至F5等级开始,孟加拉猫才能被当成宠物。在澳大利亚、新加坡、欧盟国家和香港,只有5代及5代以上的孟加拉猫,作为宠物进口才属合法。根据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1代2代3代孟加拉猫都不是合法宠物,几乎不能进出口,也不能公开在市场上贩售。
4 代或5 代孟加拉猫,既有豹纹的漂亮外形,又有较为亲近人的温和脾气
因此,严格意义上只有4代或5代孟加拉猫才是名副其实的“孟加拉猫”,它们继承了不到1/8的野性基因,既有豹纹的漂亮外形,又有较为亲近人的温和脾气。
孟加拉猫的例子使我们知道,成为宠物的标准也许还与血统的“不纯正程度”有关。
“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等一下,策马,所策何马?鞑靼野马、普氏野马、大宛马、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矮种马、英国纯血马……还是,斑马?
到底为什么没有人骑斑马?
在动物界,斑马一点也不罕见。它们大面积地分布在人类起源地非洲大陆,成群结队在稀树草原咀嚼草地,时不时抬起头东张西望,格外警惕天敌狮子的现身。
斑马拥拥簇簇,黑白条纹闪动不歇,直到把色盲狮子眼睛“闪瞎”。英文中形容“一群斑马”的量词“群”,可以用dazzle表示,a dazzle of zebras,是不是光读起来都非常拉风、十分炫目?还有人说,斑马是世界上最不甘寂寞的动物,因为如果身边没有同类,它就不安到无法入睡。
关于斑马的传说屡见不鲜,可是我们都没亲眼见过一个活人成功给斑马装上马鞍、策马扬鞭。科学研究证明,斑马不适合被骑—这并不是因为斑马非“马”,它们确实是马属动物,只是和马不同种。
斑马是马属动物中目前唯一一种没有成功被驯化的动物。它的体积比马要小,这意味着它可能承受不了人体的重量,但这不是斑马不能骑的主因。主要原因在于,斑马的性格和习性,同温良恭顺、秩序井然的马甚至驴(同是马属)都相去甚远!
经过一一辨析,我们发现,斑马除了“吃草”和“成熟期短”的特性之外,完全称得上是“成为优质家畜”其余四条特质的反面教材。
斑馬的栖居地与人类活动地并不重合,对人的信赖度也很低
斑马后蹄力量大,经常发生踹死同类的斗殴事件。
首先,作为东非大迁徙明星队中的一员,斑马每年的迁徙路途从300到1800英里不等。它们习惯逐水草而居,没法只待在一个固定范围生活。
我们驯服马,是看中它们的运力和耐力。一匹骏马,时速可达60千米以上,并且可以不停歇地跑上半天。但是斑马则不同,它们虽然爆发力还行,与马不相上下,但是耐力就逊色多了。
其次,斑马的性格异常刚烈,同类之间不会和睦相处。斑马后蹄力量大,经常发生踹死同类的斗殴事件。并且,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较为贫瘠的非洲大陆,开阔的大草原上只有其他草原动物和天敌狮子、鬣狗,斑马形成了非常敏锐的“逃跑反射”。
此外,斑马的栖居地与人类活动地并不重合,所以斑马对人的信赖度也很低:你一靠近,它们就张开大口;你一伸手,它们就轻而易举咬断你的手指。有些斑马甚至暴躁凶残到战斗力足以杀死一头狮子。
斑马虽然有群居的习性,但它们只是单纯地“站在一起”,内部结构却始终处于“无政府状态”。虽然有生物学家观察到,斑马的家庭一般由1只雄性斑马和6只雌性斑马组成,可一旦有斑马被抓走,其他斑马不会对捕猎者“臣服”,而是保命要紧,纷纷溜之大吉。于是,人们就不可能像驯服马群中的领头马一样,驯服斑马群中并不存在的“领头斑马”。
如果你真的有幸圈养了一只斑马,它的“扰民”特性也会令你头大。普通马儿总是安安静静,等待你添草、刷毛、装鞍,唯独勒马时它会发出嘶叫。但是,斑马的声音频率更广,它们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声音类似于吼叫、尖叫;尖锐的叫声能够传到数千米之外,帮助斑马求偶。但在选择宠物方面,刺耳的叫声肯定是个扣分项。
其实,历史上有人成功“驯服”过斑马,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成功地策斑马奔腾—罗斯柴尔德家族的Lord,就曾驯服斑马拉动马车。但是,连非洲人自己都说:“斑马就是精神病里的战斗机,你永远无法掌控它。”
我们还是收起好奇,接受世界的多样性,承认斑马只是长得像马的异类动物。总而言之—是马不够你骑吗?干嘛没事老觊觎着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