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进入新时代,农村教育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不得不指出,我國的素质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尤其是农村教育,更是我国教育之殇。基于此,本文将以东北L村为例,结合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农村教育和乡村振兴有所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世界范围看,教育总体上呈现出边缘性的特征,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也不是最核心的部分。而在教育体系内部,乡村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边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东北L村的中小学为例,发现其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乡村教育现状
1.乡村教师资源外流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流向城市所导致的师资力量匮乏。“乡村教师“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成为乡村教育的主要难题。”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自利动机的驱使,教师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对东北L村中学的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的教师寥寥无几,都是由于“师范生下乡两年,否则不评高级职称”的政策所迫,两年期限满就回到城市教书;30岁—50岁的教师仍然奋斗在教室岗位上,但教学热情已经大大锐减,教学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他们纷纷选择去城里补习,争取外快补贴家用;50岁以上的教师无需上课,却仍旧领取工资,评高级职称。
2.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很多地方,农村小学的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够很好地管理学校。“在管理上,除了复制其他学校的管理模式外,在很多方面的管理都缺少实质性内容,造成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育质量也无法保证。”在管理过程中,有的管理者不能结合农村教育的现实进行管理,生搬硬套,最终使学校管理走向衰落,这对于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是致命的。
3.农村教育的生源不断流失
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对教育的态度。由于农村人口的见识较少,对于教育并没有很热心,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让孩子辍学打工。而农村一些经济条件尚好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就读,有些外出打工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当地就读。以上行为都加速了农村教育生源的流失。很多村小学逐渐合并成为乡小学,最终走向消亡。
4.农村学生的素质较低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农村学生通过智能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因缺少监管,农村学生大多接受的是抖音、斗鱼、快手等存在大量网红负面信息的传播,只想一夜暴富,不通过正当手段谋利。而家长的疏于管教,也让农村学生的性格出现了扭曲。
家庭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基地。农村家庭教育面临“无能”与“缺位”的尴尬局面,给全面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由原生家庭带出来的种种问题在学校充分体现,老师不能管、不敢管也使问题不断严重,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使得农村教育滞留不前。
二、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水平的提升必须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大力引进高质量的教师充实乡村教育,国家通过政策性奖励支持教师执教;第二,增加教师的培训和进修,通过教育局组织和学校组织来实现,在学校之间和校内互相学习提升的方式进行;第三,完善鼓励机制,增加福利,留住目前学校内的优质教师,减少人才外流。
2.端正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要想实现好,首先要端正观念。“因城市文化是主流文化,具有农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便利性。”很多农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较多地存在功利性的说教:“离开农村,去大城市看看”“在农村种地没出息”“不读书就只能待在农村”等。但农村学生仍然需要从教育中找到自我文化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改善乡村学校的管理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在一个机构或单位内,管理者是关键。农村教育能否走上正轨,领头羊最重要,也就是校长的人选最重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注重选拔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魄力敢于创新的教育管理人才。教育局在选择农村学校校长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素质进行鉴别,在性格、素质、品德、专业能力方面进行评价,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提任校长。实行城区优秀校长到乡村学校定期任职制度。
农村教育的实质还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改变很多东西,包括农村固有的落后传统观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安全问题。农村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都是必须考虑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才能有力气、有资源改善农村的教育现状,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农村教育的改善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的改善人的思想的提高,只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乡村振兴才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袁巍,杨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流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44.
[2]党佩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7,11(36):72-73.
[3]杨雪丽,冯柳,张群.试析农村教育现状与探索的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宋秀艳.村落学校的困境与突破[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06.
[6]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06.
[7]韩清林,秦俊巧.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2(08):
6-14.
[8]郭少榕.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发展的政策思考——以福建等地为例[J].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