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养生

2020-07-23 08:45刘航
醒狮国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茶花茶红茶

刘航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神农百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随着对茶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才认识到,茶不仅能治病,还可以日常消遣,是一种很好的饮料。时至今日,茶与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茶与养生的关系,五代蜀毛文锡撰《茶谱》中称茶能“益思”,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使人神思阅爽”,元代王好古撰的《汤液本草》称茶能“清头目”等等。其中,把茶的养生功效讲得最全面透彻的要数茶圣陆羽,他在所著《茶经》中对茶做如下概括: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悶、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也就是说,茶性味至寒,最适合饮用。精进修行勤俭尚德之人,如果燥热口渴、寒凝胸闷、头脑疼痛、双目干涩、四肢酸懒,浑身难受,姑且喝上四五泡茶,可与醍醐、甘露相媲美。

可见,在古代,茶在日常养生保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茶的营养价值也不可小觑。茶与四时年有四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喝茶方面也要与四时相应,这样才能到达更好的摄生作用。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有春困的感觉,疲倦乏力。春季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发出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花茶集茶味之青与鲜花之香于一体,“花引茶香,相辅相成”,花茶多将烘青毛茶及其他茶类毛茶搅拌客制,以茉莉花茶最为有名。

夏天炎热,骄阳似火,人在其中,汗流浃背,人的膂力耗费许多,精力不振,‘旧高人渴漫思茶”,这时以品绿茶为好。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快愈合的作用。并且它营养成分较高,还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这种茶冲泡后水色清冽,香气清幽,味道鲜爽,夏天常饮,清热解暑,强身益体。

秋天,天干物燥,草木摇落露为霜,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心呈青色,叶缘呈赤色,素有“青叶镶边”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浑厚的味道。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铲除体内积热,让机体习惯天然环境改变的作用。既能铲除余热,又能康复津液阳气。

冬季,冰厚三尺,雪覆千里,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中医以为:“时届隆冬,万物活力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按捺状况。摄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季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厚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题画》诗中曾描绘了一幅人生至乐的理想蓝图:“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对爱茶之人而言,饮茶是味觉享受,也是精神陶养,茶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生命的上下求索精神。自古以来,无论文人雅客还是普通百姓,无不对茶情有独钟。欧阳修在《茶歌》中写道:“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千百年来,国人在采茶、制茶、泡茶和饮茶过程中,倾注了无数的情感,从而酝酿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青茶花茶红茶
花山
茶海苍翠,雅韵海青——赏析“海青茶韵”紫砂壶的地域特色与美学价值
蜜香红茶
青茶能调脂
品味柘荣青茶
柠檬花茶窨制试验初探
花茶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
花茶
立顿红茶等50多种产品保健效果未通过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