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设工程对监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BIM技术下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监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简单描述,并以嘉定工业区2017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为例,进一步探讨了BIM技术推广到民用常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意义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BIM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BIM技术;建设工程;监理过程;精细化管理
基于BIM技术下的精细化管理,采用3D模型的可视化技术,给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精细化程度也大幅提高。
1、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概念
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是新时代的产品,是现代建筑事业对工程监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依据的标准实现了数据化,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了量化评估;再者,工程监理人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工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最后,在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各项政策规定要制定体系完善的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等并严格要求执行,在监理过程中,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严加管控,根据目前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与想要实现的管理目标进行比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模式上使用的方法為循环往复法,不断提高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1]。工程监理精细化服务要求详见图1-1。
图1-1 工程监理精细化服务要求
2、BIM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中的特点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工程管理的新理念,以数据为基础,进行三维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2.1 BIM三维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Visualization)也就是“所见即所得”,相比于传统的二维CAD施工图纸,三维BIM模型的信息表达彻底解决了“只能通过线条去想象建筑”的难题,一个三维立体的实物图形展现在监理人员面前,更有利于工程师对工程情况的总体管控。
2.2 BIM模拟分析技术
BIM的模拟性(Simulation)技术可应用于工程的整个阶段。在设计时期,构建三维动态模型,可以对许多性能进行模拟试验,比如结构受力分析、热能传导分析等,可以及早发觉设计方案中的弊端,并给予修正;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在招标和施工阶段,可以依据工程的组织规模来进行模拟施工,控制造价;在后期的应用阶段,还可以对紧急情况进行模拟,比如火灾、地震等。
2.3 BIM项目方案优化
实际施工过程中,整个施工方案以及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都是在不断的进行优化,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准确的信息,不仅提供了各种优化工具足以应对复杂的建筑设计,同时还节省了大的时间,在根本上解决了方案优化的三个要素: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2.4 BIM一体化管理技术
基于BIM技术的一体化管理是通过一个由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对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协调统一管理。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构建各种模型,全面系统的为工程监理提供支持,提高工程监理的管理效率、协调能力[2]。BIM数据库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及时、准确的不断更新数据,有效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效率的提升。
2.5利用BIM的数据库引进其他先进技术
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工程数据库,存储大量数据信息,从而挖掘出其他先进技术的价值,比如可以通过引进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网络技术,进一步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帮助监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纠正和优化,不断提升工程监理水平。
3、BIM技术推广必要性
目前BIM技术,大都只应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项目,比如写字楼、酒店等,对于民用常规建筑工程管理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工作,本文以嘉定工业区2017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为例来说明BIM技术推广到民用常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3.1 BIM技术与工程造价
BIM模型富含建筑构件工程信息,将该技术应用到本次工程中,可以使得造价信息和三维模型的信息属性相互关联起来,通过BIM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造价工程师的统计工作量,更加快速准确地生成相关的数据统计表,从而帮助施工单位可以随时获取项目的造价信息,快速做出分析报告并且生成成本预算,有效节约了工程造价的工期。
3.2 BIM技术与建造施工
BIM 技术将项目中的可视化操作、施工模拟等信息进行了协调,将复杂的施工管理过程简单化[3],通过BIM技术不仅可以在建筑建造时间维度进行进度模拟,还能模拟真实的施工场景,更加直观的发现整个工程全过程的各种问题,从而做好预防措施,制定出最合适的施工方案,降低了项目风险,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3.3 BIM技术推广的关键
将BIM技术推广到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让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掌握该技术,可以从简单的项目入手,让一线员工切实体会到BIM在实际工作中带来的作用和好处,提高工人对BIM技术的认知和兴趣,让BIM技术从书本上真正落实到技术人员的手上,从而达到节省投资和提高效率的作用。
4、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的优化对策
想要在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地推广BIM技术,进而优化建设工程监理的精细化管理,现提出以下几个优化措施。
第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准则,在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下,保证监理过程的规范化,严格执行监理服务标准,规范操作过程。根据BIM模型数据开展管理,打造优质的精品工程项目[4]。
2.3现代建筑设计对商业老街改造的三种做法
对商业老街的改造,大致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对旧的建筑物进行彻底拆除,即拆旧建新;第二种是拆除后建造假古董;第三种是对旧的建筑物进行保护性拆除和恢复,保留原来场地上的所有特征和关系,拆旧如旧。
2.3.1拆旧建新
这种方法是拆除原来的老街上所有的建筑物,完全以现代的风格去重造商业街的建筑。原来老街所保存的一切信息,完全被抹掉。在我国近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方式虽简单粗暴,但效率很高。这种改造方式直接毁掉了老街过去所承载的一切,抹杀了人们对于旧街道的记忆,剥夺了人们感受老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机会。老街是一代代人留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物质化载体,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种建筑表达,是城市里前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老街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非但不应该去拆毁它,更应该全力去保留它和完善它。让它继续留存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得老街所承载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2.3.2假古董
这种改造方式是拆除后,给新建的建筑物贴上某个传统建筑形式的标签,以体现或还原某段历史。比如说在商业街两头设立牌坊作为标志物。国内很多仿古商业街的改造都是用的这种模式,应该说它比第一种改造方式要好。然而硬生生地给新建建筑按上一个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其名曰“仿唐街、仿宋街”,本质上和第一种模式还是一个思路,只不过把现代建筑的形式换成了传统建筑的形式。这个传统建筑的形式依旧是“舶来品”,是水土不服的,因为它不是從原来被拆除的老街中原汁原味地长出来的东西,还是外来的、假的和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假古董仅仅是在形式上保留了某种传统建筑的外观,通过形象包装,把它们定位成旅游景点,供人游览,宣传其拥有的“文化底色”,是符合以往某个年代特色的古街。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包装和界定,未真正体现出被拆除老街自身所包含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2.3.3拆旧如旧
这种改造方式是对老街的建筑做保护性的拆除。该保留的保留,危旧建筑该拆除的,拆了以后也是原样恢复。老街内原有的场地关系、空间关系和建筑细节一律保留。这种改造方式改变的只是:新的生活方式替代了旧的生活方式,新的一代人替代了老的一代人。这种改造方式不是单纯的对建筑形式的仿造,而是在结合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对原有场地上的生活方式的保留和更新。
不同的时代,能改变的只是一些生活上的表象,留在骨子里的文化内涵是不会被改变的。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上海新天地的改造项目,在保留了本地里弄和石库门特色的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业社区,里面虽有现代化商业,餐饮,娱乐,办公、居住等功能,但其外表依然是传统的符号,其核心依然保留和延续了原来里弄生活的模式和场景。
3、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借鉴
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毫无疑问,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从建筑材料来看,传统建筑当中通常以木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而现代建筑都是以钢和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木材的使用已经被边缘化了。材料的转变给建筑带来了巨大的转变,除了两种材料质感上的不同以外,后者给建筑带来了更高的高度,更大的宽度和跨度,巨大的性能提升和造型上的无穷可塑性。
在建筑形式上,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得来说,从低矮转向高大,从封闭转向通透,从简单转向复杂,从定规转向自由形式。至于建筑设备上的提升带来的舒适性,如电梯,空调。卫生洁具的使用等,更是传统建筑所不能比拟的。
现代建筑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我国的建筑师仍要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吸收营养。因为传统建筑是我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的身上带有鲜明的“中国性”。这种“中国性”不只是某种建筑形式,不只是大屋顶,木构架,或者一些传统建筑的细部。“中国性”这里指得是,一种用建筑为手段去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这个内核。例如:传统建筑中的以院落为中心,建筑围绕院落的对称性布局的方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观和人文观的体现。院落既是开敞的,可以改善周边围绕建筑的微环境,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又因周边建筑的包围而是封闭的和内向的。它不对外开放,只对住在这里的成员开放。一个院落即是这些居住成员们平日里的活动和交际的中心,他们在这里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样的院落,绝不同于西方城市里的广场的概念,虽然两者都是一片空地,但一种是内生的,另一种则是开放的和外化的。所以说院落的布局方式,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对大千世界的看法。这种方式和看法至今未曾改变,则院落的布局模式也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样的院落布局模式,到了今天,可以用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用现代的材料、语言、技术表达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它的表皮是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内核却是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的反映,给人一种现代感中暗含着的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现在,建筑师纷纷提出了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上的融合。他们想要在技术上采取西方的方法,在思想上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形成一种东、西杂交带来的优势。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去驾驭西方的技术,势必将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带入新的领域。这样的杂交结出的果实——设计出来的建筑兼具现代性和民族特色。建筑师如果能自觉意识到从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的重要性,必将极大地拓宽自身的视野和能力,对自己进一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结语:
简而言之,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融合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建筑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时刻谨记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物质,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不同时代的缩影。我国的建筑师除了学习西方,从西方借鉴优秀的经验以外,还要从本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当中汲取养分。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有民族性。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的建筑设计当中怎样去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传承,始终是我国建筑师的艰巨使命和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1]陈督.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60.
[2]刘畅.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52.
[3]刘畅.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A].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C].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8:3.
[4]张海明.试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材与装饰,2018(15):122.
[5]李雪珍.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材与装饰,2018(11):97-98.
作者简介:
朱成浩(1973.04.25),男,汉族,上海,硕士,中级职称,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理论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