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快乐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一首歌,而奉献是它的主旋律,正因为有了奉献才快乐。一个人如果奉献多少,也索取多少,那么他的人生就等于零;一个人如果只一味地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他的人生就等于负数。我坚信有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快乐=奉献。让我们牢记这个公式,以此去解人生的方程。
精彩开头
?开门见山
在德惠这个小地方,就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组成了一个爱心团队,时刻为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着,他们就是“爱心车队”。
?巧用修辞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是什么?奉献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奉献是什么?奉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奉献是什么?奉献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直抒胸臆
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的也是医德和表率。
【眉心飞语】
开门见山式开头,语言直白,直奔主题,道出所要描写的对象——德惠某爱心车队,让人一目了然。巧用修辞式开头,综合运用设问和引用古诗词的手法,使得片段具有节奏感的同时,又强调了奉献的真正价值。直抒胸臆式开头,直接表达出“我”对护士的敬佩之情,感情真挚。
精彩过渡
?转折过渡
在以前,我看到农民工会有一丝厌恶,可是今天在电视里主持人舒悦看到的事,却让我对农民工有了新的看法。
?顺承过渡
一次,我和妈妈要去商店。走到附近时,我忽然发现前面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一位老奶奶正躺在地上,看那脸上痛苦的表情,想必是生病了。“这老人是怎么回事?”“家人呢?”“要不打个120吧!”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这时,一个小男孩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承上启下
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眉心飞语】
转折式过渡,写了小作者通过观看电视里讲的故事,对农民工改变了先前的厌恶之感,为下文将要讲述农民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事例做了铺垫。顺承式过渡,由“我”在路上的见闻——老奶奶躺在地上无人问津的情景,自然地过渡到小男孩的出现,前后内容连贯,浑然一体。承上启下式过渡,通过“不仅……还……”的关联句式,表达出老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上下文衔接得十分紧密。
精彩句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把奉献作为我人生的目标,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
词汇聚焦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视死如归
慷慨解囊 克己奉公 毫不利己
精彩结尾
?引人深思
正如雷锋所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真正的“雷锋精神”难道是“三月来,四月走”吗?难道是某一个人的三分钟热血吗?难道是你每一次捐款多少的排名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将正能量一点点弘扬,让更多的人团结起来为弱势群体献爱心、为社会做贡献,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吗?
?哲理启示
想想文中人物的无私奉献,再想想自己的小气,我真是感到有点儿愧疚。学了这篇课文,我真正明白了:原来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啊!
?自然收束
这就是我们小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张爷爷。
【眉心飞语】
引人深思式结尾,先引用雷锋的话,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引发读者对奉献精神的思考,文章的意蕴也得以深化。哲理启示式结尾,将“我”的小气与文中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相比较,使自己感悟出人生的价值所在,升华了文章主题。自然收束式结尾,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出张爷爷的特点,干净利落,收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