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洁心 贺彦凤
摘 要:线上教学是一种利用硬件设备与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新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存在自主性较弱的主体消极怠工、学习者不善于辨析提取有效信息、主体和客体被虚拟的“中介系统”所制约等问题。为了突破线上教学的困境,教师必须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主体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学习者人文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线上教学;信息素养;人文精神;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41-02
一、线上教学的内涵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的存在被不断改变和优化,作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信息传递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在特殊时期,许多人不得不采取线上工作或学习的方式。而对学生来说,最深有感触的是线上教学的产生。所谓线上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介质联系在一起,教师利用已经普及的电子产品等硬件,借助专业的教学软件进行授课,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新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从广义上来说,不仅指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教学,也包括学生对教师录制好的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线上答疑环节解决相关问题。
区别于传统教学,线上教学主要有四大基本特征。第一,大规模。线上教学可以实现在某一课程中不同层次、地域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在线人数可以达到几百甚至更多。第二,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这一介质,学习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线上交流。第三,开放性。参与者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教学活动。第四,个性化。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置学习目标、形式、内容,并与志趣相投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目前,较为常见的线上教学软件是钉钉、智慧树、腾讯会议等,各有其优势与改进的空间。
二、线上教学面临的困境
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发现,线上教学存在自主性较弱的主体消极怠工、学习者不善于从纷繁的教学内容中辨析提取有效信息、主体和客体被虚拟的“中介系统”所制约等问题。
从主体层面来看,线上教学容易使主体因自身的惰性与环境的改变而失去主观能动性。线上教学为特殊时期的教学带来便捷,但同时也考验教师和学生驾驭新模式的能力。首先,施教者对新教学技术的使用水平各异,教师运用教学平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其次,相对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频率较低,教师难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直接干预或指导,只能通过最终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对部分自主學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监管,无法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因为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无法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实时了解,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的问题反馈。
从客体层面来看,互联网技术拓展出的虚拟客体,为主体提取有效信息增大了难度,对主体的信息素养提出挑战。参与者作为线上教学的主体时,客体自然为教学内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生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使得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与拓展,使客体以多种形式进入主体的认知领域。但学习者自主利用网络资料进行学习时,因为资料内容繁多、水平良莠不齐、观点有正有误,缺少辨识信息的能力,很难有效地开展学习。
主体和客体被虚拟的“中介系统”所制约,导致人文精神逐渐失落。线上教学主要运用的“工具”是互联网,主体以虚拟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掌握客体。主体的认识范畴超出了主客体的物理时空,而进入一种符号性、媒介式的虚拟空间。在这抽象化的教学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均附着于虚拟的数字化平台,最终主体与客体本身也虚拟化、数字化、符号化,同时人的追求与人生意义也被漠视。
三、线上教学发展的路径
线上教学的普及无疑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在沉浸于科学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学习途径的同时,也需要正视个体正受到互联网的多重影响。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不能一味放大线上教学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单一看到其缺陷,要让互为矛盾的两方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推动教学形式不断完善。面对线上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改变其发展态势,实现教学均衡化与优质化,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线上学习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相关技术不断改进,或者寻找其他解决途径。知识存在于互联网及与之相关的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才能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深化,最终认识到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巨大飞跃,进而通过理性认识科学指导实践活动。知识不会主动进入大脑,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才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夯实基础,才能利用知识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然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就是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轻言放弃,应当让主体以自身坚定的信念与勇气,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与挫折,这样才能真正获取知识。
加强主体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主体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从纷繁的资源中高效识别有用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科学地利用信息,最终将其转化为所需知识。同时,主体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学习、主动接受教育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学习信息处理与加工等相关技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才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健康成长,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注重学习者人文精神的培育。随着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可能对新型技术产业的追求和崇拜大大超过对精神文化的关注,这必然会造成对人的主体地位的漠视,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相背离。要防止现实社会及虚拟网络空间的信息异化,就必须超越单纯的技术层面,注重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维护与追求。要注重学习者人文精神的培育,引导其关注人的理想、道德、信仰,追求有意义的现实生活。在网络时代,更应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以道德与法律为准绳,引导现代信息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彦珍,左伟青.信息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王静.新媒体技术的哲学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杨家兴.线上教学相关理论基础和制度规划的考量[J].天津电大学报,2006(02).
[4]陈晨.慕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哲学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温洁心(1993-),女,山西太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贺彦凤(1974-),女,黑龙江青冈人,研究生导师,博士,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贺彦凤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