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文艺性的虚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生活的逻辑性和历史的逻辑性,不能让观众看着别扭——除非你刻意想向观众传达那种别扭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家自我隔离(包括心惊胆战复工)的日子里,能带来欢乐的事情有限,无非就是刷手机、看视频或电视剧。
其实即便是娱乐新闻里,内容也同样匮乏,无非就是奉俊昊的《寄生虫》获奖,以及电视剧《新世界》的口碑评分走势。
作为矢志于拍摄主流片的导演,奉俊昊的电影获国际大奖是早晚的事。只不过偏文艺的《寄生虫》能兼夺法国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尤其是四项奥斯卡重量级奖项),所形成的轰动效应,怕是近几十年来国际电影界最令人瞠目的。毕竟不久前金棕榈刚给过《小偷家族》奖项,《寄生虫》的底层人生主题又跟《小偷家族》近似,能再为亚洲电影捧回一尊金棕榈,实属不易。
《寄生虫》能在奥斯卡获奖,得益于它在电影界强大的“民意基础”。金球奖它得了,美国编剧协会奖它得了,美国众多地区的影评人或评论家奖,它都得了——纽约、洛杉矶、费城、旧金山、芝加哥、底特律、拉斯维加斯、休斯敦、西雅图、圣路易斯、犹他州……这种影响力不可能不影响到数百位奥斯卡评委的投票。
有观众觉得《寄生虫》后面司机父亲杀人的情节出现得比较突兀,其实倒也不算。东家一心救昏过去的儿子,无视被人捅了一刀、生命垂危的家庭教师(司机父亲的女儿),这种冷血举动背后折射出的富人对穷人生命的漠视,才是杀人动机所在,也恰恰是全片的要旨所在。最佳原创剧本奖不是白得的,评委绝大多数都是资深电影人,弄一个好剧本有多难,他们知道。情节可以来得突然,但要能自圆其说,不被动,这才是影视成功的关键。
好像是刻意要为上面的规律做佐证,剧集《新世界》播出后,口碑从高分一路下滑到7点多、6点多,分值变化几乎创下近年波幅纪录。什么原因?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得像福尔摩斯,却又明显违反常理和地下工作原则的敌工人员田丹;一个毛躁得让所有人都替他揪心,每集都盼着他下线“领盒饭”的男一号——片警徐天;一个坚决反共,却又对田丹黏黏糊糊的保密局特工冯青波……
没有人质疑孙红雷的金海,因为这个角色正常,符合逻辑;没有人质疑秦汉、胡静、张鲁一,他们的功力和努力,观众在镜头下都看得很清楚。全剧人气最高的是黄澄澄主演的混混头儿“小耳朵”——喜剧式的境遇,身材瘦小,即便偶尔霸气外露,却在官家面前不得不“窝囊”着,人物的复杂性,塑造得接近完美。演使女杀手萍萍的黄子星、演大缨子的张晔子、演关宝慧的张瑶,她们在有限的戏份中表现出了不逊色于女主的魅力,成为支撑大家追剧的理由。以上这些都是由人物设计的合理性与演员表演共同完成的。它们的成功,冲淡了剧集中另一部分角色因设计力度过猛,而导致的不合理与反逻辑。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所有叙事性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虚构。文艺性的虚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生活的逻辑性和历史的逻辑性,不能让观众看着别扭——除非你刻意想向观众传达那种别扭的效果。《新世界》肯定不是刻意要观众别扭的,可惜因为构思和编剧阶段存在太多问题,拍摄和剪辑时又没能补救,才导致效果不尽人意。
熟悉张鲁一、周一围和编剧兼导演徐兵的观众,应该都看过他们几年前拍的谍战剧《红色》。《红色》的三个男主人公就叫“徐天”“铁林”“金海”,女主人公就叫“田丹”,两部剧主人公名字完全相同。如果两部剧前后剧情衔接或形成系列,这一点不算什么问题;可两部剧中的四个角色完全不相干,他们是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在不同时代,各自孤立存在的两组人物。看过《红色》的观众,再看《新世界》时,难免会对剧中人物关系产生困扰。
主角名字“撞衫”,可以理解為编剧“任性”,但剧中角色与现实中名人的名字“撞衫”,就说不过去了。胡静扮演的“刀美兰”与“孔雀舞”创始人、云南傣族舞蹈家刀美兰重名,让人难以理解。“刀”姓在云南常见,但在华北确实比较少见,更与“老北京”挨不上。这一系列的“疏漏”,导致了观众“别扭”的观感,《新世界》口碑的坠落,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