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黄 丽,陈艳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从各级政府的视角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一般农业型村庄,因而乡村建设重点是应对村庄的“空心化”问题;而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村庄由于区位特殊,受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以及城镇扩张的辐射,乡村振兴主要解决的则是前期缺乏科学规划带来的发展受限、外来人口增多造成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不足(桂华,2018)[1]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问题。而从村民的视角,乡村振兴的关注点也有较大的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民主要关注经济收入与脱贫攻坚(何海明,2019)[2]、农业发展以及土地使用(彭绮文,2019)[3]等问题;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由于乡村城镇化程度较高,集体经济普遍强大,村民老龄化趋势显著,普遍又有分红保障,收入水平较高且收入来源多样化,因此乡村振兴中,他们关注更多的则是社会保障方面。本文以佛山市为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分析其参保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佛山市地处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核心区,城镇化率很高。根据佛山市统计局2020年4月2日发布的“2019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佛山市常住人口在2019年末达到815.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5.06万人,农村人口40.80万人,城镇化率高达95%,远高于59.58%的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佛山市的经济发展在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经济发展较快、投资环境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根据中国社科院和经济日报社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佛山市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第12位。2019年,佛山全市GDP成功迈入“万亿元”城市,GDP总量达到10 7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9%,其中,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56.92亿元、6 044.62亿元、4 549.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0%、6.3%、8.1%。三产之比为:1.5∶56.2∶42.3。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 043元,其中城镇居民为55 233元,农村居民为31 50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160元,其中城镇居民为37 970元,农村居民为21 8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则由上年的1.764缩小至1.753。[4]
佛山市作为广东省新农保的首批试点城市,早在2009年新农保实施伊始,就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保”),较早实行了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村民养老保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7月印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63号)的数据和有关文献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选择的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佛山市的村民也不例外。
根据禅城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发布的《佛山市2019年社会保险信息披露通告》,截止到2019年末,全市共438.43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有385.5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城镇职保,有52.88万人参加了城乡居保。从养老保险的基金收支来看,全市城镇职保基金总收入为350.989 6亿元、总支出为304.327亿元,当期结余46.662 6亿元,滚存结余650.060 8亿元;城乡居保基金收入14.235 2亿元,基金支出17.411 3亿元,个人账户余额17.123 1亿元,基金累计结余21.056 1亿元。从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来看,全市总缴费为321.69万人,其中,城镇职保305.75万人,征缴收入314.328 4亿元;城乡居保15.94万人,征缴收入1.651 6亿元。从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看,全市城镇职保缴费工资基数的下限为3 376元,上限为19 014元,实际月平均工资缴费金额为3 427元,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3%,个人缴费比例为8%;城乡居保缴费最低标准为每年360元,最高为每年3 600元,中间几档分别为每年480、600、720、840、960、1200、1 800、2 400 元等,共 10 个档次,对应的月缴费标准分别为 30、40、50、60、70、80、100、150、200、300元。[5]从待遇领取来看,全市参加城镇职保的离退休人员为60.76万人,待遇支出245.089 2亿元,人均月基本养老金达3360元;城乡居保共有31.35万人符合领取长期待遇,待遇支出17.405 5亿元,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260元,全年平均月养老金为369.61元。2020年1月起,全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每月又增加了40元,达到每月300元。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课题组2019年12月及2020年1月在佛山市的调查。调查对象为佛山市所属各区的村民,共发放34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321份,全部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41%。调查样本的年龄涵盖了16岁以上的各个年龄层,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为11.84%,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10%的标准,呈现出典型的老龄化特征。调查样本中,女性比例(53.58%)略高于男性(46.42%),与全市人口中女性略多于男性的事实相一致。从教育背景看,本科及以上(26.17%)人口超过1/4,高中、大中专略少一些(24.30%),初中学历(36.76%)最多,还有部分小学以下(12.77%)的低学历人口。从收入看,大部分(60.43%)村民的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且其收入来源比较多样化,尽管普遍有分红,但很多村民(47.98%)依然有工资收入,此外还有部分村民有种植或养殖等农业收入,也有的有出租收入或网店收入等,还有部分村民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13.08%)。
调查围绕着乡村振兴过程中村民最关注的养老保险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佛山市村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包括对养老保险是否了解、了解的渠道、对参保的看法。
从调查的结果看,佛山市村民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度普遍很高,但由于了解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尽管他们大部分(65.73%)都认为参加养老保险必要,但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却有限,大部分人仅了解一点(42.68%)或不是很了解(45.79%),也有的一点都不了解(5.61%)。见表1。
表1 佛山市村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情况
二是村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保选择,包括是否参保、参保原因、参保类型、缴费档次、每月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未来是否参保、更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九成的佛山市村民(87.23%)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的原因是为了“年老之后生活会有保障”(91.79%),也有的是因为亲戚朋友的建议才参保的(49.64%)。从参保类型的选择上,大部分村民选择的是城乡居保(78.93%),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参加城镇职保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村民超过两成。从缴费档次选择上,77.34%的村民选择了1 000元以下的较低档次的缴费标准,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村民不到1/4。已经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村民中,基本上每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都在500元以内,且大部分在300元以内。对于未来是否参保,有65.73%的人做出肯定的答复,还有29.91%的人有可能会参保。村民更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主要还是仰仗自己存钱养老(83.80%)或者参加城乡居保(81.62%),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依靠子女养老(61.99%)的人仍然较多,而选择城镇职保的村民不到两成(18.07%),甚至有村民依靠政府救助和补贴(15.58%)。少数村民(12.77%)之所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城乡居保的保障力度不够(51.22%),如果再加上养老金收益低(41.46%)的比例,则超过九成,其次是宣传力度不足、不知道有该保险(48.78%),第三是担心政策变动(41.46%),第四是认为城镇职保缴费比例高、无力支付(34.15%),其他如自身有足够的资金、觉得没必要等原因也有。见表2。
表2 佛山市村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选择
三是对城乡居保制度的评价,包括对养老金额发放的满意度、对制度设计的满意度、对制度执行的满意度。
调查表明,佛山市村民对城乡居保制度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其中,在养老金额发放方面,满意度仅有5.92%,而不满意的比例则高达48.29%,接近一半。虽然佛山市近几年连续提高了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2019年为260元/月,2020年为300元/月),但每月369.61元(2019年数据)的基本养老金与当地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2019年佛山市村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 822元,折合1 818.5元/月)相比有较大差距,也远低于全市低保标准(2019年为1 060元/月[6]),难以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对于一些正在投保缴纳保金的年轻村民来说,即使选择最多的3 600元/年的保额,到60岁后每月也只能拿到六、七百元的养老金额,无法体现养老保障的效果,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可能会造成新的贫困。这让很多参保人感到信心不足,不利于乡村振兴中社会保障和民生的发展。在制度设计方面,村民对缴费档次、最低缴费年限、政府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水平、月养老金发放的计算方法等的满意度基本在10%上下;在政策宣传、自主服务点设置、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态度等制度执行方面的满意度也在10%左右。见表3。
表3 佛山市村民对城乡居保制度的评价
调查显示,有81%的佛山市村民希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参保意识”,比例最高,有78.82%的村民期望“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排第二,第三是“加强对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监管”(68.54%),“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67.60%)和“加强经办机构单位的能力建设,提高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51.09%)也占较高的比例。
由于村民养老保险选择是一个选择城乡居保和选择城镇职保或其他养老保险的二分变量,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适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p表示选择城乡居保的概率,1-p表示选择城镇职保或其他养老保险的概率,β0为常数,即为未暴露各影响因素对事件的影响,βj表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影响因素对应的系数,xj为解释变量,表示被调查村民的各个特征向量。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是村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选择,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佛山市村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选择城乡居保还是选择城镇职保或其他养老保险。将参加城镇职保或其他养老保险赋值为1,参加城乡居保赋值为0。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来源、月平均收入、选择的缴费档次、领取的待遇标准7方面。变量赋值及基本描述见表4。
表4 变量赋值及基本描述
本文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由图1中可知,年龄、收入来源、月平均收入和领取的待遇标准的显著性Sig均大于0.05,说明它们对于模型的拟合效果不佳。因此剔除变量年龄、收入来源、月平均收入和领取的待遇标准后重新进行拟合,由于村民对问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误差允许的界限里有些变量被保留,重新拟合后的具体结果见图2。
图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新拟合结果
剔除不具相关性的变量重新拟合后,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佳。因此,从该输出结果来看:
性别变量的显著性为0.024〈0.05,系数为-0.644,说明性别因素对于村民选择参加城乡居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由于女性思想和做法一般比较保守,而男性相对来说会比较果断,农村地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分工,使得男性一般会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加上男性村民抽烟喝酒等生活习惯会使他们患病率更高一些,因此男性老年村民的健康状况一般会比女性老年村民稍差,养老保险意识也就更强一些,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保障强度更高的城镇职保或商业养老保险。
文化程度变量的显著性为0.000〈0.05,系数为-0.916,说明文化程度因素对于村民选择参加城乡居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通常学历较高的村民,一般都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他们会更愿意选择保障力度更高的城镇职保,还有一部分人则考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
缴费档次变量的显著性为0.002〈0.05,系数为-0.141,说明缴费档次因素对于村民选择参加城乡居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村民对各种养老保险制度都有一定的认知,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村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有助于其在60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获得更高的保障,从而促使其更倾向于选择城镇职保或商业养老保险。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佛山市村民,尽管收入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要高,但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选择,与其经济条件并不匹配:
(1)村民对包括城乡居保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了解不多,政府和村委的宣传成效较弱,导致大部分居民选择了缴费水平和养老待遇水平都较低的城乡居保,仅有少数选择城镇职保和商业保险等其他保险,部分村民未参保。
(2)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参加城乡居保的村民较多,但很多村民还是更愿意选择自己存钱养老,依靠子女养老也占较大比例,甚至有村民还持有等靠要的想法,希望未来养老依靠政府救助和补贴。
(3)村民对现行的城乡居保制度的评价总体不高,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执行,满意度基本在10%左右。特别是在养老金待遇方面,有近半数村民不满意。由于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养老保障的目标要求,一旦村民到了领取待遇的年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很容易形成新的贫困。
(4)村民期望政府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提高村民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管,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加强经办机构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5)村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选择与性别、文化程度、缴费档次均呈负相关。男性、文化程度高、缴费档次高的村民更偏向于选择城镇职保或者其他养老保险。原因:(1)男女思维及健康水平有区别;(2)文化程度高的村民一般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有条件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城镇职保;(3)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村民,收入通常较高,有能力选择保障力度更强的城镇职保或商业养老保险。
对此,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重点放在乡村振兴与村民的社会保障方面。佛山市目前的乡村振兴中,政府是从乡村整体、城乡融合等方面统筹考虑,分类、有序、创新、优先推动乡村发展重点和关键项目,而社会保障作为村民关注的焦点,由于村民收入较高,并未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因此导致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度和参与性也不高。而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总目标上,政府和村民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可以将乡村振兴与村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新旧媒体,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村民的关注度、参与度,充分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进一步完善城乡居保制度,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逐步提高缴费水平和基础养老金水平,倡导村民通过养老保险或自己储蓄保证老年生活,充分发挥佛山市乡村集体经济比较强大的优势,鼓励村集体为本村困难群体承担养老缴费责任。
(3)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乡村工业园改造提升进程,进一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收入渠道,缓解村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压力,鼓励村民选择较高档次的标准缴费。
(4)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振兴和人才振兴,提高城乡居保经办机构的运作效率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城乡居保的监管,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水平。
(5)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民主动选择参加保障程度较高的城镇职保,提高养老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