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重点介绍有关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基本知识;教学初期,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掌握公差的含义,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该论文探索如何用积极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产”情境下探究学习公差的含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积极教学法;做中学;公差含义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甘肃省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项目(2019109)
[作者简介] 吴义珍(1971—),女,甘肃会宁人,工程硕士,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0300-03 [收稿日期] 2020-0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高质量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而高质量的产品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来承载。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贯穿高质量发展理念,使学生成长为求真务实、踏实严谨、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大国工匠,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探索每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悟、有所做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途径。
积极教学法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教师由主讲者变为设计者、指导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并帮助学生自信、积极、有效、最大化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开展积极教学法主要有以下要求:(1)每节课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记笔记;(2)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笔记本快速回忆老师所讲的内容,经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3)教师课前针对重点、难点编写有效的学习任务单;(4)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师制定评价量表,关注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和表达;(6)课后让学生做题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扩展知识面;(7)上课要求学生将手机设置为静音并反扣在书桌上;(8)灵活分组,发挥小组力量,讨论完成重点、难点内容;(9)要求师生上课戴名牌,便于更好地进行交流;(10)教师适时关注小组活动的情况,了解小组进展,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高职院校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公差,在绪论中对公差的描述如下:“零件的误差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同时又保证零件具有合理的工艺性、经济性和互换性,合理地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是必需的。公差就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工艺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等,给出零件的合理误差范围。”这段话看起来简短,但对初学者而言感觉很抽象和难以理解。让学生能够确定尺寸公差、几何公差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因此,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明白公差概念并记忆深刻。在以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中,公差作为一个新名词,往往是在老师的讲授中说明其含义并让学生记住即可,学生只是机械性记忆,对公差的含义只是停留在表面字义上。本文尝试运用积极教学法施教这一知识点,在“生产”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公差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把理解公差的含义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安排:让每位学生自己选材料加工一张50mm×80mm的卡片,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制作自己的名牌卡片佩戴胸前(教师也佩戴自己的名牌);学习委员负责分组,并指定小组长。
2.课中检测:将学生制作的卡片收集起来后再随机发给每一位学生,同时给每个小组发放“任务清单一”(见图1),让小组长负责组织边做边讨论完成;要求每位学生用直尺或三角板亲自测量自己拿到的卡片并按要求判断这张卡片是否合格,同时将卡片制作者姓名、自己的姓名如实填写到表中对应的“加工师”和“检验师”的空格中,最终形成小组的记录表。每个小组认真测量卡片后详细填写了记录表,按“要求1”检测,合格率几乎是零,按“要求2”检测,每组的合格率均在80%以上。对于卡片不合格的原因,各小组经充分观察和讨论后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做工不认真,测量不精确,导致工件尺寸不合格;(2)做工不认真,测量粗心,要求不严格;(3)加工过程中存在极小误差;(4)加工师所选材料轻软,有毛边;加工师未按尺寸要求加工,误差太大,经检验不合格;(5)个别尺寸存在误差;部分同学存在手撕卡片的现象,使卡片存在1mm误差。尽管各小组描述不一样,但每组基本上都体现出因加工师“不认真”而导致卡片不合格的因素。
3.在“生产”情境下完成任务:教学设计时给予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生产”角色并放在一个记录表中,教师是“设计师”,学生既是“加工师”也是“检验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相应角色的不同职责,也给课堂营造浓厚的“生产”情境,让学生在上课时通过讨论“产品”不合格原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凡事都要认真对待,哪怕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
4.总结讨论:发放“任务清单二”(见图2),让小组进一步讨论完成“任务清单一”的内容,为引出公差概念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实测、讨论得出按“要求2”检测卡片的合格率更高,原因在于“要求2”允许存在误差,并给了误差一個范围,使加工的卡片更容易合格;而“要求1”不允许误差存在,要求太高,稍不认真卡片就会不合格;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看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给误差一个合理的范围也是必须的。至此,老师很自然地引出“公差”的概念,并讲解公差的其他知识,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纳“公差”的概念。
5.课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与公差有关的题目,通过做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公差的含义;借助手机网络查阅有关公差的知识。
以上是一堂打破传统讲授法尝试践行积极教学法的实践课,这堂课给笔者的启发是:“学习,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充满自信地主动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高职生,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罗冬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3.
Implementing Toleranc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Production
WU Yi-zhen
(Gan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Lanzhou,Gansu 730207,China)
Abstract:In the course on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dimensional tolerance and geometric tolerance is introduced.In the early stage of teaching,whether students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eaning of toler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subsequent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olerance in the context of production with positiv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positive teaching methods;learning in practice;the meaning of tole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