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诗情中润泽

2020-07-22 09:58束会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童诗儿童诗荷花

束会琴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那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完成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童诗教学,为孩子营造浓浓的氛围,让他们在朗读欣赏中感受童诗的韵味,在品读想象中感悟童詩的意境,在模仿创作中体验童诗的情感,使童心在诗情中润泽,让孩子度过一个有诗的童年。

一、指导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让学生圈出诗歌每一行的末尾一个字,并提示学生有何发现?如果换成别的字,朗读效果有何区别?显然,“院、前、伴、脸、牵、眼、甜”押的都是ɑn韵,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来感悟押韵所带来的语言的美感。再通过教师引读、配乐朗读、男女分组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美妙韵律。

二、品读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诗中的画面和意象,就构成了意境。何为意境?“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在他所创造的画面中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创造的、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可以说是由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

如刘饶民的《大海睡了》仅仅八行两句话,就把夜晚明月高悬,风平浪静的大海的静谧与美妙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语言极其简洁凝练,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领悟到这种静谧与美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学生品读想象,领悟诗意。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抓住“抱着、背着、鼾声”等词,让学生感悟大海妈妈熟睡时的优美体态和对孩子的热爱。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加以想象:星星和明月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感觉怎样?通过这样的品读想象,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大海的静谧与美妙的意境中。

三、模仿创作,体验诗的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写童诗更应如此。对刚跨入学校大门不久的孩子来说,“仿写”无疑是一座通往“创作”的桥梁,它降低了孩子们诗的坡度,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孩子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学《鲜花和星星》时,我在熟读背诵后,出示了一些图片,如满池的荷花、满地的落叶等,然后请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来学做小诗人。自主练习,不一会儿,一首生动活泼的小诗就诞生了——《荷花和落叶》:我最喜欢/夏天满池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地上的落叶还多。/到了秋天,/漫天飞舞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池里的荷花还多。虽然学生的小诗是仿照着课文编的,但这就是学生的创作,作为老师一定要大加赞美,让孩子始终保持一颗充满情趣的童心。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佐以引导,可能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

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让我们以一首首优美的儿童诗敲击孩子的心灵,引起心与心的共鸣。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情中得到润泽,从而激起他们心灵深处那一朵朵美丽的诗之花吧。

猜你喜欢
童诗儿童诗荷花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诗对对碰
童诗三百首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另一种话
荷花
夏天的荷花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