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余,黄永梅,吴燕丽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对外贸易活跃, 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快速发展, 对航海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1]。航海专业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流动性、艰苦性、风险性等特点,作为一名海员要准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海员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身心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体育课程是高校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知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为提升航海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航海专业体育教学模式,把具有职业特点的运动内容与身体锻炼方法合理的安排到体育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最终实现海员素质的提升[3]。
当前航海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课程开设形式看似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过于强调技术技能掌握,忽视了对体育健康知识、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尤其是未考虑航海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身体要求的特殊。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本科院校航海专业体育课程模块设置为研究对象,对航海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高校航海专业体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航海专业体育课程模块设置。
1.2.1 文献资料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通过设置“航海专业”、“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有关“航海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的文献作为主要参考文献。
1.2.2实地调研
对福建省航海院校的教学场地设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1.2.3专家访谈
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访谈相关专家,找出当前航海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得到优化方案的建议。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课程所需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导致开展的项目较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不高,无法满足航海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不够丰富,制约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性化发展。师资方面,缺乏对航海专业学生特点有研究的专项人才,课程设置以任课教师的专长为主,潜水、爬绳等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未开展。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理念,教师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专家表示,福建省本科院校航海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仅仅是借鉴了其他高等院校航海专业的经验,并未考虑到航海专业流动性、艰苦性、风险性的职业特点,以及航海专业学生就业后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娱乐等方面的专业化需求。此外,一些项目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到海上工作空间的局限性,所学的项目在学生工作后无法开展,如篮球、散打等。
与我国其他航海类院校开设体育课程情况相比,福建省本科院校在主修、辅修和特色体育课程上设置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特色体育课程。如表1所示,主修的体育课程仅游泳一项,限制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多样化选择以及体育技能的发展;在辅修课程中虽设有诸如乒乓球、跆拳道、五祖拳等体育课程,但是由于体育课学时偏少,分配在各辅修项目上的学时更少,运动项目的数量及课时数双重制约了课程的开设,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表1 我国航海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注:资料来自各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航海(或海运)专业课表
福建省本科院校对航海类专业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有“大学生体质测试”和“游泳课考试”,评价形式主要以测试为主进行终结性评价。除了对游泳项目进行考试外,其他体育项目均为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不严格,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难以保障。多数学生只要临近期末时进行突击练习,即可顺利通过考试,未能起到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技能的作用。
图1 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育需求一览图
科学的体育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属性和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需要。因此,若要制定满足航海专业学生不同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块,提升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扩展性和职业性,当务之急应先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深入分析其对体育的需求。
航海专业主要是培养符合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要求的国际化技能型高级航运专门人才。航海需要长期在海上生活与工作,由于海上自然环境恶劣,船员需要经常的进行支撑、攀登、爬越、抛掷等基本活动,具有工作强度大、体力消耗大的特点。同时,由于航海工作环境危险、封闭,工作内容枯燥、工作时间长,对航海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无论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航海职业对从业人员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根据《STCW95公约》要求,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实用技能。如在海上遇到险情时,海员要学会抛掷绳缆,沿离甲板几米高的软梯上下,从事必要的舷外作业,排除水下故障及进行攀登桅杆抢修通信设备等紧急工作或采取跳水、潜水、游泳、操艇等措施营救他人和自救的应急工作[4]。这就要求航海类专业学生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应具备水上的各种体育技能如游泳、跳水、潜泳、绳梯、浪木、滚轮、旋梯等。因此,体育课程设置要以职业技能需求为依据,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项目,服务岗位技能需求。
航海工作的内容、环境、时间周期的特殊性,容易让从业者产生较高的工作压力,同时长时间、封闭性的工作环境,迫使航海从业人员在工作之余需要更多的娱乐性活动来释放压力。有研究表明,我国船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同事一起锻炼(47.95%)、与家人一起锻炼(36.24%)、个人锻炼(7.88%),说明长期孤寂的航海生活使船员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和交流交往倾向,注重与家庭、朋友和同事共同参与健身活动[5]。因此,航海专业的学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在调节减压和娱乐活动的需求明显高于一般专业。
航海工作从业者长期风吹日晒与船舶的飘摇晃动,工作的枯燥性、风险性、流动性等特点,容易使船员患上慢性疾病。曾有资料显示,在从事航海工作5~20年的船员中,患慢性病者高达53.45%,其中患胃病的占65.4%,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占45.7%,患神经衰弱症的占71.8%,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占30.2%,患心理疲劳症的占44.3%[6]。这就要求航海从业人员掌握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知识,具备水上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多数在船上或者造船厂工作,工作强度大,生活不规律,体育锻炼时间少。在工作生活中,能否进行体育锻炼,维持和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取决于自身体育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
分析发现,航海专业的学生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娱乐释压、保健急救、终身体育等各方面都有特殊的需求。因此,体育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该专业的特殊性,同时增加课时数和运动项目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提供空间。基于此,本文对航海专业体育课程模块的设置进行了如下探讨。
通过对航海从业人员身心素质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课程设置应包括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类模块。该模块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包括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等各个方面的素质,课程设置项目建议以田径为主、三大球类为辅。通过田径的长跑和短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肺耐力和速度,而通过篮球和足球在比赛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对抗和灵敏度;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以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理论通过大学心理健康课程并添加经典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疏通的基本能力,实践可组织运动竞赛、野外生存训练等形式,在学生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航海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有强健的体魄、突出的上肢力量和耐力、良好的防晕抗晕能力、娴熟的有用技能和救生自救能力[7]。航海专业体育课程应该包括符合其专业特点的体育技能类模块,如游泳、潜水、滚轮、浪桥、爬绳等。其中,游泳和潜水是海员必须的技能,应作为所有课程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4种泳姿且能够在水中长距离游行,同时也要对学生潜水的能力进行重点训练,而滚轮和和爬绳等课程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
从航海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和环境考虑,船员业余生活比较枯燥,体育活动形式和空间受限,容易出现紧张疲劳、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现象。因此,航海类专业的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船员活动空间及生活特点,建议选择两人以上参与的体育项目为主,如乒乓球、健美健身、搏击、台球、棋牌等。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又能提升人际关系,为步入工作岗位后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航海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急救保健类技能,建议针对海上工作者易患的疾病,开展一定课时的船员生活健康课程和体育保健急救类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医疗常识,懂得如何在海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的产生,同时能够适时地开展自救,缓解病情的恶化。如,船员健康与营养、保健,航海心理卫生,医务监督及运动处方的制定,海上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意外事故的处理和急救,心理健康的干预、膳食平平衡与运动处方的制定等。
海上航行的单调生活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是影响航海从业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的因素,体育课在增强航海专业人员身心素质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养成类的模块因应以“理论+实践”为主,理论课不仅要促进船员增强体能素质的技能知识,还要开展心理卫生的教育,重视心理素质为目的,融入健康教育学、航行营养学的有关内容,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由单一的技术理论转变为心理与健康理念等多元化的理论教育内容,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
航海专业人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程模块设置时,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航海专业的特殊需求,将体育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设置基础类、专业技能类、减压娱乐类、急救保健类等不同体育课程模块,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生存技巧和安全意识,为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