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铖铖,项桂娥,谭 庆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吴铖铖,项桂娥,谭 庆
(池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医药制造业高投入、高风险及高回报特征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严峻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以我国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年度指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角度构建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整体水平不高,少数绩优企业与绩劣企业的经营绩效差距较大,且大多数公司的各类能力均存在一定的欠缺。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近年来,政府陆续颁布各项医药创新鼓励政策,持续提高我国医药市场的创新积极性,加速国内医药行业创新发展。“两票制”政策的出台可以促进医药流通,打压药价虚高现象,持续推进我国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使得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速快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医药行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与此同时,医药行业高投入、高风险及高回报的特性使得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十分严峻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所以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一般可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定性分析人为因素较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各评价指标信息重叠性过大。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定量分析法逐渐被应用于经营绩效分析,但定量分析法中指标数量的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指标变量选取过多会增加经营绩效评价的难度,而指标变量选取过少会造成大量有效信息缺失,使得经营绩效分析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因子分析法通过降维将众多具有相关性的原始数据处理成少数几个可以高度囊括原始指标信息的公共因子,并以各公共因子旋转载入的方差为权重计算各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因子分析法有效解决定性分析法的主观性以及定量分析法指标选取的随意性,使得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有利于减少投资者信息差距及准确评价公司经营情况。本研究以我国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年度的12项财务指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角度构建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真实反映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及投资效果。
以沪深主板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并评价其经营绩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CSMRA数据库获取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12项财务指标数据(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经营绩效。
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均可以作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但非财务指标存在主观性过大及量化困难等问题。朱文青[1]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医药企业应重视自身的盈利水平,且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均是企业提高综合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陶春海[2]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后发现公司综合绩效取决于其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研发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高;王维等[3]选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现能力和成长能力五方面共20个财务指标研究后发现我国医药企业获现与偿债能力较好,但成长能力有待加强;朱秋田等[4]分别从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东获利能力及市场开发能力六个方面选取指标构成医药制造业评价体系,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成长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较薄弱。基于上述分析及医药制造业特点,本研究选取四大类(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12个具体指标构建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实证变量选取如表1所示。
表1 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鉴于实证变量计量单位的不一致,需对12个财务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KMO检验可用于比较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其主要应用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KMO统计量的取值介于0和1之间,KMO值越靠近于1,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KMO值越靠近于0,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要求变量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KMO值大于0.5即可接受因子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从表2得出KMO检验值0.687大于0.5,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统计值为1 594.616,相应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Sig=0小于0.05。由此可知,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且各变量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条件。
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根据已标准化的经营绩效量化因子的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公共量化因子,提取的新公共因子是原来12个经营绩效量化指标的线性函数。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从解释的总方差表可以看出,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2个经营绩效量化指标提取因子变量后,新生成的4个公因子对原来12个变量的贡献程度达到86.248%,表明4个新公因子可以替代12个经营绩效量化因子,且4个新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即4个新公因子可以反映原来12个因子的绝大部分信息。
以最大方差法为基础,将原本12个经营绩效量化因子经过5次迭代旋转后得到因子旋转成分矩阵,将12个经营绩效量化指标简化成4个主成分变量,其中第一列公共因子F(偿债能力因子)的因子载荷主要分布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其主要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第二列公共因子F(盈利能力因子)的因子载荷主要分布于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其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三列公共因子F(发展能力因子)的因子载荷主要分布于净利润增长率()及营业收入增长率(),其主要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第四列公共因子F(营运能力因子)的因子载荷主要分布于存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其主要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4)及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值可得到各因子得分,其次以旋转后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得到各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5]。各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各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F=0.305+0.312+0.286-0.274-0.005+0.035-0.021-
0.154-0.041+0.120+0.010
F=-0.087-0.091-0.072+0.101+0.029-0.010+0.328+
0.419+0.241+0.212-0.059+0.130
F=0.015+0.012+0.029+0.014+0.509+0.511+0.011+
0.007-0.004-0.001-0.005+0.035
F=0.046+0.055+0.080-0.060+0.001+0.02+0.118+
0.110-0.201-0.174+0.474+0.524
根据表3中各公共因子权重及上述得分模型,可以得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0.499 6F+0.191 2F+0.170 5F+0.138 7F
其中F为偿债能力因子;F为盈利能力因子;F为发展能力因子;F为营运能力因子。因原始经营绩效量化指标已经过标准化及正向化处理,综合得分大于0的公司表明其经营绩效较好,且分值越大则整体经营状况越好,可根据上市公司综合因子得分判断出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优劣。各因子得分及排名如表5及表6所示(因篇幅有限,本研究仅列示出排名前10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
表5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得分表(前十名)
根据因子分析分类统计结果(表6)可知,综合得分大于0的公司共32家,占总样本的28.32%,有71.68%的公司综合得分小于0,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评价值偏低。在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综合得分大于1,分别是我武生物、新光药业、太龙药业、双鹭药业及尔康制药,说明这5家公司的经营绩效相比其他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较好,对其进行投资可以兼顾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等方面,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表6 因子分析结果分类统计表
从偿债能力因子来看,偿债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的公司共44家,占比38.94%,绝大部分公司偿债能力因子得分为负值,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偿债能力较差;盈利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的公司有52家,占总样本的46.02%,由于盈利能力作为企业经营绩效衡量的主要标准,这一现象表明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发展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的公司有41家,占比36.28%,且太龙药业的发展能力因子得分高达9.13,远远高于其他公司得分,说明太龙药业发展能力较好且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能力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营运能力因子来看,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的公司共52家,占比46.02%,说明这些公司周转及创收能力强,同时存在大部分(53.98%)医药制造企业的营运能力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聚类分析是一种在未明确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样品或指标的性质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于上述因子分析结果,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所提取的偿债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发展能力因子及营运能力因子进行处理,旨在进一步分类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体分类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分为5类,其中第一类公司有70家,占总样本的61.95%,此类公司仅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而其他能力得分均小于0,表明其仅营运能力较好,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均较弱;第二类公司仅有太龙药业一家,其盈利能力较差,但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营运能力较好,尤其发展能力因子得分高达9.13,远远超过其他同类型公司;第三类公司共25家,占比22.12%,此类公司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因子得分均为正值,而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小于0,说明此类公司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较强,而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较弱;第四类公司有12家,其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发展能力及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小于0,表明此类公司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强于其发展能力及营运能力;第五类公司共有5家,其偿债能力有待提高,但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营运能力均优于其他类别公司。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理想,处于第五类别的公司数量较少,而处于第一类别的公司数量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因子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理想,大部分公司综合因子得分小于0,且少数绩优企业与绩劣企业的经营绩效差距较大,甚至部分能力因子得分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因子分析后排名前十的公司在聚类分析结果中均有所体现,如仁和药业,仁和药业综合因子得分为0.672 2,在113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9位,且其在聚类分析结果中属于第5类,即属于经营能力较强的医药制造企业,但仍有部分企业的经营能力判定在因子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中存在差异,如中国医药、千金药业,其在聚类分析结果中均属于第5类,但其在因子分析中的综合因子得分分别位列第28位及第21位。另外,研究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营运能力均较高的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存在个别能力的薄弱,所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应偏重综合发展,深入优化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着重提高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绩效。
[1] 朱文青.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2] 陶春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 32(7):217-222.
[3] 王维,李嫚,武志勇.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以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2(35):22-24.
[4] 朱秋田,潘玉香.基于财务视角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8(S1):52-54,61.
[5] 田冰,王东,姬妍,王佐宁.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城市综合实力分析评价[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07(4):57-60.
Research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U Chengcheng, XIANG Guie, TAN Qing
(College of Business,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Anhui 247000, China)
The high investment, high risk and high 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ke it face severe operating risks and financial risks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Taking the index data of 113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n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will construct an opera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debt repayment capability, operating capability,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nd apply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t high, th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a small number of high-performing and low-performing companies is large, and most companies hav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various capabilitie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listed company; business performanc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10.3969/j.issn.1673-2065.2020.04.011
吴铖铖(1994—),男,安徽池州人,助教;
项桂娥(1964—),女,安徽青阳人,教授。
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CZ2019RW06);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名师工作室”(2015msgzs161)
F275.5
A
1673-2065(2020)04-0045-06
2019-09-11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