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辉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麻醉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
本次将结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法的具体效果。具体如下。
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98例需要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25~68岁,平均(49.1±2.6)岁;平均体质量(65.7±3.8)kg。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6~69岁,平均49.2±2.8)岁;平均年龄(49.1±2.6)岁;平均体质量(65.9±4.0)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的半小时需要接受阿托品肌内注射,剂量为0.5 mg。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是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需要在患者的T4~T5出进行硬膜外穿刺直观,再注入浓度为1.2%,3~5 mL的的利多卡因,之后需要测试患者无脊麻再分别加入丙泊酚1.0 mg/kg,芬太尼4.0 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麻醉诱导,再将双腔气管导管插入,手术中需要使用浓度为0.5%,0.12 ml(kg·h)的罗哌卡因维持,持续性吸入七氟醚,静脉注入丙泊酚等。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全麻,与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术中需要吸入异氟醚,泵入丙泊酚,间断追加相应的肌松药,待缝皮时需要停止吸入麻醉药物。
1.2.2 镇痛方法
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为硬膜外自控镇痛,需追加硬膜外浓度为0.25%的5 mL罗哌卡因,再连接镇痛泵开展具体的儿镇痛过程,在镇痛泵当中需要加入芬太尼0.3 mg,浓度为0.75%,25 mL的罗哌卡因以及生理盐水69 mL。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镇痛方法,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前,需要接受曲马多(剂量为50 mg)静脉注射,同时需要连接镇痛泵,加入生理盐水85 mL,曲马多350 mg以及芬太尼0.4 mg。
其中VAS评分主要适用于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价,评分为0~10分,分别表示无痛至剧痛;镇静效果评分为1~4分,从清醒至沉睡,分数越高,镇静效果越好。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VAS评分与镇静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2为两组患者在麻醉镇静后躁动发生情况与清醒时间变化情况,具体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两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麻醉与镇静后的效果更好,其停药至苏醒拔管时间,术中躁动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优越性,但是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镇静评分相差不大[2-3]。这也说明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的安全性更高,能够使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得以稳定,同时采用这种麻醉方法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躁动情况的发生率,也可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苏醒,与静脉复合全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静脉复合麻醉并不能有效的抑制手术侵入性为患者所带来的刺激,加速了脑垂体等,促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3]。而且采用这种手法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应激反应会十分显著,导致患者苏醒时间加长,而且苏醒不全,更容易发生躁动现象。
表1 患者VAS评分及镇静效果评分(±s)
表1 患者VAS评分及镇静效果评分(±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镇静效果1 h 24 h 48 h 1 h 24 h 48 h观察组 49 1.3±0.3 1.6±0.4 0.6±0.7 2.1±0.5 2.0±0.2 1.9±0.1对照组 49 1.5±0.3 1.8±0.3 0.8±0.5 3.0±0.4 3.0±0.3 3.0±0.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清醒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s,n(%)]
表2 清醒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s,n(%)]
术中躁动情况(%)观察组 49 17.4±5.3 1(2.0)对照组 49 40.1±8.3 10(20.4)P-<0.05 <0.05组别 例数 停药至清醒时间(min)
综上所述,对于开胸手术患者而言,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与镇痛方法,事实证明,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具备临床推广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