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智明,张志坚,李玉峰,张彩英,叶钦良
(1.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紫金517400;2.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520)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75.5 hm2,于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东北部,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地带性植被结构完整、群落类型繁多[1-3],区内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丰富,在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摸清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概况,为保护区的科学规划和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相关依据,2018年,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本文是考察的部分结果简述及评价。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东北部,保护区境内的山脉属莲花山支脉,境内山峦重迭,属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在500~600 m 之间,最大高差1000 m 左右,保护区成土母岩多为花岗岩,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呈酸性,具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多种土壤类型,垂直分布规律明显。
保护区内主要河流为白溪河。发源于燕子岩南麓,从东向西横贯保护区中部,经上水底、白溪水库,散滩水库,最后流入东江一级支流康禾河,干流11.5 km,集雨面积36.7 km2。河流平均坡降20.6%,多年平均经流量3.5 m3/s[3]。
保护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具有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5℃,年均降水量1733.9 mm,年均日照数1705.7h,相对湿度83%,季风明显,夏长冬短,植物全年均可生长。
采用样线踏查结合样方调查法,根据样方设立的典型性、全面性、代表性原则,设置群落样方,调查、记录样方内和踏查路线中出现的所有植物种类,物种的树高、冠幅、生境等,采集标本(或拍摄照片、GPS 定位),参考《中国植物志》[4]、《广东植物志》[5]等工具书进行植物鉴定,整理保护区名录;植物区系特征参照吴征镒等[6-8]和李锡文[9]划分标准,确定保护区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群落分类采用“群落生态”原则,植被景观资源,主要依据《中国植被》[10]和遥感影像资料加以确定。动物资源采用查阅资料、样线、样方调查、望远镜观察、摄影取证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生态旅游景观资: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加以论证。野生动植物景观资源评价,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和《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等。
该保护区是粤东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区内分布7 个植被型,10 个植被亚型和19 个植被类型(群系)。其中,自然植被占84.50%,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为主。目前区内植被多为破坏后次生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及部分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结构简单,物种单一;阔叶林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均处于演替之中,未发现有处于顶极的群落,植被较脆弱。
(1)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根据最新的综合考察,保护区拥有野生维管植物197科638属112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9属90种;裸子植物6科7属7种;被子植物158科572属1028种,占区域种子植物总数的91.38%,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区内种子植物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科(280)属(1645)、种数(7055)的70.36%、38.78%、15.95%,说明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表1 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
表2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种类统计表
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根据其用途,初步将其分为10 类,其中以药用植物为主,分别占保护区的61.33%,广东省的22.77%,占全国的12.85%。
表3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统计表
(2)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区内的珍稀保护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到75种珍稀保护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占广东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2种的9.72%[11],被《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4种,除上述重点保护植物外,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共62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12]的27.7%,主要为野生兰科植物,其中,2018年新发现的2种兰科植物,广东舌唇兰仅发现2 个居群,每一居群都不超过10棵植株;紫金舌唇兰仅发现1 个居群,居群不超过50 棵植株,均属极度濒危物种。保护区的资源植物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保护和持续利用该植物资源,对紫金及全省的生态建设,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巨大意义。
表4 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3)区系组成分析
保护区内单种科和单属科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系的古老性,说明该区生物多样性较复杂,区内单种属占的比例最大为64.93%,说明该区域有利于古老残遗植物类群的保存与新建类群的迁移定居。大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科包含物种种类数量众多,是本区域的代表性科。而其中的榕属、紫金牛属、冬青属包含的大部分物种常是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具有山地气候特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丰富多样,据调查,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164科种子植物,根据李锡文和吴征镒等对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可以划分为9 个分布区类型和5 个变型。其中,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占种子植物总数的52.54%,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占11.02%,该区华南植物区系特征明显,与泛热带和温带区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显示出植物交汇的特点。
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通过科学考察,共记录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2 目71科164种,昆虫纲17目109科327属496种。区系特征独特,代表性强,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动物地理省的中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为主,占73.78%。
保护区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其中国家I 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II 级保护动物13种,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2种,其中兽类有2种,鸟类有7种,爬行动物1种,两栖动物有2种。保护区内丰富的珍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反映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体现其“庇护所”特质[13-14]。
紫金白溪保护区境内的山脉属莲花山支脉,境内山峦重迭,沟谷狭长,岩洞神奇,瀑布深潭,水库如镜,林海茫茫,茂密幽静,云雾缭绕,浩瀚湖泊,浑然一体,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奇异多姿,主要景观资源有多姿多彩森林、奇花走兽,白溪、散滩水库、珍稀植物保育科普园、种子馆、生态广场等。
(1)生态系统典型,代表性强
本区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质古老,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原始性强,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列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丰富,其中陆地维管植物种指数达到15.98种/km2,属于较高密度范围,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动植物种基因库。该保护区是粤东森林植被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植被、土壤、地质地貌保留的自然属性强,植被群落已逐渐进展演替。其常绿阔叶林面积达2305.2 hm2,占林分面积的42.85%,区内分布7 个植被型,10 个植被亚型和19种主要群落类型,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特征,藤本、附生和寄生植物丰富,常见于常绿阔叶林中,区内大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本地带表征科,都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科,生态系统典型,代表性强。
(2)生物多样性丰富,稀有性高
紫金白溪保护区境内的山脉属莲花山支脉,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保存比较完整、罕见的绿洲之一,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稀有性高,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7科638属1125种(含变种),分别占广东省科(280)属(1645)、种数(7055)的70.36%、38.78%、15.95%,共记录到75种珍稀保护植物,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的27.7%,其中,2018年,新发现的2种姐妹兰科植物,广东舌唇兰、紫金舌唇兰均属极度濒危物种。
保护区内共记录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2 目71科164种,昆虫纲17 目109科327属49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II 级保护动物13种。动物地理区系特征独特,区系组成复杂,代表性强,以东洋界为主要成分为主,占73.78%,兼具古北界与广布种,反映出保护区显著的地带典型性和自然性。
(3)植物区系古老性、群落脆弱性强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区内森林群落具明显华南植物区系特征,与泛热带和温带区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复杂。长期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保护区孕育着古生代的石松科Lycopodiaceae、松叶蕨科Psilotaceae,中生代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白垩纪的金毛狗等许多孑遗植物;被子植物中较为原始的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等是构成植物区系的重要成分,原生地带性森林群落的建群种,反映出该区系的古老性。
保护区现存的大面积常绿阔叶林起源古老,目前区内植被多为破坏后次生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及部分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未发现有处于顶极的群落,保护区水热因子多变,山高坡陡、自然环境压力较大,若缺乏科学管理,人为干扰增大,其生态学结构极易发生演变,表现了生态系统潜在的脆弱性,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1)科研价值
保护区作为莲花山支脉,与粤东沿海第二道北东—南西走向的七目嶂山脉的保护区构成不同经度、两道屏障的不同点,区内生物区系典型、物种多样高、珍稀动植物种类丰富、亚热带森林植被典型、兰科植物(紫纹兜兰等)群落分布集中,观赏性强,中国特有种16种,且多为单型属,是研究植被发育和演变规律、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效应差异等科学考察、科学研究、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及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规划、建设好该保护区,既利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也有利于当地以及粤东地区环境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2)资源保护价值
保护区丰富的植物种类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据初步调查药用植物:具药用价值野生植物的有690种,材用植物82种,食用植物70种,芳香植物16种,观赏植物119种,除常见的类有庭院树种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等。其中保护区内分布的62种兰科植物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区内经济动物资源很丰富,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动物以及“三有”物种具较高观赏、科研价值,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资源物种库,为物种的保存和恢复贡献重大。
(3)生态旅游价值
保护区地处近郊,距县城7 km,而且有地方公路相通,交通便捷,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典型的植物群落,形成了“山峦、水域、植被”等自然景观,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基础,在保护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可提高自我恢复能力的维持,带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