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音乐老师与—群“熊孩子”之间的故事。
这所学校的校长对学生执行的是“行动——反应”原则,即犯错就惩罚。但是,老师马修的做法有些不—样。他刚到学校,就遇到了一出恶作剧,看门大叔的眼睛被一个孩子设计的机关弄伤了。按照校长的“行动——反应”原则,要立即抓住作恶者,把他送去关禁闭。即使抓不到作恶者,在一群孩子里,随便找一个替罪羊也要关进去。
马修知道了这个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孩子送去关禁闭,也没有告诉校长,而是让他去照顾受伤的看门大叔。让他知道這样做的后果,从而知错改错。
从这里开始,孩子们开始慢慢感觉到,马修老师和其他老师有些不一样。但他们还在相互了解、相互试探,至少他们对彼此产生了兴趣,他们的关系会更近一步。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修锁在柜子里的乐谱被几个“熊孩子”翻了出来。这似乎也是必然,因为这些孩子可能经常去翻老师的东西,不同的是,马修会以不一样的态度对待这些事情。到了晚上,马修走进孩子们的寝室,听到孩子们在唱嘲笑他的歌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去纠正他们的声调。
睡觉前,马修在床上辗转反侧,这件事在他脑海中不停地盘旋。他盘算着,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而他擅长的,也就是教他们唱歌了。不久,他的第一节音乐课开始了。
他要组建一个合唱团,第一件事是把这些孩子们分出高中低音。这个分组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比如,那个最小的孩子不会唱歌,马修老师说“没关系,我会教你的”,并把他任命为合唱团的团长助理。还有一个孩子会吹口琴,但他五音不全,马修老师就让他做“谱架”。
有个坏孩子被送过来,他偷了体育老师的手表,在被抓去关禁闭的时候,马修老师还说了一声:“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可见,在马修老师的眼里,并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把学生们分为好生、差生,或者好学生、坏学生,根据他的评判标准,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优点。
最后,那个最调皮的孩子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影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孩子并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该做,而是看到孩子的优点并无限放大,找到其快乐的源头,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