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杰
最近看了一出秦腔大剧。当大幕拉开,撞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浓郁的關中平原旧时迎亲画面。头戴白羊肚手巾、腰缠红腰带的阳刚汉子吹打抬轿,一股乡俗乡风扑面而来,一个悲凉壮美的传奇自此展开。这个距今近百年的故事,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依旧毫无隔膜,令人感动。原因在于,创作者与时俱进,在艺术呈现上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要,也借助了一些现代的艺术手段。
不少建筑也是如此。比如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公认新旧结合、富有想象力的优秀作品,既有“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旧章法,同时又体现了时代气息,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完美结合。人居环境科学创造者吴良镛曾主持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的改造,采取的是清除“死亡细胞”,更生“新细胞”的方法,保留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完善了现代生活功能。新旧相融,旧中生新,新中糅旧,有时会产生化学反应,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妙处。由此想来,新与旧是矛盾的,但也是对立统一的,新旧可以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位经济学家在谈到新动能时说,新动能并非百分之百都是崭新的,绝大多数的新产业和新技术都将脱胎于传统产业、起步于传统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基础,则新技术、新产业将无法产生。有的地方结合自身优势与条件,敏锐地抓住机会,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迅速闯出一片天地,形成了新优势。但也有一些偏僻落后的地方,受客观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最尖端的人才和核心技术很难流向这里,却也一味地抛弃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盲目地炒作新概念、仓促上马新产业,结果得不偿失。这就是盲目“求新”,容易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不止于文化、建筑和经济发展,许多领域其实都有一个如何处理新旧关系的问题。“不能老用老办法,或者说,老的东西不能丢,这都不完全对。老办法里面有优良传统,今天仍然是适用的,要很好地继承;老办法里面也的确有过时的,不能抱住不放。”面对新问题新矛盾,老的办法不会用,或者全丢弃了,新的办法又想不出来,就常常陷入不知所措中。把握好新与旧的辩证法,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新与旧是紧密联系的,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若无支持,新生之物不过是空中楼阁。我们既不可只顾求新,也不可一味守旧。新旧相融,互为辉映,往往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谈谈如何处理在文化、建筑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旧关系的问题。
2.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新与旧是紧密联系的,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1.①讲老故事,创作者要与时俱进,在艺术呈现上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要,也可借一些现代的艺术手段。②既有旧章法,同时又要体现时代气息,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完美结合。③清除“死亡细胞”,更生“新细胞”,保留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完善了现代生活功能。④结合自身优势与条件,抓住机会,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2.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将新与旧进行对比,并将“新”比作“高阁”,“旧”比作“地基”,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新旧的紧密关系,有力地论证了“求新”与“守旧”要相融辉映的观点。
3.首先,从艺术角度,列举了秦腔大剧与时俱进令人毫无隔膜的事例,形象地引出了“求新”与“念旧”的论题;接着,从建筑角度,又分别列举了张锦秋和吴良镛等人在建筑方面的将传统历史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案例,指出了新旧对立统一的观点;然后,从经济发展角度,运用了对比论证法,从正反两方面突出论证了处理新旧矛盾的迫切性;最后,得出结论,指出“新旧相融,互为辉映,往往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