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地培养。那么,在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开发学生潜在的主体能量,开拓知识学习领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语文教学目标真正的实现者和成功者。只有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同精神,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主体能量,才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氛围,提供条件。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就便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念和新的理论。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学生知识领域的开拓,首先必须建立于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狠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废除注人式,采用启发式。讲要精讲,学要透实,练要熟巧,用要灵活,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学生在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摄取知识
二、开拓学生多样而灵活的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言,敢于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東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每种语言现象都是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因素的,所以学习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多侧面去研究、多层次去分析。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内容更重要。一个人自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激发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阅读、复习巩固、正确使用工具书、善于作笔记等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方法指导,达到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养成自学的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让学生在意志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的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文活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治情操、激励创造的阵地。它能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因此,语文课外应开设语文园地、演讲比赛、读名著、故事会、口头作文、小作者或小诗人兴趣小组等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四、坚持鼓励与客观评价,坚定学生学习成功的信念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促进你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中采取及时而客观的评价,一是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使错误及时得到纠正,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二是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发展。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充满活力,他们就会产生坚定的学习信念,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五、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学习多项思维模式
(1)学习发散思维:发维散思从多角度思考以获得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获得结论的多样性。这种思维的优势是一多端联想,结论不一,灵活多是变,打破定势,分析全面,见解新颖不俗。如初中第五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散文中的多端联想就是发散思维的具体体现。在作文审题时也是不可少的思维方式。
(2)学习比较思维:正如乌申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能鉴别,通过比较就能分辩事物的本质区别,找到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有的人》从不同角度把鲁迅和“有的人”作了鲜明的横向比较,鞭辟人里地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的不同评价
(3)学习超前思维:就是对未来出现的事物进行预测性思维。这是创造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科学发明重要途径。语文中塑从物形象固然离不开形象思维,但同样也离不开超前思维。没有超前思维就很难显示人物的智慧。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里塑造的诸葛亮人物形象,就是超前思维运用的典型。
湖北恩施市屯堡乡罗针田小学 赵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