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婷婷
【摘要】PICC中心静脉导管在癌症患者的治療中广泛应用,黏胶敷料的应用所导致PICC周围皮肤的损伤,即医用黏胶性损伤者[1]时有发生,而血液科患者因其临床表现及化疗后抵抗力差的特点无疑成为了重灾区,加之其中不乏瘢痕体质、老年人、水肿患者、儿童、盗汗者等高危人群更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本案例是一过敏性体质患儿,置入导管为美国巴德4F三向瓣膜PICC管,带管期间使用过3M无边型透明敷料、薄片及3M有边型透明敷料均出现皮疹,我科使用无菌纱布联合自黏绷带固定方法,带管11个月期间,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无菌纱布;PICC;导管固定;医用黏胶性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2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10岁,于2019年3月29日入院。患儿2019年3月10日无意中发现头部顶枕部出现一鸽蛋大小包块,无压痛,该包块增长较快,3月15日增大为核桃大小,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明后,转诊于我院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病情需要,经家属同意3月30日为病人行右侧贵要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导管维护每周一次,出院期间按时于我院门诊维护,2019年6月14日入院评估发现,贴膜下潮湿,有红斑、丘疹,瘙痒感明显,面积大于5X5cm,穿刺处发红,且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诊断为接触性刺激性皮炎中度[2]。
2 治 疗
立即给予祛除贴膜,2%碘伏原液消毒待干2min后,从距离穿刺点2cm处均匀涂抹卢米松软膏,待药物吸收,约10min后,将两块纱布置于3M维护包内,嘱患者屈肘[3]后摆管,戴无菌手套,用高举平台法[4]将维护包内的一条胶带固定于机翼上,将纱布向上折叠90o后开口向下置于导管下面,使导管与皮肤分离,用第二条胶带固定机翼,同法折叠第二块纱布后开口向上覆盖导管之上,再用双层纱布缠绕一圈,胶带固定纱布接口,最后用自黏绷带缠绕[4],松紧适宜,更换频率为一到两天。治疗1周后,PICC置管处皮肤干燥,穿刺处无渗液,红斑丘疹完全消失,患儿自述无瘙痒感及其他不适,遂更换为3M维护包内贴膜固定出院。患儿再次入院时又复出现上述症状,自述按时维护,考虑患儿使用纱布固定维护次数频繁且交通不便,同法治愈接触性刺激性皮炎后尝试多种贴膜固定均效果不佳,最终持续使用纱布固定,现患者治疗未结束,导管正常使用中。
3 讨 论
3.1 病例特点分析
病人为儿童,皮炎发生时,为治疗间歇期,抵抗力弱,又正值炎炎夏日,体热多汗,局部易潮湿,所以我们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慎重考虑,应选择刺激性小的,避免使用酒精,且充分待干后再无张力粘贴贴膜。不能使用普通胶带,本案例使用3M维护包内防过敏胶带,皮炎亦可使用,且免去使用思乐扣,节约成本又能预防脱管,对于重度接触性刺激性皮炎亦适用。
3.2 药物涂抹技巧
祛除贴膜时应使用黄金祛除法,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湿润祛除,减轻对皮肤的损伤。碘伏消毒前应用生理盐水擦掉上次药物。涂抹药物时不应太厚,待充分吸收后无残留才合适,如有多余应擦掉。
3.3 普通无菌纱布的优点
创新折叠法既能避免导管与皮肤接触,又方便易取,无需无菌剪刀剪裁,省时省力省成本。保证上下宽度在9.3-12cm之间,即能将导管完全包裹,避免感染,同时面积小透气好。自黏绷带缠绕时不可超过纱布边缘,最好留0.5cm,避免接触摩擦皮肤,扩大皮炎面积。同时询问松紧是否适宜。
4 健康教育
嘱患者保持局部环境干燥,勿抓挠皮肤 ,饮食禁食辛辣刺激、虾、蟹、牛羊肉等,绷带如有松弛,应重新固定,以防脱管,置管上肢保持清洁,置管上肢活动应减少,若渗出液过多,应缩短更换间期,按时维护,保持心情愉悦 。
5 启 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与患者及家属勤沟通,多嘱咐,出院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嘱其贴膜处如有痒、蛰、出现红点时,应及时与我们联系。做到全员培训,每人均掌握固定方法,且同致化。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病情反反复复,家属难免焦躁,我们应耐心解释,态度积极向上,增强其治愈信心。预防大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余 琪,童 瑾,等.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性相关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报,2018,25(8):69-70.
[2] 周淑玲.PICC相关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及护理进.消化肿瘤杂志,2016,8(3):181-183.
[3] 王洪岩,成新莲,许红梅,等.PICC固定方法的改进.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044.
[4] 钱星余.改良型高举平台法在患者PICC置管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50):95-96.
[5] 董 环,3 M自黏绷带在肝移植术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19,27(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