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向全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中央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期间广泛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实践活动、志愿关爱行动,为疫情防控凝聚精神力量,提供良好社会环境。2月6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部署在全社会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选树和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汇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月初四,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发出倡议,号召全国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一经发出,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纷纷响应。
防疫宣传引导、疫情排查管理、生活服务保障、专业技术支持,到处可见志愿者们奔波忙碌的身影。湖北省武汉市6000辆出租车和网约车志愿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为10个中心城区1100多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和应急保障服务;上海市静安区每天有2500名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群众家门口防护值守;浙江省宁波市志愿者成为社区居民的“红色代跑员”“跑小青”,让他们感受到隔离不隔关爱、疫情难挡温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武汉市对住宅小区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全市800多万居家市民买菜难、买药难问题凸显。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落实生活物资保障,着重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闻令而动,于2月23日在武汉市启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动员志愿服务力量为市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代送等服务。武汉市民积极响应,7万多人踊跃报名,2.4万名志愿者逆行上岗,全市1416个社区实现志愿者全覆盖。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是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暖心之举。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真情,在特殊时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社会舆论注入正能量,为稳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支撑,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央文明办组织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增强“战时”观念,提升“应考”意识,广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有效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
深入宣传中央部署要求,在疫情防控中统一认识。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运用农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方言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广大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切实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耳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浙江省海宁市、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通过“乡村播报”“双语广播”,将疫情防控宣传与村里村外大事小情结合起来,成为百姓日用不觉的“乡音”。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疫情防控中鼓舞斗志。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堡垒作用,创新工作载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特殊时期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百姓心里。浙江省、陕西省等将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乡村三级联动,为疫情溯源、联防联控、资源调配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在疫情防控中提升文明素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宣传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严防聚集性传染和扩散的关键手段,加强教育劝导,引导广大基层群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广东省推出疫情防控精神文明教育12条,江苏省推出防控疫情文明实践“苏六条”,山东省开展“携手文明、共同战疫——文明实践在行动”主题活动等,用文明筑起抗疫防火墙。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文明办会同国家卫健委、全国爱卫办部署推进爱国卫生运动。4月中旬,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着眼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精神文明创建优势,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优化城市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文明城市创建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卫生死角治理,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四川省成都市累计动员300多万人次参与全市卫生大扫除,清运垃圾2.1万吨,开展集中消杀12万余次。吉林省长春市鸿城街道对住户窗前和停泊车位的各类堆放物进行分类清运。福建省厦门市设置了9000多个“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实现废弃口罩全链条管理。
打造宜居村居,建设洁净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围绕改善乡村面貌,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文明单位创建引导各级各类单位承担起清潔环境卫生、树立行业新风的责任,以千千万万个干净整洁的“小环境”构建美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绿色村居环境,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村。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爱卫同行共享健康”主题活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创建清洁环保工厂。
净化家居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引导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绿化美化家居庭院,维护公共卫生。文明校园创建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行为举止,提升学生健康素质。辽宁省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温福珍家庭曾荣获全国文明家庭,他们号召带领村里家家户户打扫卫生,还主动承担小区公共区域清洁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向师生发出“云”倡议,开展“Vlog记录大扫除”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2月以来,中央文明办部署推动各地特别是湖北省持续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开设心理服务热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化解群众焦虑情绪,为保障群众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持。中央文明办还会同国家卫健委制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10条短视频,组织全媒体推播,形成了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应对疫情的浓厚舆论氛围;会同教育部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抚慰学生心灵,提振抗疫信心;会同重庆市文明办推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系列微讲座》,积极帮助未成年人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江苏省推出电子心理微课《微笑的眼睛》,制作15個线上心理咨询专题节目。山西省设立青少年“心理服务”微信公众号平台,为4000名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中央文明办积极运用媒体专题专栏、主题公益广告、基层宣传阵地等多种形式,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理念和疾病防控知识,教育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人们保持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倡导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人际关系,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公益广告营造浓厚氛围。4月起,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文明办先后组织“倡导使用公筷”“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主题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发挥公益广告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的作用,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文明健康理念。截至目前,中央主要报纸刊登公益广告60多个彩色整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4个频道黄金时段滚动播出2305条次,累计播出时长达1462分钟,各媒体所属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同步转载推送,地方报纸、电视台、户外公益广告同步刊播,形成良好宣传引导效果。
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全国道德模范在抗疫斗争中率先示范,他们或积极捐款捐物,或投身抗疫一线,或坚守工作岗位,或参加志愿服务,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钱七虎院士先后两次捐出国家颁发给他的奖金650万元,裴春亮捐款500万元,范海涛捐款662万元。刘传健机长主动请战,两次运送医疗队和医疗物资飞赴武汉。其美多吉克服川藏邮路天险,向武汉运输捐赠抗疫物资。张黎明带领国网服务队24小时在线,做好电力维修保障。周长芝、郭建华投身社区一线,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在他们的感召下,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也纷纷加入抗疫队伍,展现出道德楷模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担当。
网上专题宣传同频共振。中国文明网发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门户网站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网上宣传。制作音频节目《同学你早》、图文卡片《好好学习·习总书记话文明》,传递中央疫情防控声音。推出“万众一心战疫情”大型网络专题,开设《中央决策部署》《部门行动》《武汉·湖北保卫战》《防控第一线》等栏目,专题累计访问量达5000多万人次。开设《地方文明办在行动》专栏,集中反映各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部署行动和经验做法。开展“战疫有我文明生活一起来”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2700万人次。展示抗疫主题书法、绘画作品300余幅,展播主题音视频550条,总计时长2700分钟,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倡导健康文明风尚。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央文明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肩负使命、担当奉献,以扎实的工作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高高飘扬。◎(中央文明办供稿)(责任编辑: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