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泉
【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抽签法对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分组,各23例,参照组使用利伐沙班单独治疗,试验组使用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差异。结果 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有效合计值、FIB、D-D、VT、VE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分析意义。结论 将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应用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及其凝血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阿替普酶;利伐沙班;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急性肺栓塞一般是因手术创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其长卧床不动等诱发右心血栓栓子脱落,将肺动脉主干堵塞,分支血管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本文主要分析了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与利伐沙班单独治疗应用收治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文项目收入对象即为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参与诊治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以抽签法进行分组计算,试验组(n=23),女11例,男12例;年龄50~78岁,中位年龄(65.32±4.21)岁。参照组(n=23),女12例,男11例;年龄49~77岁,中位年龄(64.21±3.54)岁;比对参照组与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为高危患者,经严密监控;伴有休克或者持续性低血压,且存在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患者;患者和家属表明自愿签署同意书,移交医学伦理会得到认可。
排除标准:溶栓禁忌患者,精神异常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利伐沙班单独治疗,前三周每次口服15 mg利伐沙班片(批准文号:H20181081;生产企业:Bayer Pharma AG),前三周每次口服15 mg,每日两次。
试验组开展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利伐沙班片与参照组一致,建立单独的静脉通路,以18 mg/h速度使用微量泵进行1小时阿替普酶(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10052;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泵入,在不存在不良反应后需要依据相同剂量进行1小时微量泵入。
两组均开展1个月持续治疗。
1.3 指标分析
计算且分析参照组和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有效合计值、FIB(纤维蛋白原)、D-D(血清D-二聚体)、VT(静息每分钟潮气量)、VE(静息每分钟通气量)。
患者经治疗影像学检查栓塞征象全部消失,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临床症状判断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影像学检查栓塞征象基本消失,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判断为有效;患者经治疗不符合以上指标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闡述试验组与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FIB、D-D、VT、VE,行t检验,以率(%)的形式阐述试验组与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行卡方检验,本文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录入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资料,P<0.05,存在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分析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比对试验组与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65%,无效1例、有效10例、显效12例,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3.91%,无效6例、有效7例、显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比对试验组与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FIB、D-D、VT、VE
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FIB、D-D、VT、VE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指标之间无统计分析意义;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FIB、D-D、VT、VE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分析意义。试验组与参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FIB、D-D、VT、V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肺栓塞具有很多诱发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长期卧床不动、心脏病、手术等,目前常见的治疗法为床溶栓、抗凝[2]。
利伐沙班实际上是依据外源性与内源性方法对Ⅹa因子活性进行选择性抑制,将凝血酶的生成减少,具有抗凝的临床作用,且利伐沙班具备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半衰期短、出血风险低等优势,但针对病情加重患者该药物具有不良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属于新型的一种溶栓药物,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纤维蛋白,将纤溶酶原激活,促使形成纤溶酶,可显著溶解血栓。相比较其他溶栓药,对整个凝血系统成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具有比轻微的系统性作用[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基于血流淤滞、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等作用下导致形成血栓,血栓发生脱落后出现堵塞肺动脉导致急性肺栓塞。基于血液高凝情况下,D-D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可将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增强,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大量聚集[5-6]。
此文数据分析比对显示,试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有效合计值、FIB、D-D、VT、VE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数据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将阿替普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应用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相比较利伐沙班单独治疗更具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 高 超,张 华,李红建.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在急性肺栓塞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9):1449-1453.
[2] 白文梅,王 兵,罗建江.阿替普酶联合抗凝治疗高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对血清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9,22(4):690-692.
[3] 高 超,张 华,李红建.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在急性肺栓塞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9):1449-1453. [4]白文梅,王兵,罗建江.阿替普酶联合抗凝治疗高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对血清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9,22(4):690-692.
[5] 陆 青,王绍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7):57.
[6] 何 军,潘 导.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