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蕊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1)
水族马尾绣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族技艺,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1]。综观已有与马尾绣图案相关的资料文献,多以马尾绣图案寓意解析、图案审美艺术、图案传承创新等单一研究方向为切入点,缺少对马尾绣图案所呈现的寓意及隐含的人文内涵进行研究分析。
图像学作为艺术史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为中西方艺术史家研究艺术作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中,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部分:前图像志、图像志和图像学[2]。这三部分构成了对一幅艺术作品从形式语言、主题内涵到社会背景的分析与探究。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多用于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及研究上,国内学者很少将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在传统民族图案的研究中。
因此,笔者以田野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图像学及马尾绣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马尾绣图案进行阐述、分析和研究。因水族马尾绣图案精美、应用广泛,故本文选取水族马尾绣的经典服饰——马尾绣背扇为切入点,探讨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所包含的色彩构图、纹样寓意、思想情感及文化内涵,以便为中国传统民族图案及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对艺术作品第一性或自然主题的解释,这一部分称为前图像志描述。在这一部分的解释中,解释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社会感悟,对艺术作品进行源于实际经验的评论,只是将其看到的艺术作品的图像、色彩、线条、空间明暗等关系进行无误的阐述。
水族马尾绣背扇在水语中被称为“歹结”,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传统民族手工艺服饰,无论是在家操办家务或是外出赶集,都需要使用背扇将其孩子背在身后,方便生产生活。
马尾绣背扇大致呈左右对称的“T”字形结构(图1),不论是背带形制或是图案结构,都以对称均衡作为准则。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背扇可分为背扇心、背扇尾、背扇条和背扇肩四部分,极少数背扇分为背扇心、背扇尾和背扇条三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先绣好绣片再进行缝制的独立造型,在一个完整的马尾绣背扇中,有近50个独立存在的小构图。
图1 水族马尾绣背扇款式Fig.1 Design drawing of horsetail embroidery harness of Shui nationality
背扇心是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大致由4~5个绣片组成。每一个背扇心的中部都有一个主体图案,如不同形式的蝴蝶图案(图1(d)),内外结构大致呈正方形或圆形的铜钱图案。在主体图案的上部,是一条长度约28 cm,宽度约20 cm的矩形结构。在主体图案两侧的绣片由1~2个绣片组成,并大致呈直角梯形状。在主体图案的下侧,由无绣片或一片绣片组成。在无背扇肩的马尾背扇中,其背扇心大致呈对称的“回”字形结构(图1(f))。同时,在各个绣片中间,有宽约2 cm的长布条将其连接,长布条与绣片共同构成了背扇心的部分。
在背扇心的上方是背扇肩部分,背扇肩的长度与背扇心的上底长度相同,宽边较窄,约10 cm,其形状总体呈矩形。在一些矩形结构中还绣有大小相等的5个独立绣片(图1(e)),将绣片连接的是宽约2 cm的长布条,分别置于5个绣片的上部、下部和每个绣片中间的连接部分。
在背扇心的下部是呈矩形结构的背扇尾部分,背扇尾的宽度与背扇心下底的长度相同,背扇尾的长度约58 cm。一般而言,背扇尾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长约48 cm,宽约25 cm的矩形结构,其上部与背扇心相连,下部与两侧缝有宽约5 cm的长条。在一些背扇尾中,还有以长布条拼接而成的左右对称的箭头状结构,将背扇尾分成3~7个部分。同时,背扇心、背扇肩的高度与背扇尾的长度比接近黄金分割比例。
在背扇心的两侧缝有两条相同长度和款式的背扇条,背扇条呈窄边长条形状,其长度约66 cm。其在与背带肩相连的部分宽度较宽,约16 cm,其余宽度约10 cm。
水族妇女将其个人情感与社会经验融入水族马尾绣背扇中,因而马尾绣背扇图案大多来源于与水族人民生活相关的事物,如植物纹、动物纹、自然气象纹和日常生活纹等。动物纹中包括龙纹、凤凰纹、蝙蝠纹、蝴蝶纹、鸟纹、鱼纹等;植物纹中包括树纹、草纹、南瓜纹、石榴纹、葫芦纹等;自然气象纹包括闪电雷纹、日月星辰纹、云纹等;日常生活纹包括铜钱纹、水书文字等。
马尾绣背扇的图案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3]。单独纹样是指相对具有独立性的图案,一般由一个或者几个元素组成且面积较小。如在背扇肩上的平行排列的五个图案就属于单独纹样。连续纹样是指某一元素多次重复使用而形成的图案。如图2所示背扇尾部分中心图案的两侧和下侧,以连续性的花、草图案进行装饰,同时四周的背扇布条上还绣有连续性的“回字纹”。综合纹样是指面积较大的图案的整体由多个元素组成且内容饱满和谐。图2中背扇尾的中心图案,就是运用了凤凰纹、花草纹等元素构成的综合性图案。
图2 水族马尾绣背扇尾局部Fig.2 Tail part of horsetail embroidery harness of Shui nationality
在马尾绣背扇的背扇心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图案是由多个小绣片组成,每一个绣片都是一个单独的纹样。在背扇心的中心,绣有一个大的蝴蝶形状(图3)或呈正方形、圆形的铜钱形状。在中心图案的中部及四周有蝙蝠纹、鱼纹、龙纹、凤凰纹、闪电纹、花草纹等进行装饰。在无背扇肩的背扇心中,绣有蝴蝶纹、花草纹、凤凰纹等。在有单独纹样的背扇肩部分,以水书文字“寿”字为中心,并在其两侧以树纹、铜钱纹等进行装饰;在无单独纹样的背扇肩部分,以花草纹、蝴蝶纹、南瓜纹、葫芦纹等进行装饰。在无长布条进行拼接的背扇尾中,以太阳纹为中心图案,并在图案四周用蝙蝠纹、葫芦纹、蝴蝶纹、石榴纹、铜鼓纹等进行装饰;在有长布条进行拼接的背扇尾中,一般以花草纹和蝴蝶纹为中心图案,并在图案两侧及下方装饰花草纹和蝴蝶纹等。同时,将两个马尾绣片连接的长布条绣片上还有十字纹、回字纹等作为装饰。除此以外,一些水族妇女还会在整个马尾绣背扇中加以铜片进行点缀,增加了背扇的立体感和层次性。
图3 水族马尾绣背扇心局部Fig.3 Heart part of horsetail embroidery harness of Shui nationality
在色彩的选择上,马尾绣背扇一般以黑、蓝色的布料为底色,绣线多用红、黄、蓝、绿、粉、橙等亮色对马尾绣背扇进行装饰,同时以金色的小亮片进行点缀。在马尾绣背扇的总体配色中,有红绿、蓝橙等对比色的运用,也有红粉、黄橙等相近色的搭配,呈现出丰富、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水族马尾绣有其独特的制作手法:首先要在土布上绘制图案,由浅色笔在深色土布上绘制,有经验的绣娘无须画草稿便可以将脑海中的图案绘于布料之上。之后取3~4根马尾做芯,使用右手不断地捻动白色丝线,使之成为一股较粗的白线。第三步将这较粗的白线绣于图案的轮廓处,绣成类似“线描”样式。第四步取出数根彩色线使用平绣、打籽绣、辫绣等手法,将“线描”图案内的空白部分填满。
马尾绣的布料以土布和机器纺织布为主,绣线有马尾毛和棉线。在刺绣手法上,有平绣、锁绣、打籽绣、破线绣等多种形式。考究的做工、繁复的制作与独特的材料,使马尾绣背扇成为了具有浮雕质感的和谐统一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制品。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对艺术作品第二性或程式主题的解释,即是对构成图像故事和寓意世界的解释。这一部分称为图像志分析,分析者在根据前图像志的描述中得到了艺术作品的母题,即已掌握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因此,在图像志阶段,分析者就需将获得的形式语言进行图像、故事和寓意的分析,得出图像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此时的解释者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以便于整理、解释和分析与艺术作品主题相关的故事情节。
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有其精妙的构图、精巧的色彩和精湛的做工。在图案纹样的设计中,水族妇女多以蝴蝶纹、鱼纹、龙纹、太阳纹、雷电纹、日月星辰纹、葫芦纹、南瓜纹、凤凰纹、铜鼓纹等进行装饰。为了进一步了解马尾绣背扇图案,本文结合水族民间故事、水族及水族民间传说等对背扇图案的寓意进行解释分析。
蝴蝶纹(图4(a)):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有九个太阳,强烈的阳光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困扰。一位水族妇女在外出取水的途中因阳光强烈而被晒昏,此时幸得一只蝴蝶张开翅膀为其乘凉而使得其得救[4]。
鱼纹(图4(b)):相传水族人因大旱而迁徙,在路途中一名水族姑娘为族人取水时遭遇野狼,此时孤立无援的姑娘受到江中鱼群的帮助而脱离了险境[5]。
龙纹(图4(c)):相传很久以前,水庆的旱魔使得水族人民颗粒无收,日子艰苦。因此东海龙王便下令龙女带领虾兵蟹将造海除妖。在龙女、虾兵蟹将及水族勇士的帮助下,终将旱魔打败。
太阳纹(图4(d)):相传牙巫在开天辟地之后造出十个太阳,强烈的阳光影响了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于是,勇敢的水族人向牙巫借了铜箭并成功将九个太阳射下。
铜鼓纹(图4(e)):相传水族人民在一次过端节时遇到了孽龙,孽龙将河里的水淹没了石桥,阻挡了水族人民过河的道路。在水族人民无计可施之时,一只铜鼓将孽龙打败使得河水又恢复了原样。
南瓜纹(图4(f)):相传水族的几位祖先决定由大哥照顾父母,其余兄弟下乡种田,同时约定三年后在端节相聚。在三年后的聚会上,母亲由于采摘南瓜而不幸从高处跌落。因此,兄弟们便将南瓜煮熟用于祭祀母亲。
凤凰纹(图4(g)):相传一个水族女子水花和水族男子阿诺在山上被岩赖放的火重重包围,此时飞来一只金凤凰拖着水花和阿诺飞到了月亮山上,使两人得以解救。
雷、闪电和葫芦纹(图4(h)):相传很久以前,人、雷、龙和虎本是亲兄弟,但因一些原因使四兄弟有了矛盾,兄弟间的争斗使得洪水泛滥淹没人间,其中只有一对躲在葫芦中的兄妹幸免于难。之后他们生下的无头无脑、无手无脚的孩子通过乌鸦将其肉洒遍山野,一夜之间便到处是人烟。
树纹(图4(i)):相传在水族人民生活的地区有一棵红杉树,这棵树连续十多天发出奇怪的声音,同时在一部分树枝上有烧焦的痕迹。不久之后树枝所面对的方向便遭遇了大火。在人们将家园重新修整好之后,杉树便恢复了原貌。
相传水族的祖先因战乱等原因从江西迁徙至贵州,在迁徙途中,一位长者的马因路途遥远且负重前行而劳累死去,长者便将马尾毛留下并创造出一种使用马尾毛的绣法,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马尾绣。
图4 水族马尾绣背扇常见纹样Fig.4 Common patterns of horsetail embroidery harness of Shui nationality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第三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内在意义和内容的解释,即是对构成艺术作品“象征”价值世界的解释。这一部分称为图像学解释,是对艺术作品内在意义或内容的解释。在进行了前两个部分的解释后,研究者基本掌握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及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就需对艺术作品背后的隐藏意义进行剖析,如创作者创作的年代、个人经验及社会背景等。
民族认同感作为本民族区别于外族的标志,体现在民族生活的不同方面并影响着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水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群体,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保留并发展了其独特的民俗节庆及民族文化,如水族传统节日、水族传统文字、水族民间故事及水族传统服饰等。
水族马尾绣背扇就是水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水族传统服饰。首先,马尾绣背扇是在日常生活中便于水族妇女生活劳作的传统民族服饰。其次,马尾绣背扇图案是水族文化及历史的物质性载体,水族妇女用刺绣图案的形式将其民族信仰和个人情感融入在马尾绣背扇中。水族马尾绣背扇的款式结构和图案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和对称观念,绣线的材料选取了水族人民每家必备的马尾作为原材料,在图案的绘制上不论是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气象纹或是日常生活纹,都与水族民族故事、水歌、水书及水族民俗相互呼应。最后,马尾绣背扇的图案极具审美性,是水族妇女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自然气象等元素夸张变形,运用对比色和相近色的色彩搭配,创作出的极具水族文化特性及审美内涵的物质化载体。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且多山洞。山洞是蝙蝠赖以生存的地方,因此,蝙蝠成为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动物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中的“蝠”与“福”读音相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蝙蝠”图案表“福”之意。如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就有将蝙蝠图案与“寿”字结合,形成“五福捧寿”的纹样,以表达“幸福、长寿”之意。在《说文解字》中,“福”译为“佑也”[6],“佑”又有“保佑”之意。在水族人眼中,蝙蝠同样是“幸福、福气”的象征,因此水族妇女将蝙蝠纹样绣于马尾绣背扇中,以表达其对生活幸福的美好向往及对子孙福气的虔诚保佑。
被称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族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多次迁徙最终定居在此,水族人民崇拜凤凰如同热爱自己的故乡。《山海经》对于凤凰的记载为“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7],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神话的产物,展示出原始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和神灵信仰。水族妇女用凤凰纹样装饰在马尾绣背扇中,一方面体现出水族人民对其生活环境的热爱,另一方面以凤凰崇拜表达水族人民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3.3.1 “寿”字纹样与水书
水书是水族人民延续至今的古老象形文字,在水语中称为“le sui”[8]。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是水族水书与图腾结合的产物。在部分背扇肩上,有以五个单独纹样进行装饰的设计。在其中心位置,有以水书中的“寿”字夸张变形而成的图案,并在“寿”字的周围对称排列着两组图案纹样。在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寿”字意为“久者,从后灸之也。引申为长久,此用长久之义也”[9]。由此可知,在马尾绣背带中绣以水书形式“寿”字展现了水族妇女将其深刻的民族精神与个人情感融合,以表达其对子孙长寿、人丁兴旺的美好祈愿。
3.3.2 水族端节
由于贵州省地形崎岖偏远,因此马成为了水族人民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水族祖先不仅将马作为水族人民迁徙的帮助者述入其民间故事中,也将赛马作为水族端节的重要活动[10],同时还将马尾毛作为原材料用于马尾绣的刺绣中。马尾绣材料相较于其他缠线材质具有坚韧耐磨、方便易得的特点,用马尾绣勾勒的刺绣图案轮廓立体感强且坚固耐用。使用马尾作为原材料,一方面使得图案好看耐用,另一方面表达了水族人民对马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缅怀。
在水族端节期间,水族人民还会敲击铜鼓同时唱歌跳舞庆贺年节。在水族传统故事中,铜鼓曾帮助过水族祖先,因此水族人民对铜鼓具有崇拜和感激之情。这种崇拜观也反映在了水族马尾绣背扇的图案中。在背扇上以铜鼓纹进行装饰与在端节上敲击铜鼓,都表明了水族人民祈求铜鼓庇佑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3.3 水族民间故事与水歌
水族民间故事与水歌都是水族人民社会实践及民族情感的结合,水族民间故事及水歌为马尾绣背扇图案的寓意解释提供了资料和基础。如水歌中的“今天的天,是金子似的天,好日子啊,送祖宗到龙殿。祖宗葬龙殿,兄弟出能人;娃崽出高管;做农业也出勤人;做生意也把钱赚”。民间故事中《龙女斗旱魔》的神话故事与马尾绣背扇中“龙纹”图案,以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水族人民对龙的崇拜以及祈求受到龙庇护的美好愿望;再如《端节歌》中“煮鱼虾,祭奠远祖。敲铜鼓,纪念先人……上年坡,跑马热闹”,民间故事中《端节的由来》《铜鼓的传说》等,以及马尾绣背扇中的“铜鼓纹”“鱼纹”等展现出水族端节的由来与盛况,同时表达了水族人民对祖先前人的祭奠、现实生活的祝福及未来生活的期盼[12]。
3.4.1 雷电纹与自然崇拜
水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电常鸣、雨水充沛,因此水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之情突出表现在对雷电的崇拜中[13]。由于雷和闪电一方面在产生时具有震耳欲聋的声响及迅速爆发的光亮,另一方面雨水的产生使得庄稼得到灌溉以保障水族农耕生活的持续,因此水族人民对雷电具有复杂交织的崇拜观。在水族传统神话及水歌中,水族先民将雷电视为其同母不同父的兄弟,以表达对其的敬畏之情。在水族马尾绣背扇中,水族妇女将雷电以图案的形式绣于其中,以表达祈求受到雷电的保佑而使得水族地区雨水充沛、万物生长的美好愿望。
3.4.2 鱼纹与图腾崇拜
水族祖先的生活环境中鱼资源较为丰富,使得鱼成为水族人民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因此水族人民对鱼具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在水书中,记载有与鱼相关的词汇如鱼、鲫、鲶、虾等,表明了鱼与水族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水族端节中水族人民必须以鱼为原材料制作款待宾客和祭奠祖先的菜肴,展示了水族人民不仅将鱼视为可口的食物,同时也表明了鱼是水族人民与祖先神灵精神沟通的桥梁;在水族民间故事《百褶裙去哪了》中讲述了鱼儿帮助水族祖先的故事,体现了水族祖先对鱼的感激和崇拜之情;在水族传统服饰如马尾绣背扇中有鱼纹进行美化装饰,一方面表达了水族人民期盼子孙繁衍如鱼类繁殖一般兴旺,另一方面表达了水族人民希望以鱼纹的形式保佑其子孙的平安健康。
马尾绣背扇在形制上具有中和对称的哲学意味。马尾绣背扇形制呈左右对称的“T”字形结构,在背扇的各个部分及图案的构成中,都是以竖中线为轴的左右对称设计。如藏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的水族马尾绣背扇(图5),其背扇肩的部分以“寿”字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同样大小的绣片;在背扇心的中心绣有一只大蝴蝶,蝴蝶的身体、翅膀和尾部中心对称,在蝴蝶的上侧、下侧和左右两侧的绣片同样呈对称分布;在背扇尾部分,主要图案绘制在中心部分,四周图案以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形式分布在主要图案四周,构成了一个构图饱满完整的背扇尾图案。
图5 水族马尾绣背扇Fig.5 Horsetail embroidery harness of Shui nationality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点。马尾绣中的植物纹样便体现了水族人民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表达。水族人民将其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树木样式的刺绣纹样,以表达对福泽的感恩;创造出了具有草样式的纹样,以表达对坚韧生命的赞美;同时还创造出了闪电纹、雷纹、日月纹、云纹等,以对图腾的崇拜表达其对神灵的敬畏、自然的崇拜及美好生活的祝愿。
在水族人的思想观念中,一个民族的延续与发展与孩子息息相关,而孩子的成长则离不开母亲的关怀。因此在水族人眼中,女性便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些对生殖的崇拜和对生命的祝福也体现在了水族马尾绣背扇上。
马尾绣背扇是水族妇女不可缺少的传统民族服饰。在水族传统习俗中,每一个出嫁的女儿都有一件母亲手工制作的马尾绣背扇作为嫁妆。水族母亲将其对女儿的感情和祝福融入马尾绣的一针一线中,以表达母亲对女儿婚姻美满及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14]。其中,马尾绣背扇中的“寿”字,表明了母亲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百岁长寿的愿望;背扇中的“吉”字,表达了水族妇女对子女吉祥健康的美好祝福;背扇中的石榴纹象征着“多子多福”,寓意着水族妇女可以多生孩子以保水族人口延续与扩大;背扇中的蝴蝶纹源于传说中蝴蝶为孩子遮挡阳光而避免伤害,表明了蝴蝶像妈妈一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保护作用,希望孩子在背带中受到庇佑并且茁壮成长;背扇中的蝙蝠纹取同音“福”意,表达了对其子女福气健康的渴望;背扇中的日月纹及云纹源于自然中的景象,表达了水族人民对美好吉祥生活的向往。
本文以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进行阐述分析,以三个层次的图像解释方法将马尾绣背带背扇与水族地理环境、语言、民间故事、古歌、图腾信仰、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等建立联系。在第一阶段图像志的描述中,得出水族马尾绣背扇的基本形制、图案色彩及工艺材料;在第二阶段图像志的解释中,得出水族马尾绣图案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民俗传说;在第三阶段图像学的分析中,得出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在其审美和寓意背后所隐含的民族认同感、区域特征性、水族文化观、多神崇拜观、哲学美学观及爱子护子情。
通过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的阐述分析,有助于对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内涵进行理解探究,从而体会马尾绣背扇图案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以民族学与图像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也为传统民族手工艺服饰图案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对今后传统民族手工艺服饰图案研究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