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培培,高 宇,穆 静,刘益兵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东院区康复楼2楼颈肩腰腿痛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1]。本研究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4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1.25±5.37)岁;病程1~15年,平均(6.47±3.85)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3~77岁,平均(61.35±5.28)岁;病程1~17年,平均(6.86±3.6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诊断,为肾气不足、气滞血瘀证。多伴随膝软无力、腰腿酸痛、心烦失眠,舌淡苔白。西医诊断标准为X线检查示腰椎侧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椎间隙变窄、锥体周围缘骨质增生,且经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签署同意书,近期未接受相关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伴随其他骨关节病,有针灸禁忌,有心肝肾病变。
对照组:起初按压夹脊穴,并沿着足太阳膀胱经进行逐步按压,之后对委中、关元腧、环跳等穴行揉法按摩。取腰突、阳陵泉、髂上及委中刺血拔罐,然后根据不同病情进行牵引,每次20~30min,1日1~2次。
观察组:主穴取委中、秩边、腰俞、腰阳关、环跳、双肾俞、双大肠俞,血瘀型加膈俞,湿寒型加大椎,湿热型加阳陵泉,肝肾亏虚型加命门。常规消毒,毫针快速刺入委中、大肠俞、肾俞0.8~1.2寸,秩边、环跳2~2.5寸,向上斜刺腰阳关、腰俞0.5~0.8寸,其他穴位正常刺入。得气后调节电针机为疏密波、频率15Hz,对秩边-环跳、大肠俞-肾俞、腰阳关-腰俞及殷门配穴-承山行电针,持续30min。配穴用平补平泻法,阳陵泉及膈俞用捻转泻法,大椎及命门用捻转补法,每10min行针1次,并留针30min。
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间隔2天,治疗2个疗程。
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栓素B2。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腰痛、下肢放射痛等消失,且经X线检查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经X线检查腰椎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腰椎功能均未改善甚至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IL-6(μg/L) TNF-α(ng/L) 血栓素B2(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139.11±29.54 107.54±18.34 1.92±0.42 1.21±0.22 607.25±53.45 305.48±34.85对照组 42 138.74±30.05 124.35±22.64 1.93±0.38 1.46±0.24 609.84±55.41 435.11±35.74 t 0.057 3.721 0.114 4.976 0.220 16.829 P 0.955 0.000 0.910 0.000 0.826 0.000
对照组出现2例穴位肿胀,1例腰椎脱节,2例痉挛抽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观察组出现1例穴位肿胀,1例痉挛抽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3,P=0.236)。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腰腿痛”等范畴。多因肝肾虚弱,风、寒、湿邪入侵,或外力损伤、经络闭阻及气血瘀积等所致[3-5]。针刺可加快神经中枢止痛介质的产生,达到减缓疼痛的作用;同时可加快病灶部位血液流速,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5-6]。针刺还可通过阻止体内血栓素B2的合成,从而预防微血管生成血栓,增加病灶组织的血氧供给[7-9]。腰阳关可舒筋活络、祛寒除湿,肾俞可增强肾气、改善肾功能,环跳可祛风化湿、强健腰膝,委中可缓解腰部疼痛,秩边穴可外散水湿之气,大肠俞可缓解腰腿疼痛[6-7]。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