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按照国家“停课不停学”的统一部署,学生居家通过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在疫情防控期间,各高职院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顺利通过了信息化教学的一次实证考验。这种面向全国上千万高职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创举,同时,也让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资源课程的重要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指出,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教育资源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
信息技术催生万物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职业教育形态。而资源课程建设是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的有力助推器。资源课程是指遵循“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思路,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必要数字资源,通过实施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资源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资源呈现立体化特征。资源课程以课件、文档、案例、音频、视频、动画、仿真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教材由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转变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众多资源之一,为大规模实施线上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课程通过开展在线教与学,使所有职业院校在校生受益,并为相关专业领域在岗人员提高技能、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需要提供服务。资源课程能突破传统课程时空限制,开展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资源课程依托服务平台,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支持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任意步调完成学习,将学习时间、空间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实践教学条件达不到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资源课程借助于信息化实训教学设施,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资源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是,疫情期间,通过长达1个多月的在线学习,资源课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优质数字资源不足。“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但是,由于对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特征不明确,以及受信息化教学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的限制,使资源课程禁锢于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1]建设的课程资源“重教轻学”,忽视课程资源的“能学”特性,缺少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是新型教与学关系尚未得到有效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差异化特征明显,多元化的生源必将有多样化的培养需求。目前的资源课程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教师依旧是知识的灌输者,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体现不足。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必须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需要有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校教师成了“网络主播”,鲜有高职院校将企业专家请到线上,或将车间、实践场所搬到线上,企业在资源课程建设中尚未发挥主要作用。
四是缺乏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课程评价模式。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目前资源课程的评价依旧偏重于甄别和选拔功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同时,对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够重视,尚未构建起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课程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其学习模型为“互联网+”时代破解“班级授课制”教学的难题,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一是课程内容选择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分析就业岗位,找到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科技发展水平、胜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二是课程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项目不仅是能力训练的载体,也是一般知识和原理学习的载体,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和职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项目和任务,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完成个性化学习,并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职业教育资源课程要求构建一个全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形态多种多样、学习方式自由灵活、交流渠道丰富通畅的课程资源平台,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一是构建“能学辅教”的课程资源,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实现自主学习,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资源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搭建开放型共享共用资源平台,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三是课程资源使用便捷、应用有效,资源时时处处可用,资源形式和组织表现能够充分体现数字资源的优势并适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使用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探索基于课程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推广与应用。
职业教育资源课程要求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一是充分利用全息化教学环境,借助于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有效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变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育的特性,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成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和结构需求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资源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发展、服务就业为目标,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同时,重视行业、企业的评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场化环境。二是评价标准多元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要摒弃传统教学评价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的不利因素,研究学生的特质,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成就每个高职学生的出彩人生。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树立学生发展自信心。将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坚持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成长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方式,建立学生发展自信心。四是评价内容多元化,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就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坚持评价内容综合化,即能力评价和素质评价并重,全面发展评价和个性发展评价并重,增值评价和学习成效评价并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外采用学生参与的方法来度量职业院校乃至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有效弥补了以政府、学校或中介机构为主体进行评价的不足。[2]本文基于量化SWOT分析模型开展资源课程满意度调查,以保证资源课程建设成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用于进行资源课程满意度分析的指标分为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四个维度,在与专家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内部优势选择学校信息化条件优越、教师信息素养高、课程资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形式多样、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新颖等5个指标;内部劣势选择课程设计没有体现工学结合、课程资源更新慢、课程尚未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评价模式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等5个指标;外部机遇选择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信息素养的需求、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基础好、“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等5个指标;外部威胁选择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彰显不够、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力度不够、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够深入、学校对资源课程建设不够重视等5个指标。以某一门资源课程为例,收集分析调研数据,得到学生对资源课程满意度矩形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资源课程满意度矩形图谱
S象限5个要素值全部位于高损益高概率区域,且最大值为1,说明内部因素中各项优势明显,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内容、形式、教与学模式、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满意度高;O象限5个要素值全部位于高损益高概率区域,这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化素养需求、“三教改革”的推进等因素密切相关。T象限5个要素值均位于低损益低概率区域,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学校不够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够深入等外部因素的威胁,对资源课程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小,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学校不够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够深入这两个因素得分较低,需要学校加大对资源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W象限5个要素值中均位于低损益低概率区域,说明课程设计没有体现工学结合、课程资源更新慢、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等内部劣势,对资源课程的负面影响非常小,其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是得分最低因素,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综上分析,本门资源课程学生满意度总体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