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51 号兵站》剧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而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停发新四军经费,日军则调集兵力加速进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力量在严峻境况下坚持战斗,通过建立在全国各地的兵站,向抗日根据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情报、人员和物资。
电影《51 号兵站》的故事发生在1944 年的上海,当时的上海被日军侵占,但即使是在敌占区里,反抗侵略的战斗也从未停止。电影讲述新四军设在上海的一座兵站因叛徒出卖而暴露,为尽快恢复苏中新四军的后勤供给,中共华东局委派青年干部梁洪到上海重建“51 号兵站”。梁洪借“青帮小老大”的身份与日军特务周旋,一次次令敌人的阴谋落空。电影的剧情一波三折,背后则是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从正面战场到敌占区,到处都有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爱国群众。参与影片编剧的张渭清担任过新四军一师后勤部的军需科科长,影片中的很多段落都改编于他的真实经历,他曾冒着生命危险采买物资,并通过各行各业的爱国人士将物资送往后方。张渭清被认为是“小老大”的原型之一,与许多完成过类似任务的无名英雄一起留在了银幕上,成为受人敬佩的传奇。
梁波罗被选中饰演“小老大”时年仅21 岁,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不到一年。在电影《51 号兵站》开拍的1960 年,如此力推年轻演员担纲电影男一号是个极具开创性的举动。梁波罗曾撰写《初出茅庐扮演“小老大”》一文,详细回忆了当年前辈们对自己的帮助。当他为饰演“小老大”紧张时,影片导演刘琼前所未有地组织大家排练片中的重头戏,给予他鼓励与建议;当他为摸索“小老大”的性格犯愁时,编剧张渭清点拨他说,“地下工作依靠两条,党的观念和群众路线。”最终梁波罗塑造的“小老大”不仅风度翩翩、机敏从容,对待普通民众的态度也平等亲和,在富家少爷的外表下深藏着一名新四军战士应有的风范。凭借这一银幕形象,电影《51 号兵站》成为梁波罗的成名作。影片中身负重任的“小老大”从上海街头潇洒走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无数个隐藏在普通人当中的“小老大”,或许都曾背负着挽救祖国于危难的希望,在同样的街景中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