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布局

2020-07-19 03:41林国权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4期
关键词:云计算工业大数据

林国权

【摘 要】基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工业企业布局信息系统和智能装备实施高效可行的集成应用方案,实现设备数据、系统数据、供应链数据等数据在企业大数据云平台集成、分析、应用,进而提升工业企业各项业务的效率、节省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背景和技术背景

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众多的企业都已经把数据列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资产。大数据对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管理、营销上,使得应用大数据的企业从此战略中获益。诸如ZRA运用大数据分析最短3天可以推出一件新品;亚马逊、耐克等我们熟知的公司都在运用大数据获利。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拥有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尚未成熟。收集的数据不全、挖掘分析不透彻等问题使得大数据营销难以落地实施,造成国内真正使用大数据分析决策来进行指导运营管理的企业很少[1]。2016年初,海尔正式推出智能制造COSMO平台,是中国业界道具上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旨在为国内制造业厂商推供大规模定制造服务[2]。但是,据统计有超过50%的企业都十分看重大数据,但是却缺少清晰的规划思路及配套的战略方案。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内工业互联网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对应的主要任务和支持措施,重点提出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要求[3]。

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众所周知,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市场调研、产品规划、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等过程都会带来大量的信息数据。制造业工业企业纷纷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营销、制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及分析整合大数据以协助企业提升效率、控制成本、开发新产品、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成为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信息化布局与实施方案

通过在生产管理层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RM)、客户管理系统(CRM)、产品仓储条码管理系统、及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在计划执行层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在生产控制层对加工工序进行产品标准化和自动化技术改造,对总装车间的装配、检测、装箱、贴标、包装等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各生产车间劳动密集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的少人化、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同时在自动化设备上配置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平台MES系统,实时采集产线设备生产进度、品质检验管控、设备运行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在研发设计方面,推广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分析软件(AutoCAD Mechanical、PRO/E、中望 CAD)、外观和包装设计软件(CorelDraw、Photoshop CS6)等工具,实现数字化设计生产能力;在各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方面,将研发、制造、销售、财务、仓储、品质等管理模块通过 PLM、ERP系统的实时数据平台及OA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并建立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MES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包括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物料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模具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电子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使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此外,营销系统的 BI 商业智能系统、云营销系统对市场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速准确的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品牌管理系统对企业新闻、产品信息、行业信息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EHR系统对管理制度、各部门电子文件、行为记录等的管理,在公司的各经营活动的专业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信息采集、分析、运用和决策作用。

三、工业互联网主要解决的企业问题

1、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品牌粘度

近年来,各行各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深化,如何运用大数据创造竞争优势,有效增加客户粘度,已成为制造业急切需得到解决的难题。过去产品销售给用户后,企业很难收集到用户的使用产品情况,造成企业产品开发跟不上用户需求的变化。那么,建立一套系统,收集销售、产品使用情况、用户意见反馈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杂乱而具有一定个性化的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完善产品数据库,实现客户需求与设计、生产、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快速匹配,实现需求、设计、订单、计划与实现的全流程信息跟踪,提高售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2、改善企业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私有云+公共云的方式整合现有的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关键环节数据,将为公司管理者提供这样一种手段,即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数据统一收集,形成可视化图表,通过数字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诊断企业管理的“痛处”,并提供制定改善方案的依据。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准确、更及时的获得企业运营的信息,并作出更有效决策。

3、推动大数据应用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营销和内部管理进行一次重要的变革。大力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将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带来巨大的改变,并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成功实施,为同行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大数据应用案例,推动大数据应用在家电制造行业的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四、实施工业互联网先进性简述

1、通过上线使用PLM、BPM、ESB、RDM、ERP、BI、DPS、CRM、PLM、SRM、MES、OA、SOP\SIP\图纸电子化等系统,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控制协同能力,将信息化融合到生产中,提升企业管理控制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企业产品合格率;

2、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3、实现知识资源快速有效共享,将宝贵的经验知识与技术总结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可以方便新老员工进行学习与专业技能提升,也可避免了因部分人员的流失而对工作造成影响;

4、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淘汰传统的手工递送,通过实现自动化的公文流转,确保工作能够快速、便捷并且精确的被处理好;

5、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6、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整体管理运营成本、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智能自动化、高技术硬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五、结语

工业企业应立足市场需求,加快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装备并进行融合创新的步伐,建立高效互联互通工业级网络系统,进而建成数字化的工厂管控网,与前端的决策系统连通对接,实现企业全业务流程的智能优化运转。

参考文献:

[1]常兴仁. 企业大数据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贵州财经大学,2016.

[2]吕文晶,陈劲,刘进.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中国軟科学,2019,(7):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

猜你喜欢
云计算工业大数据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