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峰雷鹏飞肖凯琦李昂
Mi Gao-feng1,2Lei Peng-fei1,2Xiao kaiqi1,2Li Ang1,2
(1.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科技大学“一带一路”文化IP 开发与设计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
(1.School of Art & Desig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2.The Belt And Road Culture IP Development & Design Studio,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主持人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前瞻性提出,赋予了“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传播新的时代内涵。这也要求我们: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做好民族文化输出。推进各民族文化现代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要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交融,对于全面保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未来意义。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的发展战略,这无疑也为文化产业语境下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开发附加了新的时代底色。而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IP,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区,文旅创新与文创开发新的增长点,进而“特色文化+”模式亦成为新热潮。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对外窗口,民族文化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传统现代交汇的新疆,其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既是艺术创作无限的创意素材宝库,又是“文化+”异质化
产业发展的“秘钥”。
本次学术专题的8 篇文章,即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特色文化IP 的传承开发与设计实践。在此,一并感谢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喀什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大学、西华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南阳师范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技师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学界同仁,对本期学术专题的学术响应与友情支持。
本期专题,亦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科,面向“一带一路”、聚焦丝路文化、助力“西部设计”的又一次集体发声!
主持人:米高峰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各民族文化现代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要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这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做好民族文化输出[1]。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交融,对于全面保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未来意义[2]。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对外窗口,民族文化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传统现代交汇的新疆,其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既是艺术创作灵感的创意素材宝库,又是“文化+”异质化产业发展的“秘钥”[3]。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处于这一舞台关键点上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地理位置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三国接壤。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怡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还生活着“云间部落”的图瓦人。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图瓦人现有人口不到3 000 人,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4]。因而本次少数民族动画艺术实践,选择了新疆图瓦人作为区域特色文化IP 进行数字化创意与动画化开发。
通过前期资料搜集和文献整理,发现目前有关图瓦人的文艺创作与艺术作品还非常少。基于互联网语境而言,现今围绕图瓦文化的艺术实践还会面临以下的现状与局限:
(1)此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门槛,需要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储备,尤其是图瓦文化传播经验,进而暴露出这一领域创作者少、创作面窄的问题[5]。
(2)关于图瓦人的文艺作品数量少且趋于表面化,大多又以游记为主,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艺术拓展。冯春林的《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1996 年),艾力提·沙力也夫的《图瓦人今昔漫谈》(1999 年)和王族的《图瓦之书》(2007 年)等,这些书籍或文献主要面向普通读者,在增强文本可读性的同时,也添加了个人化的情感表述,尤其是一些文艺作品中的虚构叙事策略[6][7]。
图1 MG 动画《一分钟秒懂百科》系列
(3)公映的媒体类作品,基本上以纪录片为主,如在中央电视台九套纪录频道播出的新疆人文纪录片《净土喀纳斯》(2012 年)等,着重展示了喀纳斯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民族习俗,内容方面相对还是较为单一的[8]。
综上所述,既有的相关图瓦人的文艺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大多数都是对于图瓦人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介绍式陈列。即使关于艺术表现方面的不多研究,也大部分停留在概念论述的梳理和基础的文字表述[9]。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艺术性表现,则显得不够丰富多元,也鲜有兼顾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动画的开创者,万氏兄弟早早就指出了中国动画艺术的整个创作方向——即“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中国韵味的”。中国动画,从起步就与传统民族故事题材、艺术元素紧密相连,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与艺术性,亦涌现出了《阿凡提的故事》《猎人海力布》《草原英雄小姐妹》《孔雀公主》《蝴蝶泉》《泼水节的传说》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精品[10]。
一个好的文化IP,系有开发价值、有粉丝基础的创意内容资源(素材),可开发出各个领域的好文化产品,其商业价值是可持续被挖掘的与跨媒介潜力的。如一个故事,或形象、或人物、或典故、或地名、或绘画、或音乐等。而富于本土特征和区域标识的少数民族文化IP,又成为多民族聚居区文化创意产业异质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图瓦人的四季》,利用传播效率上更加高效的动画作为民族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探寻动画叙事艺术和少数民族文化IP 的结合点,实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多元、更有趣、更直观。下面结合图瓦人的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实践,归纳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设计要素,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载体与方法的创新。
进入新世纪,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与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己经成为推动时代奔涌向前的重要动力和影响因素。动画,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更加直观有效,加之独特的艺术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使其在互联网平台上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
面对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海量化的数据,普通大众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浓缩”信息;碎片化的阅读和浏览式的观看,亦成为大家获得信息的习惯,社会逐渐步入了“微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应用,更是为微电影、微视频的迅速、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快速、便捷、多元化的微影视(视频)产品,受到了社会各类人群的青睐。而以科普、知识、轻传而见长的MG 动画(短片),也日渐成为互联网动画世界的主流份额。例如,《10 分钟速成课:经济学》《三分钟了解社会学家福柯》《一分钟秒懂百科》(图1)等非常浓缩且妙趣横生的MG 动画(视频),就能一跃成为点击率10 万以上的网红影视(视频)。过去的“冷知识”,可以被重新定义和制作热播,科普特质的知识型动画作品从貌似刻板枯燥的印象中蜕变完成华丽“转生”。
另外,从视觉形象上来说,扁平化风格的动画不论是在造型元素、色彩搭配,还是在画面布局、动态图形等方面,都能够形成一个单纯、统一的整体语言步调,并直观、简洁、符号化地完成相关信息内容的意义传达。
由此,传统动画艺术在其自身视觉及听觉的传播优势基础上,再插上科普、知识的内容“翅膀”,从而呈现新的时代媒介神采[11]。MG 动画,一改动画艺术形式从早期的实验性探索,到如今形成独立特质的艺术价值,以及受到大文化产业发展影响下的商业化与娱乐化叙事策略等,其不仅为科普性的内容传播拓宽了新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手法,也为动画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了新的可能方向与创新路径。
少数民族题材的MG 动画创作,也要受到上述的科普性因素影响。在讲述历史典故、文化习俗、衣食住行、现实生活等背景知识时,应该将专业性(或准确性)作为最基础的创作要求。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之,尽量避免或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与错位。以科学端正的创作态度、运用数字动画制作技术,根据实际调研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原汁原味的艺术还原,并辅助具有说明性的文字、表格、图例等,强化观众理解。当创作需要历史文献等来佐证时,则要注意选用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增加作品的说服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较大的通量性。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创新与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叠加,从而使观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模式也在发生嬗变,即由原先的定时定点向着随时随地的方向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语境下的信息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达给受众,并利用信息传输模式的种类增加来获得观众的更多注意力[12]。这正契合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特点,将大量的少数民族信息内容整体化梳理总结,运用MG 动画的微视频艺术表现形式,更高效地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推广。
图2 动画片《猎人海力布》
图3 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
如前所述,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有专业性门槛,少数民族动画创作中的美术设计,不单单是对人物形象与叙事场景的设计实现,还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首先他们必须要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有一定的前期了解和基础认知。创作者在能够完全理解特殊题材剧本的条件下,方可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行为范式,从而使得构建的角色外在形象与人物内在性格具有足够的一致性。另外,今天还要考虑到动画作品最终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来进行传播和推广。在角色设计过程中,还要对动画形象进行适度的提炼简化,从而也可以提高动画制作效率与未来传播质量[13]。当然,在这一“减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能够因为追求极简而丧失人物应有的形象与性格特征。例如,动画片《猎人海力布》(1985 年,图2),是以蒙古族的民间传说为基础展开艺术创作的。片中主要角色人物虽然进行了高度艺术加工,却仍显示出了极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形象气质与文化特征。
动画片中塑造的动画形象千差又万别,但是角色的设计和表演,通常则会用到大家所熟知的迪士尼动画“十二黄金法则”等手法。创作者在进行民族动画形象创意时,既会引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同时也会包含艺术想象的成分。唯使塑造的角色形象体现出应有的少数民族味道,方可达到少数民族动画人物和动画叙事的有机融合。例如,上世纪美影厂曲建方等主创在摄制《阿凡提的故事》系列动画片(1980 年,图3)之前,就曾经多次去往新疆实地调研采风,了解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从而为后面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塑造与动画表演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阿凡提也成为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中的经典代表。
因此,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美术设计需要反映出故事发生的年代特征,动画角色设计则要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形成呼应,这可能涉及饮食习俗、节庆活动、歌曲舞蹈、衣着装饰等,以及各种类型的民间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纹样等诸多方面。动画创作者需要全面考察和理解作品相关的风土人情,并充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禁忌及精神信仰等,使民族动画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自身应有的独特文化气韵。总之,要让作品展现区域特征民族特色,要让艺术尊重民族聚居真实生活,才可以使整个创作弥漫着浓浓的民族风情与原生审美[14]。
面对当代社会中的信息数量激增与生活节奏加快,过去大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获得资讯的旧有模式日渐式微。有数据统计,当前普通大众的信息接收,主要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例如,在上班下班过程中、乘坐交通工具时、旅游行走沿线中、休息休闲时间里等;随之而来的,是受众的观看模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的改变。这样一来,短小精悍的微影视(视频、动画)等作品,就更容易受到已经碎片化、跳跃式接收信息的人们的关注。显而易见,这一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转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长时间节目、视频、动画的未来发展走势。相关视频平台的后台数据及信息分析研究显示,年轻受众中平均每天依赖手机、平板等设备(信息终端)观看网络视频的时间在3 小时左右的已占相当的比重,并远远高于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通过对视频客户端爱奇艺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发现用户的平均观看时间为28 分钟。信息受众,在网络信息每天不断增殖的情况下,更偏向于选择更为便捷的方式来取得各类信息。总体具有以下特征:
(1)碎片化特征。互联网语境下,大众对新媒体(移动设备)的接受与依赖,使得如报纸等传统媒介逐步淡出了主流视野。究其原因,无非是时间的碎片化所导致的必然趋势。现如今的年轻人群体,接收信息的时间大多是短暂的、不确定性的,他们也更喜欢或更习惯于这种“碎片化时间”的信息接收模式。因此,在MG 动画创意与制作时,需要兼顾到年轻受众的这种获取信息习惯,以及移动设备信息传送载体的特点。
(2)快餐化特征。信息传播“快餐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认知,这也符合当代年轻人群体喜好新鲜的特征。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更多的年轻人也会接受图表、文字等伴生符号共同出现的,具有短、平、快等信息传播特征的传播媒介,以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信息量。在民族题材动画创作中,要考虑充分调动图标及图形、文字及声音等符号,数据直观地展示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3)娱乐化特征。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既多且杂。“泛娱乐”的大背景下,加之年轻人群体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很大,他们自然希望在接收海量信息的过程中,充满着欢乐与轻松,从而有效地缓解身心紧张,同时实现自我的休闲娱乐、时间消费。动画与生俱来的趣味性,使其在今天的大众传播中具有了天然的优势。在MG 动画作品中,则要把内容表达得更轻松有趣,才能吸引年轻观众,以期增加受众粘度。
围绕新疆图瓦人及图瓦文化,主创团队曾两次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白哈巴村、布尔津县禾木村和喀纳斯村等地实地考察,调研收集资料,走访了当地相关居民,还在乌鲁木齐等地拜访了相关研究学者。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图瓦人的四季》的前期创意工作,包括内容选取、台本起草、角色造型及场景设计等。也确定下来,用MG 动画的网络传播形式,分为《春》《夏》《秋》《冬》4 个主题段落,调动声画视听要素来直观展示新疆喀纳斯的自然风光景色及图瓦人的民族文化风貌。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动画,叙事与表意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MG 动画的创作,在剧本中要有贯穿整个剧情的生动角色形象的动画表演(图形运动),以及串联所有信息的满足观众需要的视听语言(符号系统)。其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即是篇幅不大,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且密集性高,这就要求创作者在保障剧情流畅的同时,整体叙事的张弛有序。尤其是涉及民族科普知识的说明性和介绍性内容,其专业性术语和数据化研究都必须严谨准确等[15]。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主创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新疆图瓦人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分散和晦涩的信息数据。在动画前期创意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比对、归纳和筛选。随后将挑选出准确且合适创作的内容,结合进剧本展开动画艺术创意设计,并针对传播平台、受众喜好适时地加入轻松幽默元素。
如何把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民族元素,有效地装进片长有限的微视频——少数民族题材MG 动画《图瓦人的四季》中去,是主创面临的一个创作难题。创作者考虑到图瓦人的聚居地——喀纳斯地区,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变化多样;而且作品时间维度的连续性,也可以使原本略显琐碎的信息叙述变得清晰有序[16]。随着具体方案实施的深入,又进一步把“四季”的概念延展开来。四季,在片中已不单单是图瓦人民生活的一年时间轴,同时还隐喻为图瓦人的民族发展历史与现代生活进程纵向线。因此,在剧本创作中也就适当地淡化了四季的边界,在季节的更替中去讲述新疆图瓦人的时空变迁。每个季节(时段)都围绕各自的核心内容展开,即准确寻找出图瓦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文化基因,并分别把这些特定的内容归类到适合表现的季节时间和叙事段落中去,最终形成一个表现图瓦人文化和生活的、具有民族志书写意味的动画创作(图4)。
在新疆实地考察图瓦人时,主创团队拍摄/手绘了大量资料照片/图片,作为背景研究和动画创作的参考。图瓦人,有着和蒙古人相同的衣着习惯,男女均喜欢穿镶边的蒙古长袍,整体色彩艳丽,用彩色缎带系腰,足蹬皮靴和毡靴。在节日和喜宴时,还会戴礼帽,女子则用彩色围巾包头(如图5)[17]。
短小精悍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MG 动画《图瓦人的四季》,其中美术设计仍是核心问题。总体创作原则是,尊重图瓦传统服饰特点的简化再设计,并结合剧本内容的叙述,优化完成片中所有的少数民族人物造型设计。当然,本片中动画角色的主要职责,是配合解说词的可视化程度,进一步强化显性的图形符号[18]。较之传统动画制作,MG 动画的角色更加提炼。主要角色结构交代不设定轮廓边线,以具有较大规律性的色块来塑造趣味性较强的角色形象,而角色表演也被限定在二维平面内运动。运用关键帧动画原理,即确定好最初和最终关键帧,两帧中间的部分主要依靠软件生成。片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角色,但是他们的“外貌”和“感觉”会比较相似,也是为了使整部动画作品具有统一性风格。
在塑造MG 动画角色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所设定的动画角色比较简洁,外部轮廓、线条与色彩充分融合,从而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2)将几何形体引入到角色造型的外框中。在刻画角色脸部时,通常会借助于圆形或圆形与长方形融合;(3)保证角色的线条具有足够的连续性,这为后期软件处理效果提供便利,也让角色形体显得更加饱满(图6)。
图4 MG 动画《图瓦人的四季》内容归纳图
图5 新疆图瓦人传统服饰配饰
图6 MG 动画《图瓦人的四季》人物设计
图7 网络尔康表情包截图与《图瓦人的四季》场景截图
从挑选适合的表现内容,完成动画剧本创作,到结合剧本的二度创意,展开动画美术设计。然后,就到了针对平台的受众喜好,调动幽默趣味元素,解决网络动画的表演问题。
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图瓦人的四季》的动画表演创作上,为了增加动画作品的观赏性,激发年轻受众的兴趣点,主创将网络表情包中的夸张风格引入到了故事叙述中来。例如,借鉴网络上十分火爆的“尔康”(《还珠格格》)表情包里的人物面部特点,塑造本片中的部分角色人物,放大面部表情特征,加大黑白对比(图7),使观众可以在轻松的基调中感受图瓦文化。
在动画配音(解说词)上,主创也考虑到了增加参与性的互动设计。主动抛出问题,对应观众的视角提出:图瓦人区别于蒙古人的住宅特点,使观众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在解说词的语言文风上,也加入了许多网络词汇,让图瓦人各方面的介绍文字经过艺术修辞充满幽默感。例如,网络梗“真香”,不但在图瓦特色的“真香”美食上吸引观众,还在动画的“真香”内容上提升趣味。
不同于前面提到的传统文学作品与影视纪录片,用MG 动画这一媒介来表现新疆少数民族图瓦人的文化和生活,正是发挥了其形式自由简洁、信息科普可视、平台受众广泛、易于高效传播等的媒介特点。当然,还利用了其在内容表达上的幽默轻松与通俗易懂,视觉画面上的清爽简约与自由灵动等创作特征。通过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图瓦人及图瓦文化的“可视化”还原与“数字化”展示,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同时,兼顾其中的艺术性价值与产业化潜力。从而满足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创新,也为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IP 开发,附加了新的时代底色与媒介赋能[19]。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前瞻性提出,赋予了“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传播新的时代内涵。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全面保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IP,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区,“特色文化+”模式的文旅创新与文创开发新的增长点[20]。作为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多民族聚居融合的新疆,就有阿凡提、艾力普与赛乃姆、阿曼尼沙汗王妃、十二木卡姆、楼兰、阖田、喀什、吐鲁番、喀纳斯等不胜枚举的少数民族IP 亟待开发。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在媒介符号上强化的异质情调场景与唯美化的程式表现,不仅使其避免了与他国(他类)动画出现同质化的表现,同时也是确认和强调自身民族文化传播价值的直观体现[21]。互联网语境下,民族故事的动画化创作,既可行又有效,既特色又国际!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图瓦人的四季》,亦是一次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载体表现与MG 动画方法创新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