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婷婷
摘要:苔点是中国山水画中一种至关重要的造型元素,根据画面需要适当地运用苔点甚至能达到“助山之苍茫,显墨之精彩”的艺术效果。明代唐志契曾云:“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缺者。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由此可见,苔点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更体现出它不仅能使画面更加丰富、鲜活,还有强化突出艺术形象的作用,帮助物象突出其神采风韵,有点睛传神之妙。但如果说合理的苔點如“美人簪花”,益增生机,反之,不恰当的苔点则如“佛头着粪”,毫无美感可言。所以,点苔一定要做到审时度势,点或不点、多或少、聚或散等问题,结合画面需要进行周密考虑,以创作出更具灵气,更加优秀的山水作品。
关键词:山水画;苔点;空间感;节奏感;意境美
苔点,又可称之为点苔,是山水画笔墨技法中的一种。常见于用来表示山石缝隙中的杂草、苔藓,或是山间、水畔的灌木丛,以及远山上隐约可见的树木等,当然,它也可以作为抽象符号或造型元素,不代表任何物象。从形状上看,苔点有圆点、横点、竖点、斜点、弧线点和大小混点等;从用笔上看,苔点虽小,起笔、行笔和收笔仍要讲究,且运笔还需有轻重、缓急和巧拙之分,或如蜻蜓点水,或如高山坠石;从用墨上看,苔点应有浓淡、干湿之变化,同时又不乏虚实、疏密之韵律。总之,点可千变万化,如播撒种子一般,种子落土而生长成果,故画点宜活不宜板,落点需谨慎,否则种子生长而深深根植于画面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一、苔点塑造的空间感
在运用苔点时,其浓淡、干湿、大小、疏密、虚实变化都可能会使画面产生较明显的层次空间。在中国山水画中,常见近处的点大,且浓而实,远处的点小,并淡而虚,这样空间便会随着这用笔用墨的变化而逐渐推远。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强调画面的某一物象(或某个部分),可用墨色较重的点,以笃定流畅的笔法使其突出,强化其视觉效果,反之,如要虚化某一部分,便可用较淡的点,隐隐约约地将其减弱。总而言之,是通过笔墨的虚实浓淡变化而起到空间塑造的作用。
近代画家黄宾虹有云:“山水打点,似人物画点睛。点非微不足道,点之得当,山水精神倍增。”“点”是黄宾虹山水中的奇妙之处。先生喜用焦墨、宿墨作点,焦墨,笔渴而浓,用焦墨枯笔的同时善于润湿出之,干、润统一,画面不会因为墨太枯而缺乏气韵,更不会由于墨太润而失去纹理层次,可谓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此外,先生在作画时也常用湿笔、散笔和破笔层层加点,凡点苔处都无不呈现苍郁茂朴、浑厚华滋之感。在他的画中,有些地方的点寥若晨星,又有些地方的点密如雨丝,并夹杂着些许短皴,这些点皴结合、以点作皴产生的效果,犹如冰雹夹雨,给人掷地有声、如闻鼓点之感。先生这些奇妙的点繁而不乱,加强层次交搭变化,因而画面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还充分地呈现出了空间的深度。
二、苔点制造的节奏感
你一定知道乐曲有节奏感,舒缓的,急切的,轻快愉悦的,深沉忧郁的……其实节奏感无处不在,如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戏剧中紧张和抒情场面的交替、建筑物上的窗户和柱子的排列、花草栽培的间隔线等都会给人以节奏感。那么在中国山水画中,苔点如何制造出节奏感?清代著名画家唐岱在《绘事发微》中云:“点苔之诀……或浓或淡,有聚有散,大小相间,于山又添一番精神也。”这似乎又与音乐中的距离、强弱、高低、虚实、缓急等元素相通,体现出了音乐旋律、苔点的分合聚散、浓淡大小对章法布局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苔点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又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画面中的韵律,这些都会使本来缺乏生气的作品焕然一新。
“四僧”之一的石涛在苔点的运用上别具一格,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虽呈现出的是冬景,却无萧疏荒寒之感,纸上洒落的苔点有的成“个”字铺排,有的成“介”字密攒,或实或虚,或急或缓,或高或低,仿佛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清脆,画面灵动而不杂乱,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显现出蓬勃的朝气。
三、苔点营造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意蕴和境界,画家用所表现的物象来表达胸中之意,把对山水的情感绘于画面,让观者赏其作品之丰富内涵。在中国山水作品中,苔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状物,更重要的是达意。
董源在《潇湘图》中,山石苔点细密,用笔柔和,用墨清雅淡润,充分表现出江南水色江天、空气湿润、云雾朦胧、峰峦出没之象,画面平淡自然,秀润深幽;又有北宋巨然,喜欢在山体上用焦墨破笔掷下错落有致的苔点,其下笔肯定及有力,由破笔产生的干毛点在清润的山体上使画面有了浓淡干湿的变化,给人以浓淡相间、枯润相生和苍郁清雅之感;王蒙喜用解锁皴来表现山石,再添无数浓淡各异的墨点来收拾画面,以渲染林茂景深之感,在《青卞隐居图》中,山石树木点苔的方法多样,各种笔法、墨法交织互用,加上解锁皴繁密的视觉冲击,作品成功地体现出卞山茂密苍郁、滋润华秀的景象,画面彰显出元气淋漓、苍茫深厚的气势。
四、结语
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苔点作为重要的画面构成元素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苔点很小,但在合理使用时或有“四两拨千斤”之力,又或有“团结就是力量”之强效,苔点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艺术家们可运用苔点完善丰富自己的作品,亦可力挽狂澜地用苔点拯救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总而言之,我们在吸取前人经验及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要充分理解苔点的功能作用和艺术审美价值,用于创新,力求创作出更多优秀前卫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陈慧琳.“点苔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J].美术文献,2014(03):146.
[3]苏厂元.试论“点”在山水画中的意蕴[J].美术大观,2006(08):130-13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