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他于苦闷中寻得淡然,流离而闪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词、书画等文学成就闪烁在历史长河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嘉祐二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辙、张载、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悼、王韶。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考第一榜”。主考官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哪知一解封,作者竟然是苏轼。得知真相以后,欧阳修大吃一惊:“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一看,欧阳修更惊叹:“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他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苏轼的才气逐渐名扬天下。每当他有新作,便会立刻传遍京师。在杭州担任通判的时候,当地遍布盐碱地,饮水都极为困难。他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实地勘察,重新疏通“钱塘六井”,百姓无一不叫好。沿着迷人的西湖之畔散步,他心情很好,写下了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二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谁曾想做官仅两个月便出现了问题。满怀抱负、雄心壮志的他,一瞬间卷入了改革急流的旋涡之中,苏轼的心境也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地位和身份的陡然下降,心灵上的痛苦,生活的困窘伴随而来,而对他的诬陷还在继续,更使他的心灵充满了怨愤、矛盾和痛苦。他从朝廷命官一下跌落到御史台的大牢,受尽了侮辱,被严刑拷问,苦不堪言。在牢狱期间,苏轼写下绝命诗:“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在案发以后,其弟苏辙在他入狱期间,连连上书皇帝,想解除在身的官职以赎兄弟。当时退休在家的大臣张方痛心不已,写了一封亲笔信,派儿子张恕连夜进京。甚至是往日的对手王安石,也上书皇帝,替他说情。被关了一百零三天后,苏轼被释出狱。他带着朝廷和文坛泼的脏水,带着从高处摔落的理想,来到了黄州。从此,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也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他对儒家仕途思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便倾向于佛家和道家。不仅谈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他的旷达乐观也渐渐体现出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用自嘲的口气写了到黄州后的这首诗,想在矛盾思绪中寻求解脱、在矛盾的生活中寻求生存。也是这种自我解嘲的独特方式,使他想到有时间和机会欣赏长江的“鱼美”和山中的“笋香”。从细微的变化中已经反映出苏轼从现实的痛苦中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并重新面对未来的生活。事实上,苏轼一到黄州,就遭遇着贫穷和饥寒的困扰,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曾这样写道:“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见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禄虞相绝……”由此可见,他开始为衣食住行而困扰。但他又写道:“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自有处置,安能预为子愁煎乎?”他对待这一切虽有忧虑,但终究是淡定,随遇而安……他在黄州穿上了农人的芒鞋短褚,喂养家畜、筑水坝、建鱼池……在城东的半坡上修建了一座“东坡雪堂”,于是他化身成了“东坡居士”。“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这是他给东坡楼麻墓一个友人的信中写道,信中的“喜”、“幸”,只有他能品尝出其中的滋味。他在无数次的心的痛楚煎熬之后,在无数次的灵的酸辛挣扎之后,他洗去了人生的喧哗,走向远逝的先贤,走向灵动的山水。这一走,他便浪迹山水间,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
回归田园后,心情会变得愉悦。一天,苏东坡和几个朋友相约外出游玩,不料天降大雨,大家都纷纷跑着躲雨,只有苏东坡自己淡定地在雨中漫步。过后,苏东坡便作了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表现出了虽然身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的情怀。虽然说在顺境中随遇而安是不思进取的一种想法,而在苦难、险恶、困难之中能够随遇而安,不仅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也是“穷则独善其身”的一种表现。
回顾苏轼的一生,有年少时的立志苦学、有青年时的风华正茂、中年时的人生顿悟、老年时的乐天知命。他不仅有报效朝廷的儒家思想,也有普度众生的佛家思想,更有归隐山水的道家思想。他虽历经坎坷与穷困潦倒,不尽人意,但他仍然带着洒脱旷达的襟懷和忍耐坚毅的精神乐在其中。与苏轼的千年距离并不能打败我们对生活持有乐观旷达的态度,浪漫潇洒、超然豁达、超脱自由……
作者简介:崔豫,河南驻马店人,专业汉语言文学。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市级报刊及公众号平台。曾荣获市级征文比赛一、二等奖、校级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