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张斌 范帆
沉到底沟通、沉住气做事、沉下心定位,初入基层的选调生,需要跨越“三重门”
1990年出生的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夏惠娟,是顶着光环下乡的。2017年夏天,这位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引进的首位清华博士选调生,在当地干部的好奇、期待和些许疑问中,成为了农科城的一名基层干部。
3年后,夏惠娟在杨陵区挂职副区长任上已独当一面。疫情期间,分管卫健工作的她和同事一起,找到了当地唯一确诊病例的全部密切接触者。
一直以来,组织部门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旨在为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这使选调生群体备受关注。不少和夏惠娟一样的昔日学霸转换“考场”,正以选调生的身份走向基层。
多位受访专家说,选调生年纪轻、学历高、眼界宽、头脑活,但往往缺乏基层磨炼和实践经验。如何补上选调生初入基层暴露出的能力短板,为其压实、压好担子,并将其专业优势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使之尽快成长咸才?在全国各地,一名名选调生试着沉下去、挑担子、发挥专业所长,在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的相互作用下“茁壮成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蹲苗: “三沉”跨越“三重门”
面对群众不接地气、面对压力手忙脚乱、面对新角色陷入迷茫……这是许多初入基层的选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暴露出来的能力短板,唯有沉下心、沉住气、沉到底,才能在基层跨越“三重门”。
沉到底沟通,跨越与群众打交道之门。年轻干部无论学历有多高,到了基层就得与群众打成一片。掌握不好沟通交流的方法,就容易出现冷场甚至情绪紧张的现象,甚至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
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的廖雨晴,是江西省萍乡市的一名选调生,挂职安源区安源镇副镇长。刚到镇里开展拆迁工作时,因缺乏基层经验、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有一次,廖雨晴刚进村民家,就被骂了出来。
“自那以后,我便经常观察身边同事如何和群众交流,向他们学习请教,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群众沟通。”廖雨晴说,随着基层工作阅历逐渐丰富,现在无论是走访贫困户还是上门开展工作,自己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
“许多选调生初入基层,生活习惯是城市化的,都需要训练群众工作能力。以往在学校可能很少接触社会,但有些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说。
楊白凤就经历了这样的历练过程。2018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她作为选调生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发改局挂职任副主任,兼任新华路街道办农兴村村支书助理。制定政策时,她逐渐学会了先向村干部和群众“取取经”。她说,一些过去看来“高大上”的文件语言逐渐变得清晰可懂,自己考虑问题时也有了更多的群众视角。
沉住气做事,跨越工作千头万绪带来的压力之门。基层事务纷繁复杂、工作节奏快,刚出校门的选调生容易无所适从,手忙脚乱。
作为年轻干部,如何学会“弹钢琴”,在压力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从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毕业,到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担任挂职党委副书记的鄢慧君,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2018年5月,镇里开展拆旧拆违工作。鄢慧君挂点的村庄迟迟没有动静,每次镇里在会上通报工作进展,都是倒数第一。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劝说村民配合工作。”鄢慧君找到身边的领导和同事虚心请教,试着以村干部和党员作为突破口,发动他们主动带头拆旧拆违,再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最终,她所在的村庄拆除面积5万余平方米,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
受访专家说,基层事务繁杂,大到政策落实,小到家长里短,对年轻干部都是考验。学会快速适应,在保持平常心的同时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虚心学习、练好内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不同的工作事务,都将是基层工作经验带来的宝贵财富。
沉下心定位,跨越不适应新角色之门。从繁华都市的象牙塔来到基层,面对工作环境的巨大反差,选调生都曾经历或长或短的不适期。一位选调生说,到基层后处处是考场,每天都像是在考试。另外,由于选调生身份特殊,往往承受着更高的期待,很容易产生本领恐慌和焦虑迷茫。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杨乐2017年来到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担任挂职副区长。刚开始,面对身边许多“比自己父亲年龄还大”的基层干部,他有些不安,甚至讲话时还要“强装镇定”。
“我的办法就是少说话、多学习。大约经历了一年的学习期,工作就慢慢得心应手了。”杨乐说,自己虽是土木工程专业“科班出身”,但在实际抓工程项目过程中,很多知识都要从头学起。在负责当地一所新建标准化高中项目的过程中,他系统学习了招投标、监理、融资等一整套理论,和同事一次次往返于省市和北京,边学边干,促成了项目如期开工。
多位受访选调生建议,要在角色和认识上及时调整定位。比如,入职之初就要做好规划,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同时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学习、反思中一步步完成身份转换。
淬火:一步步压实担子
“许多地方对选调到基层的博士生,往往是让他们协管某一方面工作,也就是给‘半副担子。但我们觉得,‘半副担子是挑不起来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勇说。
夏惠娟直接分管司法、教育、卫健等部门,组织上给了“一整副担子”。
不过,“整副担子”并非一下子压过来。夏惠娟被安排从一件件具体工作做起:在解决杨陵特色产业村1200万斤葡萄滞销问题时,夏惠娟引入了当时还不为基层干部所熟悉的直播带货。在负责研学旅行工作时,她编制了富有杨陵特色的研学旅行教材,到西安开推介会,逐渐将“农科城”的研学旅行做成品牌。在负责普法宣传工作时,她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建起题库,以网络“答题作战”方式推广,还结合时间节点开展线下竞赛。一时间,学法律知识成为杨陵干部群众的新时尚。
“基层工作看上去很综合,并不意味着没有专业性。比如,接手信访工作,要先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搞清楚:处理征地拆迁,还要学习涉及规划领域的相关知识。”吕德文说,这都需要年轻的选调生们循序渐进、不断探索。
“刚刚接触社会的年轻人,经历适应、学习和历练是必经的过程。”王勇说,对选调生的培养使用,既要充分信任、敢于压担子,也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不少地方还从不同环节发力,为选调生“搭平台”。在选派安排时,注重超前谋划。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就结合选调生所学专业、经历、特长,有侧重地安排其到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工作岗位锤炼。
“我读博时研究的是反贫困,就想亲身参与到脱贫攻坚中。”两年前,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的巨源远被组织派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抓脱贫。经过调研,他选择香菇作为主导产业,还邀请母校专家来规划指导。如今,以庙湾镇为中心的“香菇小镇”已渐成规模,去年综合收入达1800多万元,带动9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在督查考评时,注重人尽其才。西安市阎良区充分考虑人岗相适,将经过历练的选调生放在适合的平台上发展。2010年选调到当地的“80后”园艺学专业硕士生卢平平,因在担任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期间,负责脱贫攻坚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到区农业农村局担任副局长。
压担子、搭平台,还要培养帮带“引路子”。在西安市阎良区,为每名新录用选调生明确1名入职单位主要领导、挂职所在街道1名主要领导和掛职所在村1名村支书作为帮带导师,传经验、教方法,帮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这些安排,比如传帮带导师制度、差异化培养,都是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的培养选调生的有效方式。”吕德文说,通过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方式,基层多压担子、多搭平台、引好路子,才能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打牢成才基础。
壮骨:发挥专业特长
“选调生都曾是‘学霸,在基层熟悉国情之后,往往更能学以致用。”王勇说。具有专业知识上的优势,思维较灵活,敢啃硬骨头,是多位受访基层干部对选调生的印象。
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选调生郁书超,目前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挂职锻炼。镇里看中了他的经济学专业背景,特意让郁书超分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虽然此前在课堂上对项目的立项、报批等程序有所了解,但要真正承担起全镇的项目建设,郁书超还是有些压力。他一方面请教身边的同事,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发改、财政部门协调沟通。
就这样,郁书超边做边学,陆续完成了镇里扶贫产业基地、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也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基层岗位通常综合性较强,但当选调生经过一段时间历练,掌握诸如政策学习能力、文书写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基本技能,成为多面手后,专业优势就会显示出重要性。”吕德文说。
如今挂职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村支书助理的刘培,本科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在乡镇锻炼的过程中他发现,紫溪村村部环境比较差,便民服务中心规划不科学,比如很多办事窗口设在二楼,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上下楼存在安全隐患,村民反馈意见和获取村务信息的渠道也不完善。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部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必须提上议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刘培谋划起村部的党建提升计划,一边向上级申请资金,对村部进行改造装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自主开发出智慧村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乡村治理问题。
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干部工作动态、规划决策、资金账目、意见投诉等涉及村里的大小事务一目了然。村民只要用微信扫码关注,就能进行查询,有效整合了村务和党务工作。
前不久,智慧平台还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帮了大忙。疫情发生后,刘培在智慧平台紧急上线“抗疫专栏”,为村民提供免费在线义诊、健康自查、生活缴费等服务,同时每天实时更新村干部抗疫动态,宣传科普知识,发布党员群众的先进事迹,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提供技术支持。
“从较长周期看,专业优势能够成为选调生成长过程中的金刚钻。”吕德文说,这不仅有助于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挥,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干部是否能形成自己的长处、风格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