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丽
摘 要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因为没有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语文素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无法提高。新课改提倡小学语文教学从“人的终身需要与和谐发展”出发,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让老师为主导的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化、自由化,让课堂教学从封闭的、单向的走向开放的、互动的。本文浅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能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016-01
信息时代,大数据、AI、AR/VR、自媒体、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小学生的身心需求,课堂教学急需做出改变。信息技术、设备的普及,为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多种途径,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老师应该善用科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
老师要了解、评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学习质量除了阶段性的考试之外,更多的是参考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作业又是巩固知识、内化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对作业形式做出改变,能够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一改学生完成作业就像完成任务一样的敷衍态度,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业”这件事充满兴趣,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在哪个拓展语文思维,逐渐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作业的设计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考验,要合理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和作业量。比如,《古井》这篇文章讲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从古井中取水的故事,映射出古井般的奉献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与乡亲们的热爱。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古井资料,然后使用电脑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并且将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录制下来,并且表达阅读后的感受。老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让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分享他人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培养了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传统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
只有在深刻感悟课文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才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已经基本普及,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的图画和视频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第一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多媒体还能够渲染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共鸣,更好地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月光启蒙》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母子之情,作者从自己的童年生活开始叙述,描写了在夏天和母亲乘凉时,母亲为自己讲的故事,唱的童谣,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深厚情感。每个人都有母亲,母爱是最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感恩无私、伟大的母爱,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文章,同时用抒情、优美的配乐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音乐营造的情感情境中,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与母亲、母爱相关的照片,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妈妈,带着对母亲深厚的爱朗读课文,不仅能够实现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而且还能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巧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十分重要。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古诗词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词的优美和精妙,反而会觉得生涩难懂,不如白话文好理解,所以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降低古诗词的学习难度,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的页面记录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放大和缩小功能更便于老师突出重点字、词,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电子白板设计并展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设置一些“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选择?”等开放的、自由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學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身为一线老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了解儿童的性格、心理特点,敢于摒弃单调、无趣的传统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作业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玉萍.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9,16(36):45.
[2]何艳红.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散文百家(下),2019(11):95.
[3]孔素芳.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语文课内外,2019(3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