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雪
摘 要:人才竞争是城市间竞争的重要目标,日益显示出人才在当代社会的重要地位。自人才新政公布以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在人才争夺中的表现,然后分析了影响城市人才政策的因素,以期为完善城市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人才争夺;城市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自实施人才新政以来,人才之争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各大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也反映出人才的重要性。
1 城市在人才引进中的表现
不管城市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撑。自人才新政实施以来,人才争夺战况可谓越演越烈,许多城市因城制宜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引进方案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引进的政策,从多个层面吸引人才资源。
1.1 关注落户和社会保障政策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一些城市将实行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重点。为了使吸收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各大城市纷纷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简化人才的安置过程,为人才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表现出对人才的强烈渴求。北京印发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上海公布了“六条落户政策”,广州推出了“五条落户标准”,天津提出了“海河英才计划”,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并实施“海底捞式”落户服务,重庆提出了“黄金十条”,成都发布了“人才新政12条”,推出先落户后就业[2]。
1.2 聚焦高科技领域和高新人才
科技引领社会进步,创新促进城市发展。众所周知,人才是宝贵的财富,国与国争人才、城与城抢人才,使得人才之战不断升级。我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的高新技术人才依旧缺乏,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人才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功能定位,目标不同,方向不一致,但着力点都在高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助推城市强劲发展。相比技术、资本等因素,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能够更大限度地推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各大城市的目光聚焦于高端领域,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是最明智的选择。
2 影响城市引进人才的因素
人才资源是实现我国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强国目标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人才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人才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
2.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是决定人才结构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影响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对高素质的人才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人才结构也在某些方面影响了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同水平影响产业结构发展。当前席卷全国的“人才大战”,实质上反映了人才对支持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都离不开人才力量的支持。人才是一个城市实现优质、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加速器,争夺人才的实质都是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更加发达,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2.2 人口红利现象的式微
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劳动适龄人口不断下降,人口红利现象日渐式微。随着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日益消失,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例较低,年轻劳动力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人口红利现象的式微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价格上升、技能人才紧缺也制约了中国制造宏观目标的实现。因此,打开大门、广纳人才,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明智选择,也是实现城市发展的不二决定。一个城市只有拥有稳定的人才,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活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红利现象由式微的劣势转变为人才红利优势是大势所趋。
2.3 城市建设的日趋完善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商业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而且能够为人才提供较为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对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强大。不论是工作岗位、创业环境,还是资金链条、技术创新,北、上、广、深都更具优势[3]。近年来,随着我国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许多二线城市也拥有了更多的资本和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有了与传统大城市争抢人才的能力。许多城市接二连三地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人才不断流入,而这些大多是城市建设完善并且实行人才政策的城市。
3 结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實施积极的人才政策,也要正确认识人才争夺战,警惕人才争夺战存在的风险。随着各大城市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强市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28(1).
[2]张惠琴,邓婷,曹文薏.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新时代区域人才政策效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9):43-49.
[3]张媛.城市人才战略的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8(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