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当代版画创作

2020-07-18 15:44张晓梦侯云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影像

张晓梦 侯云汉

摘 要:自摄影技术发明后,影像利用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进而介入到当代版画的艺术创作中,传统的版画创作因此也受到极大冲击。同时,版画创作不断变革,开创出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然而也很容易迷失在影像介入后所出现的泛影像模式中。因此,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象,找到一个平衡点处理影像与创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简要介绍影像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而论述其如何成为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常规手段,同时着重分析影像介入当代版画创作的方式及形态,以及影像介入后带来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形态变化,并结合全文综合分析影像介入后的利弊,以及今后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发展趋势。

关键词:影像;当代版画;创作方式;显性介入;隐性介入

一、有关影像与当代版画的认知

(一)影像的概念及其特征

提到影像与当代版画,我们需要对影像和当代版画有个相对界定。其中,影像含义相对较小,主要指的是由摄影、电影电视、电脑绘图、数码成像等电子、光学装置所获取的视觉形象,同时,影像又分为静态影像(如照片、图片等)和动态影像(如影片等)。“但不管是静态或是动态的影像语言,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涵盖了视觉、听觉和结构语言三大部分。”本文所提到的影像与当代版画艺术创作,指的是通过摄影所获取的静态的影像与当代版画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出现,给主要有复数和印刷功能的传统版画强烈的冲击,并迅速地取代版画原有的复制功能。“与人手工描绘雕刻的版画相比,摄影拍摄的照片可以拍摄出人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在写实度、真实度和时间上都大大领先于版画技术。”摄影的诞生打破了唯有版画有复制功能的局面,此后数码艺术和复制影像的不断发展更是直接冲击着传统版画创作,影响着我们的观赏思维。艺术家们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打破传统版画的创作形式,重新寻找新的出路,去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摄影在冲击传统版画的同时,也促进了现当代版画发展方向的改变,给版画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展空间,使得版画不再只局限于复制性这一功能,从而不断更新,不断拓展新思维,进一步寻求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影像运用成为当代版画创作的常规手段

19世纪以前,版画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传播视觉信息,但19世纪以后,特别是摄影技术发明后,影像复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版画的视觉传播功能慢慢被影像取代。其一,就版画的复制性而言,影像利用机械装置和光学镜头所摄取的照片可以拍摄到我们肉眼看不清或者画笔无法描绘的事物,因而,与靠手工描绘和刻画的传统版画相比,影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二,摄影术不论在写实度还是真实度上,都领先于传统手工版画。同时人们的审美習惯也随之有所改变,种种变化促使版画家们不断地对版画创作形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去寻求适应当代发展潮流的当代版画。当代版画在版画中是一股新生力量,特别在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当代版画,已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版画的手工制作,开始将影像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介入到版画创作中,形式更加多样。

摄影术的诞生大大削弱了版画原有的复制性功能,也渐渐渗入到版画艺术的创作中,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这种介入是从技术形态向创作形态的一种逐步延展的过程,最终定格在版画创作这一更广阔的领域中,因此影像的介入更大程度上是为当代版画的艺术创作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在许多版画作品中可以发现影像介入的影子,特别在波普艺术兴起后,影像更是直接通过拼贴、重复等独特的形式介入到当代版画艺术中,成为版画创作常规手段之一。

与传统版画相比,影像介入后的当代版画在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和印刷上显得更自由灵活,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当代版画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的版画,已突破了二维空间限制,如装置版画艺术的兴起等。由于当代版画涵盖范围太过广泛,本文所提及的当代版画创作主要指的是在二维空间上创作的当代版画。

二、影像介入当代版画创作的方式及形态

本章就影像介入的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方式具体分析其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像介入后在形象表达、构图形式和创作题材三方面所带来的审美变化。

(一)介入方式多种多样

影像因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复制性,在与版画相互抵触的同时也相互融合,一直影响着版画创作。影像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中后,版画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介入风格与形式。影像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显性介入,指的是直接挪用摄影图片或者将其图像作为版画创作元素放入其中,构成画面效果。二是隐性介入,即借鉴摄影造型或构图,或者借用照片中某些内容作为创作来源,如摄影中对光线、拍摄的视角及造型等的应用,但仍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将其直接作为画面元素放入版画创作中。

1.显性介入形式分析

美国波普画家劳森伯格是运用影像显性介入方式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善于把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新闻中的重大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常用的创作手法就是把报纸的文字和图像转写到石版上,或者用照相制版将其翻印到丝网版上,接着再用手作画印成一个画面,使真实的照片和手绘的图像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例如他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丝网漏刷术创作的版画作品《信号》(图1)和《追溯II,肯尼迪总统》,他利用感光制版把时事新闻中重大事件的照片,通过剪贴、翻拍和重组地印在同一画面中。画面中有太空飞行、月球登陆、肯尼迪施政演说等鼓舞人心的事件,同时也穿插着越南战争、暗杀名人等紧张压迫的事件。这些图片经过劳森伯格艺术性的剪贴重组构成了集中同时人们又很熟悉的时代“信号”,画面给人极其强烈的冲击力和联想空间。

另一位代表艺术家是我们所熟知的安迪·沃霍尔,他最为我们熟知的作品是他的丝网版画,如《玛丽莲·梦露》(图2)。沃霍尔艺术创作一大特点是通过摄影感光将图片直接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在《玛丽莲·梦露》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玛丽莲的图像就是曾大量出现在各个媒体中的剧照摄影。沃霍尔直接借用照片进行创作,在局部色彩和黑白布局上稍加调整。他同时还把木拓和凸版印刷等技法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将现代版画与传统版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玛丽莲·梦露》作品中,既没有传统的版画绘画图式和印痕,也没有作者手工制作的痕迹和个性化笔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安迪·沃霍尔不断创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只是把影像视为实现自己艺术语言表达的一种工具媒介。

2.隐性介入形式分析

随着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摄影拍摄中如光线、视角及远近等渐渐为大众所熟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相比于影像的显性介入,隐性介入的形式在当代版画创作中更大众化。当今是影像化时代,影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甚至改变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同时又给艺术家带来许多便捷,可以让艺术家快速捕捉对象变化的瞬间,加入自己的主观认知,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版画。大多数版画家们在版画创作中会受到影像的影响,借鉴和参考影像中独特的视觉观察方式,这便是影像的隐性介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在创作形式上,借鉴影像中的构图和造型,以及其多样的截取方式;在内容上,创作题材来源于影像,但仍以传统版画创作形式表现;在视觉维度上,借助摄影拓宽当代版画创作视野维度,有了宏观与微观、具象与抽象之分。

这三种隐性介入并不是直接将影像搬到画面中,而是提取影像中的某个影像元素或者借鉴其独特的构图方式和截取视角,但最终仍以传统版画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当影像化图像成为人们生活的视觉经验来源时,影像化技术就介入到当代绘画创作中,影像化图像自然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素材的资源库。”如在方力钧的版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会经常借鉴摄影独特的视觉观察视角去捕捉创作灵感,进而将这一独特的视角运用到创作中。如方力钧创作的“潑皮光头”形象,借助影像可以灵活多变地捕捉和记录不同视角下的“光头”形象,然后将这些不同角度下的图像作为素材来源进行创作。方力钧在创作中借鉴拍摄的独特视角将这些“泼皮光头”形象符号化,在他的作品中重复使用这些符号,将其排列组合在同一画面中,使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从而建立独具自身特色的符号语言。

再如版画家杨金祥的作品,也是运用影像隐性介入形式的代表。他的木刻版画作品的创作题材主要来源于影像,但仍以传统版画创作形式表现。例如他的《太行早春》(图3)和《暖春》等作品,作品内容主要来源于拍摄的图像,将这些图像加以改变绘制在木板上,再以传统木刻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太行早春》中既较为客观地还原了太行山的肃穆形象,又保留了传统木刻的痕迹美,再加以艺术家的主观创作,使整幅作品既宏伟又细腻。

在视野维度上,影像的介入使得当代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本身视力能力范围内。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影像所能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宽,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够拓宽人们的视野,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例如版画家卢雨的《银河》和《黑洞》、陈琦的《编年史NO.2》和《水》(图4)等作品,通过数码成像技术,进入到宏观与微观的层面解读我们所在的世界。同时,敢于将具象与抽象语言互相转换,创作时采用抽象形式,放弃具象的造型,用抽象的符号直接表达情感,形成极富情感的视觉图像。

(二)出现新的审美标准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艺术相互融合,摄影等科学技术的到来更是直接冲击着传统版画,传统版画的概念已经无法涵盖当代版画创作观念,因而,版画概念的拓展是当代版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版画概念的出现表明版画的综合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当代版画与传统版画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数码照相制版和新媒体技术介入到版画创作中后,加速了影像与当代版画的融合,旧的视觉审美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当代版画的到来给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

1.在形象表达上

影像介入后,与传统版画相比,当代版画在形象表达方式上出现了新的审美标准,不再只强调传统版画的绘画性,更注重手工拼贴,素材影像化。例如在赵延年的《鲁迅像》中,能够体现传统版画更注重刻刀所带来的痕迹美,整体以绘画为主,面部不做过多修饰,利用三角刀表现出有力的线条,给人以力量和庄严之感。而在卢雨的《少年小明》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传统刀刻的痕迹,作品更加图片化和生活化,画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将生活中的人物生存状态,以具象的表达方式展示给大众,以此来捕捉当下时代的信息,引起大众的再思考。

2.在构图上

由影像带来的机械审美视角使得版画的审美标准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以往的传统版画创作有一定的构图程式,比如均衡稳定型构图、黄金分割线构图等等,都中规中矩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程式化构图。随着影像的介入,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并认同影像化所带来的随意性构图方式。影像的介入给我们带来了新颖的观察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艺术家开始用客观的、机械的视角来获取所需要的图像,再以拼贴、重组等新形式进行构图,打破原有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引领新的审美趋势。如上文提到的劳森伯格的《信号》等作品中,创作题材选自当下生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情,将各种图像相互拼贴、重组进行创作,新颖的构图方式很快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引导人们进一步欣赏作品。

3.在创作题材上

在摄影诞生之前,绘画是贵族艺术,传统版画用来记录历史重大事件或重要时刻,主要用来服务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而摄影更平民化,它可以简单便捷地拍摄任何东西,也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摄影因在取材方面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其所获取的很多影像逐渐成为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影像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后,丰富了版画的题材库,创作题材更是平民化,能够利用影像去记录生活中的一切对象,无论是表现生活场景还是人物主观感受都更贴近生活。正是借鉴影像的表现手法,当代版画的表现对象也随之拓宽,因此,生活中的细小静物都可以成为版画创作的题材。大众开始对传统艺术“形而上”的内容出现审美疲劳,更向往题材新颖的艺术。影像的介入更是促进了人们在创作题材上审美标准的转变。

三、对当代版画影像化的评价及反思

影像介入版画创作后,形成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打破了我们固有的创作思维和习惯,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价和分析版画的影像化:

(一)影像的介入给当代版画带来了许多显著成效

艺术家们将许多有意思的元素和感觉融入創作中,使版画从题材、构图到造型再到视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创作形式多样,内容灵活,从传统版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与时俱进,将当下的生活特征借助影像化形式新颖地融入到版画创作中。版画表现语言的当代性得以展示给大众,进而反映了当下生活的时代特征,如方力钧的泼皮光头形象已成为当下极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图5)。影像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中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当代版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艺术家们开始大胆地创作出许多新的形式和表达技法,用大量的影像来服务自己的创作,同时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把影像修改成我们需要的效果,给版画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自由。

(二)影像的介入影响着当代版画发展走向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

当代版画影像化打破了观众对版画的固有认知和审美标准,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版画表现形态。特别是摄影诞生后,所带来的机械的、冰冷的、独特的构图方式更是冲击着大众的审美标准。影像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中后,人们不管在生理视觉习惯上,还是心理审美标准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同时也促进了当代版画的发展,使得当代版画艺术从原有的社会功能性束缚中挣脱出来,投入到艺术纯粹性的探索中,进一步丰富了当代版画的影像系统(图6)。

(三)影像以极其自由的形式介入到版画创作中,但这个自由应该有限度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影像给传统版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版画中的手工操作被机械化地拼贴和修改,艺术家在手工刻画时艺术灵感的闪现和试错的感性体验也随之被限制起来。“人确实有对事物做这样那样处理的选择自由,但在技术时代中,这种选择自由终究总是囿于技术视野,总是在技术视野内从这种技术需要出发或那种技术需要出发去把一个事物预定为储备物,预定为原材料,看起来主动自由,毕竟摆脱不了技术视野和技术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容易给人一种纯视觉表面性,我们可在部分影像化形式的版画作品中看到,传统版画艺术被打上技术和记录的烙印,而忽视了纯粹的艺术精神。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他的作品特点“类似于物”,当然这是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现代的我们感知和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在我们今后的版画创作中,一定都要借助影像来创作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谨慎、客观地对待影像介入版画创作这一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这有限制的自由,不能为了追求当代版画新颖的视觉效果而放弃传统版画原有的艺术质感,而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影像恰当地介入到当代版画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孙英利.影像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杜松儒,黑崎彰,张坷.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于洪.凝聚与争执:从版、画、人的角度论版画创作[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张子康.版画今日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6]胡武功.中国影像革命[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7]陈叶.版画与影像艺术语言的融合[D].天津美术学院,2016.

[8]殷小彤.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

[9]周敏.中国当代版画影像化的表现形态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0]顾铮.西方摄影文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

侯云汉

猜你喜欢
影像
影像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荒野猎人》的影像表达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