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甘蓝套作复合群体产量的影响

2020-07-18 15:49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郭妙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密度产量影响

王彧超 李洪 王瑞军 郗小倩 郭妙

摘 要:通过玉米种植密度试验,并对近3a“玉米+甘蓝”套作田作物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玉米种植密度在67500株·hm-2、甘蓝种植密度在60000株·hm-2时,复合群体产量最高,综合收益最大。

关键词:密度;复合群体;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套作,是指在同一生育周期内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分行或分带相间)比例先后种植2种(含)以上不同种类作物的复合种植模式,也称为立体农业。套作模式不仅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光照、水等农业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效控制或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晋北高寒地区农业生态资源匮乏,传统种植模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近年来课题组利用自身科研优势,推广了“玉米+甘蓝”套作模式,本文统计了2017—2019年该套作模式玉米种植密度对复合群体产量影响试验的相关数据,拟筛选出适宜的密度配置,从而提高综合产量及种植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7—2019年试验均在朔州市应县下社镇唐庄村村民承包地进行。该地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360mm,无霜期135d左右,有效积温2600~2700℃,土质为壤土。种前配合整地施基肥磷酸三胺复合肥(18∶18∶18)1250kg·hm-2。

1.2 供试品种

玉米品种选用强盛51号;甘蓝品种选用中甘11号。

1.3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20m2,重复3次。玉米种植密度设5个处理,分别为52500株·hm-2(处理1);60000株·hm-2(处理2);67500株·hm-2(处理3);75000株·hm-2(处理4);82500株·hm-2(处理5)。甘蓝密度参考品种单作推荐密度60000株·hm-2。

1.4 种植方式及田间管理

机械起垄覆膜,垄高20cm,带宽1m,每带种1行玉米2行甘蓝。玉米行距1m,株距随试验密度进行相应调整。玉米种在垄顶,甘蓝种在垄底。田间管理与单作田相仿,在甘蓝收获后及时清除垄沟内杂叶,并灌足玉米拔节水,追施尿素450kg·hm-2、磷酸二铵140kg·hm-2、硫酸钾75kg·hm-2。

1.5 数据采集方法及处理

试验小区实打实收,田间称重进行测产。玉米产量折算到14%水分。运用Excel 2013、SPSS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2 数据分析

2017年“玉米+甘蓝”套作田田间测产及折算产量见表1。由表2套作田作物产量的显著性分析可见,密度试验处理3玉米产量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单位面积产量比其它处理高5.68%~28.12%;甘蓝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2018年“玉米+甘蓝”套作田田间测产及折算产量见表3。由表4套作田作物产量的显著性分析可见,密度试验处理3玉米产量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比其它处理高6.77%~27.04%;甘蓝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2019年“玉米+甘蓝”套作田田间测产及折算产量见表5。由表6套作田作物产量的显著性分析可见,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变化幅度在7.69%~24.82%;甘蓝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由图1可知,当甘蓝种植密度为单作密度,玉米种植密度在67500株·hm-2(处理3)时,3a平均产量最高,为12398.05kg·hm-2;玉米种植密度在52500株·hm-2(处理1)时,3a平均产量最低,为9805.1kg·hm-2。由图2可知,当甘蓝种植密度为单作密度,甘蓝最高产量是2018年试验处理1(玉米密度52500株·hm-2),为78986.7kg·hm-2;最低产量是2017年试验处理4(玉米密度75000株·hm-2),为73897.95kg·hm-2。3a试验产量平均值为75451.72kg·hm-2,对比当地单作3a产量平均值76500kg·hm-2,没有明显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套作复合群体玉米密度试验研究可知,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对甘蓝的产量影响较小。以供试品种为例,当种植密度在67500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复合群体综合收益最大。

“玉米+甘蓝”套作模式的推广,将粮食作物的稳定性和经济作物的高收益性有效結合形成互补,规避了经济作物单作风险大、粮食作物单作收益低的缺点。在晋北地区贫瘠的农业资源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王梦飞.晋北地区玉米/蔬菜不同套作模式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7-11.

[2]李洪,李梦蛟,王彧超,王瑞军,张旭丽.高寒区玉米套种高菜田间配置模式研究[J].作物杂志,2017(06):120-125.

[3]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郭妙.高寒冷凉区玉米—甘蓝春季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05):25-26.

[4]陈燕妮,王彧超.高寒区春甘蓝套作籽粒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9):53-54.

[5]马艳玮,蒲甜,李丽,曾瑾汐,彭霄,陈诚,冯骏,杨文钰,王小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高产玉米品种的形态特征[J].玉米科学,2019,27(04):93-99.

[6]舒凯,孟永杰,帅海威,王梓豪,陈锋,张超,刘卫国,杨峰,雍太文,王小春,杨文钰.四川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复合群体产量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06):832-837.

(责任编辑 常阳阳)

猜你喜欢
密度产量影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