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一个家族的爱意

2020-07-18 15:56李明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讲道理爱意道理

李明

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如果你因为某个家人“不讲道理”而心生怨气,还请不要忘记这个基本的“道理”。每位家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容忍对方的道理,家才有家的样子。

孔子说“仁者,爱人”,这可能是“齐家之学”的关键之处。在很多家族里,流传久远的故事,不是祖先的伟大和正确,而是祖先对后辈的“荫泽”。所谓“荫泽”,就是抱持与包容。孩子孱弱,父母总要替他遮挡一些风雨。父母老了,做子女的也该站在父母前面,为父母遮挡一些难堪。为人丈夫,还需容得下妻子的“无理”;为人妻子,也要能接得住丈夫的“脆弱”。在这个基础之上,家才能具有吸引力和人情味,具有温暖和希望—像家应有的样子。

要做到爱的传承,古人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那就是“为亲者隐”。“荫泽”的“荫”,不就是让人免于风雨,在风吹日晒的时候有所遮“隐”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那怎样才能改呢?在家庭中,得有人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反思和回旋的空间,不必时时紧绷着、防着、藏着。这就是家人之间的使命。如此,在外面受了委屈才能有个地方、有個人可以说说;说出来不怕被家人进一步指责和伤害。

有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孩子在读小学。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老师“特别关照”:叫家长。爸爸在办公室被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好久。回到家,孩子战战兢兢地等待狂风暴雨。没想到,爸爸竟然心平气和地要带孩子去下馆子。孩子终于忍不住问爸爸:“你被老师批评半天,不生气吗?不想剋我一顿吗?”爸爸说:“想。不过转念一想,给人家当父亲,总要替人家遮挡点儿什么,要不然咋算是父亲呢,于是决定不剋你了。数学不好自然要努力改进,你并非不知道,我不必多说。你陪我吃饭,算是犒劳一下我的进步。”孩子听了感动得落泪,从此努力学习,不让爸爸难堪,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实,讲爱和讲道理并不矛盾。就像那位爸爸说的,他并非不知道孩子需要更努力一些,并非不知道孩子有些地方做得并不好。只是他知道,如果像往常那样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一定更有动力去改正。他的决定经过了深刻的思考,是更高层面的“讲道理”。没有思的沉淀,哪来爱的深沉。

当这种生活中的小故事在多年之后被想起,会让人心生温暖,心生敬意,忍不住想要告诉自己的后人。代代相传下去,就会让整个家族充满爱意,形成家庭的风气。每个人都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经历里面,是否有过这种温暖的时刻,那种因为家人的包容、理解、呵护和陪伴而度过生活坎坷的经历,把这些故事讲给家人听。你会发现,听的人会因为你的讲述而变得柔软,不再在一些“道理”上较真。如果,你正处在和家人的“争执”中,不妨尝试一下“为亲者隐”—明知对方有不对的地方,说说他的难处,不必强化他的“错处”,再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或许有人会担心,如此一来规矩何在?其实,对家庭而言,“爱”才是第一原则。容得下“无理”,才教得会“道理”。没有爱的深沉,哪有行的笃定。

猜你喜欢
讲道理爱意道理
别让“讲道理”毁了孩子
大声说我爱你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把爱装进信封里
讲理的八大戒律
道理
智珠
讲道理等
学会讲道理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