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博学”了吗

2020-07-18 15:19
学苑创造·C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博学收藏家藏品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记录过去、启发未来的场所。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之后,博物馆承载了文化艺术、珍稀文物不可专有,应由社会公众共享的使命。博物馆,是艺术空间,更是历史沉淀。有人希望在短暂旅途中读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浓缩的历史;有人希望在某个“平行空间”中找到心灵休憩地;更有人希望凭借过去去照亮未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不能随意走走看看,但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种参观博物馆的方式——“云游”博物馆。本期,牙牙就带大家“云游”博物馆。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博物馆文化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私人收藏室。到了18世纪,随着英国殖民势力在海外急速扩张,上流社会对异国工艺品、珍奇动植物标本的兴趣大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自己的私人收藏对所有人开放——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公众博物馆的雏形。

捐赠是早期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被公认为最早的一座公众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就是收藏家阿什莫尔将藏品捐赠给牛津大学后建立的。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则是以收藏家汉斯·斯隆遗赠予英国国会的80000件藏品为基础建立的,然后通过公众筹款募集资金运营。

由于博物馆的展品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以及更新,所以即使到了现代,社会捐赠也仍然是维系博物馆运营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博物馆中也有不少由社会捐赠的藏品。我们在国内自然博物馆的捐赠名单上,经常能看到一位美国慈善家的名字——肯尼斯·尤金·贝林。重庆自然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以及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等博物馆中,都陈列有他捐赠的野生动物标本,青岛的贝林自然博物馆甚至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

除了这类有钱人,为博物馆捐赠藏品的还有不少学者和收藏家。例如辽宁收藏家李海君,就曾一次性捐赠了164件珍贵化石标本给陕西自然博物馆,其中包括国家一级化石标本三燕丽蟾标本。

购买或交换藏品,也是现在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有时候博物馆的处境有些尴尬。化石、矿物类藏品,虽然往往来自野外,存世数量又相对偏大,故公众收藏化石的门槛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能轻易收藏这类藏品。近年来,每年大概都有至少5具恐龙骨骼出现在拍卖行,富有的私人收藏家们抢着以高昂的价格买下它们。这让博物馆和科学家们的处境变得艰难——他们买不起化石了。这些流向拍卖市场的恐龙化石通常更为完整且稀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如果不进入博物馆或者科研机构,很可能就此被封存。而拍卖行业惯有的匿名模式,也让外人难以再寻到它们的踪迹。

但这类现象却不可避免。因为顶级化石往往来自私人发掘团队。跟大众的想象不同,并非只有科学家才有资格或者能力去挖掘化石。私人发掘团队往往有更多的经验和时间,用来探索化石所在地和挖掘化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行家。尽管不少私人发掘团队表示,他们不会把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化石出售给私人收藏家,可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这个承诺很难保证兑现。

“谷歌艺术计划”可称是博物馆行业中目前最具前瞻性、规模最大的一个科技項目。该计划始于2011年2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互联网产品——Google Arts & Culture(谷歌艺术与文化,下称“谷歌A&C”)。“谷歌A&C”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让博物馆“在线”。迄今为止,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博物馆“在线”。此外,“谷歌A&C”还推出了中国版app——“观妙中国”,该app上有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30多家中国的博物馆“在线”,同学们下载、安装“观妙中国”后,便可体验“云游”博物馆的乐趣啦!

“谷歌A&C” 平台多次迭代升级,逐步形成了以VR、AR、3D扫描、AI等技术加持为主的在线文化共享平台。有人认为,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正在被谷歌重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完成这一全球创举的。

虚拟游览:比肩线下展览的“空间感”

线下展览中墙壁、地毯的颜色,展厅中的光线甚至气味,艺术品实际的大小与尺寸比例等,是构建文化学者大脑中知识图谱的重要框架。这种框架,是线上彼此割裂的单幅高清艺术画作无法带给人们的。

“谷歌A&C”开发的“VR游览”功能,可以在网络上完美呈现出艺术品与博物馆之间的空间关系。比方说,当用户打开“街景探索”一栏,选择大英博物馆作为虚拟游览的景点时,就会看到屏幕上显示出数个白色的方位箭头,你只需要选择一个想要探索的方向,就能走进该方向上的每一个展馆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展品。

这是一种“浸入式”的观展方式,只要你点击“放大某一个局部”的功能键,就连博物馆的天花板和吊灯的繁复细节也能一览无遗。且当你观察细节时,不会被迫离开博物馆的全景界面。因此,你可以始终保持着“整体感”和“局部感”兼备的舒畅参观体验。

高清、三维数字化展览:胜过线下的体验

人肉眼视力的限制、展品前围栏的阻隔、玻璃橱窗带来的反光,以及人与展品的距离等因素,都会造成线下观展体验的一些缺失。而“谷歌A&C”中的一些功可弥补这些缺失,通过Zoom Views(图片缩放)栏入口,用户可以将一幅特定的作品放大数倍来观察细节。有些虚拟博物馆提供的图片分辨率高达70亿像素,可以点击放大数十、数百倍观看,参观者甚至可以看到画布上的发丝、裂纹、泼墨点等细节。

AI赋能作品:调动联想记忆

“谷歌A&C”还设置了“DIY”功能,通过一些小游戏、小互动来增强用户与艺术品之间的连结。比如,用户可以给某些作品配对所属的流派;还可以通过“寻找最像用户的照片”的功能,找到跟自己相像的5幅肖像画作。

目前,虚拟化的博物馆尽管依然存在大量的局限,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参观者在参观时,撇开他者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的艺术空间中与作品直接对话,回归文物鉴赏本身。

目前,“观妙中国”app中只有中国的博物馆,想逛国外博物馆怎么办呢?别急,牙牙为同学们整理了几个比较著名的国外博物馆的链接,有些还有中文网址哦!

英国 大英博物馆

中文网址:http://britishmuseum.org.cn/

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于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位于英国伦敦布卢姆茨伯里区。它永久收藏了大约800万件作品,主要以爱尔兰医生和科学家汉斯·斯隆爵士的藏品为基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国家博物馆。

美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网址:https://www.metmuseum.org

1870年成立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200多万件藏品,分设17个策展部门,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之一。

美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网址:https://www.moma.org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是第一家专注于现代艺术的博物馆,展品涵盖了从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到今天的电影作品、设计作品和行为艺术作品。重要藏品包括莫奈的《睡莲》、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等。

法国 凡尔赛宫

网址:http://www.chateauversailles.fr(可以用微信或QQ扫描网页上的二维码,关注它的中文公众号)

凡尔赛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17世纪法国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682年凡尔赛宫在路易十四的改造和扩建下,成为法国皇室的居所,其中的镜厅、国王公寓、花园等,都是现在大受人们欢迎的景点。

日本 京都国立博物馆

中文网址:https://www.kyohaku.go.jp/eng/scn/index.html

京都国立博物馆于1897年开馆,当时被称为“帝国京都博物馆”。目前,馆中的馆藏品、寄存品超过14000件,涵盖绘画、雕塑、书法、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等各个领域。博物馆除了轮番展出精选名品以外,每年还会举办两次特别展。

猜你喜欢
博学收藏家藏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可疑的手印
眼光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博学”的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