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合唱是一种最能体现音乐综合特征的表现形式。《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了代课教师马修通过音乐救赎了一群被放养的问题孩子。整个影片故事情节在合唱音乐的串联下不断发展,这群问题学生在合唱中学会了团队协作,学会了沟通和倾听,更学会了正确面对生活。文章对《放牛班的春天》进行情节概述,分析合唱在影片中对情感和审美作用,使观影者深刻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 合唱 音乐
在电影的情感表达中,音乐一直是烘托气氛、衬托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合唱音乐,低沉绵长的音浪沁人心脾、直达心底,引领着银幕前的观众沉浸到电影所构建的美妙世界中。《放牛班的春天》这部获奖无数的法国电影利用艺术手法,将合唱音乐和电影完美融合在一起。整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有关音乐和教育的故事,表现了人心的善良与美丽。在影片后期由这些性格各异的孩子组成的合唱团,发出了动人的歌声,表现出了真挚的情感,观众在聆听美好音乐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升华。影片的故事情节伴随着音乐逐渐到达高潮,导演将故事发展和音乐魅力相融合,提高了该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放牛班的春天》概述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一部音乐体裁电影,影片在2004年上映后便凭借深厚的音乐艺术表达和真挚的故事情感获得了法国票房冠军,并在之后三年内收获了众多大奖。尤其是该影片中的原创音乐,在2004年获得了欧洲电影节最佳作曲奖后,又在2005年分别获得了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声效和最佳配乐奖。
影片开场通过倒叙方式开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讲述已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的皮埃尔在回到故乡参加母亲葬礼时,小时候的好朋友向他展示了陈旧的日记,从而引发了他的回忆。
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中,校长哈姗依靠残酷无情的手段,压迫这些问题儿童,其他教师在僵化落后体制中逐渐同化。主人公马修是一位善良敦厚的音乐家,然而其性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在音乐事业发展中逐渐失意,最终他选择来到这个外号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校。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的马修在面对这些问题儿童时,没有跟校长哈姗一样采取高压体罚政策,而是以温和诙谐、善良宽容的态度去教化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他极力反对体罚,并想方设法为其寻求安全庇护,给予了这些学生更多的安全和关爱。在发现这所学校没有音乐课时,他决定采用音乐的方式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通过组建合唱队,马修竭力挖掘孩子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经过艰难地组建、排练,孩子们也逐渐喜欢上了音乐,喜欢上了被关爱、被照顾的真切情感,这些合唱的美妙动听音符犹如春风化雨般落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从心底开始浮现。在这个被边缘化的地区,音乐就像初升的太阳温暖了人心。影片通过合唱音乐为载体宣传爱的教育,这种依托故事情节将音乐魅力逐渐展现的独特艺术手段,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内心洗礼和升华,观众通过倾听影片中孩子们纯净的童声感悟人生、思考人生,思绪伴随着动人歌声穿过时空限制,徜徉在朝阳映照的金色海洋中。
合唱对影片情感的艺术渲染
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情感产物。孔子曾经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意思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音乐。孟子也曾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再好的言语也不如美妙的音乐那么深入人心。透过音乐,创作者可形象地刻化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宽泛的音乐概念中,合唱是一种最能体现音乐综合特征的表现形式,其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通过统一的指挥可发出众多音效,表现力极强。《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以合唱方式宣传爱和教育,不仅是电影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心理活动的重要方式,更体现了合唱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教化能力。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导演将合唱的教化力量发挥到了极致。片中的孩子们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校长哈珊的残酷管理使得学生在面对校长时战战兢兢,在校长背后却是报复性的错误行为,导致他们比同龄孩子更难以管理。面对这种情况,校长和体制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都赋予了犯错的主观想法,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视而不见,形成了恶性循环。马修老师则不同,其能以善意的态度对待这些孩子,发现孩子们喜欢音乐便组建起了合唱团,以合唱练习的方法教育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例如,孩子们在宿舍中用改编的歌曲讽刺马修老师,可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指出了孩子们演唱中的问题。少年莫杭治依仗自己的音乐才能目无尊长,把墨汁泼在了马修老师的身上,但老师并没有罢免他的领唱地位,让他懂得了感恩与宽容,最终成了音乐大师。影片中孤儿佩皮诺不会唱歌、不够聪明,甚至没有朋友,即使这样的学生也被马修老师安排为音乐助理,每当别人练习合唱时,他就被安排到台上听大家唱歌,做合唱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工作。另外,还有引人关注的角色调皮鬼郭帮,不能安稳地在后面一起合唱,总要做些非常规动作,马修于是安排他在合唱时就站到台上捧乐谱。他们两个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合唱,却在合唱队中也有自己的任务,也都参与到了合唱。长期的团队合作改变了他们的缺点,使他们成了积极上进的好孩子。所有孩子都在合唱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受益者并不只有孩子们,甚至还包括残暴的校长,整个学校的气氛也在合唱团的影响下变得和谐起来。每次聽到孩子们的合唱,都可感受到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同时也将马修对于孩子们和音乐那种深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最后马修老师被学校开除时,孩子们为马修唱了一曲节奏非常快的舞曲风格的合唱,歌词大致为: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飞向天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啊,率性的旅行……这首轻快的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同时还表现了孩子们追求自由的心声。
合唱对影片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
音乐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对生命崇高的敬意。《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是导演巴拉蒂和鲁诺克莱斯共同创作的。受过正统音乐教育和长达十年的音乐从业经历,使得巴拉蒂在电影执导过程中游刃有余。为了更好地利用电影故事情节,影片选择了原创音乐,其中著名的三首合唱音乐完美结合了剧情发展。第一首合唱音乐是《荣耀之巷》:“回首你的人生道路,孩子们迷了路,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向美好未来,在黑暗中感受到希望的光芒和生命中勃勃生机,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间消逝,一道绚烂的光芒,照亮了人生道路,这道黑暗中的光明,是生命的希望之光,荣耀之巷。”这首合唱音乐对应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环境背景,在孩子们迷茫之际带来希望之光,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特别是在第二首合唱音乐响起时,整个校园萦绕着孩子们充满童真的云雀般的歌声,在纯净的歌声中那些阴暗和残酷仿佛阳光下的雾气一般荡然消失,就连一直以来奉行体罚教育的校长也在办公室玩起了孩子们的纸飞机,一向古板刻薄的数学教师也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黑夜》这首曲子深刻诠释了生命的神圣和庄严;《海面上的清风》带来了广阔的世界,在大海面前、在海风吹拂下,整个人如同被洗礼一般身心通畅。通过合唱音乐,这座“池塘之底”燃起了生命的希望,莫杭治在合唱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内心的渴望得以实现,通过音乐传达了自己的爱,获得了听众认可,实现了自我升华。小不点佩尔诺的执著等待没有白费,在马修被解雇离开时,他将对父亲的等待化作了对马修的敬爱,这是他在不断的合唱中收获的人生道路上的闪亮果实,改变了他自闭、胆怯的过往。在马修离开时,合唱音乐的响起,这是马修为孩子们带来的希望之光,已经开始绽放璀璨光芒。
结语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以合唱方式宣传爱和教育,不仅是电影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心理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这部影片其内涵的爱的教育所表达的音乐教化情感,合唱为孩子们带来的希望之光绽放出璀璨光芒。即使是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影片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在市场化、经济化的今天,人们不期望能够像影片一样取得如此强大的音乐教化效果,但在电影文化传播中应剔除杂乱,回归到音乐最本质、最纯碎的情感表达中去,在音符的跳动中体会人性之美与文明和谐。(作者单位:滨州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翔:《合唱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为例》,《当代电影》,2015(3)。
2.詹文军,詹艺虹:《和谐是上帝之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运用探讨》,《当代电影》,2015(4)。
3.谭晶柯:《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传播力研究》,2019(20)。
4.黄俊:《“池塘之底”的奇葩——谈〈放牛班的春天〉的儿童教育艺术》,《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
5.黄河:《论合唱作为镜头语言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与意义》,《电影评介》,2018(2)。
6.梁利:《论电影〈阿诗玛〉唱段的音乐特征及作用》,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7.郭然,李琦:《音乐电影〈悲惨世界〉中合唱的艺术表现力分析》,《现代交际》,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