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斯佳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成瘾话题永不过时。毒品会用极致快感和痛苦摧毁大脑,各种各样的成瘾行为同样会绑架我们的生活。
社交媒体上的疯狂点赞,觥筹交错间的光怪陆离,城市角落里的吞云吐雾…… 从行为到药物,形形色色的事物似乎都在引诱我们,取悦我们,让我们上瘾。
瘾是什么?它如何牢牢掌握着一些人,让他们为了追逐快感,渐渐失去对身体甚至生活的控制权?
所有能让人上瘾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能让人感觉良好,甚至是美好。
“瘾君子”常被加上“没有底线”“道德败坏”等标签。但随着对大脑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科学家们意识到,成瘾源于人和动物共有的生物脆弱性,其实是一种大脑的功能失调。
我们的大脑演化出了一套“奖励系统”,通过识别“线索”,激发“欲望”,驱使相应的行为来获得“快感”,并诱导这个过程的重复。例如,色味俱佳的美食激发我们的食欲,通过进食我们感受到愉悦,大脑受到了一次奖励,于是下次相同的食物会再度激发我们的食欲。奖励系统的初衷是鼓励人类多进行有利于生存的行为,比如进食和繁殖。正因为美食和性爱让人感觉美好,身体才愿意重复这类行为以再次享受愉悦。
在这样的循环中,神经递质多巴胺起到了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是一种在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人们常把多巴胺和快乐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它真正的作用是引起“欲望”,增加行为的动机。当多巴胺传递的信号过于强烈和持续,行为就会被赋予强大的动机。
成瘾行为停止后,身体对别的事物兴致索然,甚至出现一系列痛苦的感觉和生理反应。这迫使人们主动去寻求刺激以维持相同或更强的多巴胺刺激。而吸毒者的大脑就像反复经历多巴胺的洪涝和干旱。
大脑中也有负责厌恶和回避不良感受的区域。比如我们知道酒精苦涩,烟味刺鼻,熬夜刷手机眼干头疼。遗憾的是,大脑天生缺乏抵挡多巴胺攻势的能力。对快感的渴望经常占据上风,让我们无心理会危险的警报。
在明知有不良后果的前提下,依然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特定药物,或重复某种行为,这就是成瘾。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厌恶并持续渴望着”的状态。
但无论是吃还是性,这类快感都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努力或等待才能获得,因此正常情况下奖励系统不会被过度激活。而像看小黄片、玩游戏、刷短视频等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轻松获得快感的行为,则更容易激活奖励系统,使人上瘾。
吸毒更是如此,一次静脉注射就能获得比性高潮更强烈持久的欣快感,对这等好事,大脑是很难抗拒的。
另外,与完全可预测的回报相比,不确定或不定时的回报也更容易让人上瘾。买过国内发行的基金的人应该知道,“T+1”模式下,前一天的收益要到第二天才能揭晓。结果唯一,且定时更新,白天你就不会老想着这件事,因为记挂也没用。而炒股票的人就忙多了。只要不闭市,吃饭等车上班上厕所都忍不住去刷一下股价。实时涨跌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人欲罢不能。类似地,人们沉迷刷朋友圈、刷点赞数也是这个道理。
未知的惊喜让人兴奋,每次与期望相符的结果出现,就是一次快感奖励,引诱你继续。
毒品在绑架大脑奖励系统方面走的是极端捷径:它们的特殊化学结构,能直接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强制它们释放大量多巴胺,或延长多巴胺的刺激时间,从而产生比生理功能所能达到的更强烈持久的快感。同时,多巴胺还涌入控制记忆、情绪的大脑区域,令身体对这种异常的体验魂牵梦萦。
通常,特定的神经元突触在收到信号后会释放出内部的多巴胺,这些多巴胺与附近神经元(甚至是自己)突触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相应的反应。被释放在外的多巴胺绝大部分在几毫秒内就会被同样处于突触表面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抓回去”。多巴胺的作用强大,这迅速的“一放一收”能及时调整多巴胺在细胞外的浓度,控制信号强度。
很多毒品正是瞄准这个过程,使多巴胺的收放失控。
比如,可卡因能遮断多巴胺转运体,阻止它们回收多余的多巴胺;甲基安非他明(冰毒)除了阻止多巴胺回收,还能进入突触,把更多的多巴胺“挤出来”,增加其胞外浓度;海洛因则能减少对多巴胺的抑制作用,使其畅通无阻地与受体结合,获得更强的下游效果。
快乐之后是痛苦的代价。多巴胺效应的异常强化,使大脑自愿产生的多巴胺变少。成瘾行为停止后,身体对别的事物兴致索然,甚至出现一系列痛苦的感觉和生理反应。这迫使人们主动去寻求刺激以维持相同或更强的多巴胺刺激。
而吸毒者的大脑就像反复经历多巴胺的洪涝和干旱。我们都听说过戒毒的艰难。饰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曾坦言长达6年的戒毒史:吸毒,被捕,戒毒所强制治疗,复吸……“我知道自己有麻烦,可就是无法停止”。
吸毒的人一开始都觉得一切尽在掌控,媒体上宣传的危害耸人听闻,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尝试,直到无法自拔。
类似的例子还有,如果你生活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一定无法想象现在满大街人们低头刷手机的情景,觉得大家一定是疯了。直到你自己也拥有了智能手机,装上各种APP,发现果然很有意思,食髓知味。一旦有间隙,你就自然地摸出手机来把无聊填上。终于有一天你边吃饭边回着消息,被爸妈抱怨道:“有这么着急吗,吃饭都没心思?”你发现自己彻底成了一名“低头族”。
这就是上瘾狡猾的地方。它改变大脑的思考方式,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在尋求刺激的行为上失控。
成瘾行为囚禁我们的时间精力,搅乱生活、工作和社交。你欲罢不能地追剧追到凌晨,就不得不放弃第二天的约会,而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的工作因为精力不济不得不延后,不理智的消费可能让你陷入财务危机。成瘾者会逐渐在各种原则上妥协,为寻找快感的行为找到合理化的解释。
而瘾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害社会。吸毒人员常为获取毒品不惜倾家荡产,杀人犯罪。他们断送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据统计,国家每年因毒品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还不包括社会劳动力减少、医疗资源占用、缉毒人员组建等。
大脑被快感奴役,居然能引发如此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现代生活新奇有趣的事物层出不穷,不遗余力地抢夺我们的注意力。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对人性的弱点可谓了如指掌,他们将大脑奖励系统的理论运用到游戏、程序设计中,精确控制视觉效果、操作难度和奖励出现的时机,让人欲罢不能。
提高获得快感的成本是避免上瘾的有效方式。
对想减肥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身处随手就能找到零食的房间里更大的阻碍了;而动动拇指就能为朋友点赞,也比打电话或亲自拜访容易实现得多;视频网站上付费会员抢先更新的剧集让你有了一口气刷到天亮的勇气……
当你意识到无法抵抗这些诱惑时,可以试着整理生活环境,让吸引注意的东西在视线范围以外;将APP设置成每次使用需要重新登录账号;不购买额外权限的会员服务,等等。增加一点难度,就能有效降低成瘾行为的频率,让行为与快感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
限制快感的可获得时间也能影响上瘾程度。动物实验发现,如果每天只允许小鼠使用1小时可卡因,摄入量较低且比较稳定,而如果允许小鼠6小时都能获得药品,需求量却与日俱增。因此如果我们尝试每天只在固定时间查看“点赞”数,吃饭时手机放一边,只在周末看电视剧,也能帮助我们控制欲望。
另外,增加与现实环境的互动也有助于对抗诱惑。在封闭、压抑的情况下,人们更脆弱,更容易受到成瘾性事物的蛊惑。
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如果将小鼠单独饲养在笼子里,只给它普通水和带有可卡因的水,它会药物上瘾,快速死去。而如果把老鼠养在有各种食物、玩具和同伴的环境里,老鼠对可卡因水的偏爱就没有那么强烈。
越南战争期间,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军士兵都有使用大量海洛因的经历,部队里“发毒品就像发糖果”。而当战争结束后,那些士兵回到家乡,渴望已久的新生活占据了他们的注意力,研究发现90%的人就这样停止了对海洛因的快感依赖。
由此可见,能对抗成瘾的并非只有克制和疏离。我们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身份和职责,有值得付出热爱的人和事。不轻易将时间精力拱手相让于单一无价值的快感,与真实的生活保持连接非常重要。
认识成瘾现象,看清人性和大脑的弱点,就能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不轻易成为快感的奴隶。因为当人们陷入对浮华快感时时刻刻的追捧,随之而来的是未经审视的空虚和对生活渐行渐远的热情。
◎ 来源|科學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