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碧茜
摘要:从古至今,教育就与心理学密不可分,在广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绘画教育特别是少儿绘画教育更需要心理学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支撑。因此,对少儿绘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摸索出一套适合少儿年龄特征、适应少儿身心发展的绘画教育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少儿绘画;少儿心理;心理研究
人处于年幼时,其绘画行为被认为是天然的本能,是其沟通世界、表达自我、释放心情的方式,用绘画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美术教学必然成为潮流。
一、充分认清少儿心理发展趋势
在少儿阶段,我们应把绘画教育的重点放在少儿的心理成长上,这就意味着绘画教育不仅是技巧的传授,而且是心灵的升华。教师应在日常艺术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儿童绘画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设计教学,并参照儿童绘画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艺术课程进行评价,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充分反映少儿绘画心理的本质
幼儿在绘画时,不是在描绘视觉上看到的事物,而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表达语言来代表周围世界的事物。在儿童绘画的世界里,他们不需要以绘画的方式去复制真实的事物来表达它,而是一种表达思想的艺术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画更仔细地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教师应通过营造适合儿童年龄的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生活和世界表达,通过绘画激发孩子的情感神经,不纠缠甚至不即兴创作,加深孩子的情感认知,使学生运用简单的技巧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在理解学生后,可以凭自己的认知进行艺术教育。但在师范美术教育中,特别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非小班制的教学体系下,教师应注意的事实是,只有当孩子们在绘画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绘画行为,或是对一个人进行细致的研究时,我们才能对孩子们的绘画进行深刻的探索,找到含蓄的答案。
三、充分丰富少儿绘画教育的内涵
首先,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在童年时期特有的甚至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教师应在对学生、绘画理论和绘画心理学进行一定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符合其心理特点的艺术技能。
其次,教师是否尊重并善于感受儿童绘画的心理世界。儿童在认知上,甚至在情感上都不完美,他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有时正是这种特殊的角度和理解使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更有价值。儿童绘画心理的思考,无论是通过艺术技巧还是通过绘画教学向世界表达自己,都豐富了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是对人与内外世界关系本质的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和儿童绘画本身所包含的心理变化,才能使我们拥有一个更有效的艺术教学。
儿童绘画是儿童与外界联系的关键,是成人理解儿童心理的关键。孩子们通过绘画形成了一种新的情感交流方式。这种特殊的交流激活甚至加深了孩子们心中的特殊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画心理学帮助学生正确地建构这种形象概念。了解儿童在这些阶段的心理发展是必要的。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5~6岁以后,儿童在大脑发育、注意力、认知能力和理解力等方面都会迅速发展。教师要通过绘画心理学为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使孩子真正体验到绘画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弗莱克-班格尔特.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解读[M].程薇,许玉梅,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格罗姆.心理学家看儿童艺术[M].石孟磊,俞涛,邹丹,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