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纂妹
【摘要】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培育高素质人才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以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师生共同收获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有担当;主动创造;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培育高素质人才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实现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目标,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一所普通的学校,在培育创新精神的路上行走了16年,一路耕耘一路高歌,在各级创新创客赛场上书写着奇迹。学校是怎样通过培育创新精神,成就师生精彩的?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绘画作品,参加县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从县赛到市赛再到省赛,在县科协和教育局的领导带领下到省比赛现场观摩。小小的际遇,让教师惊讶了——原来科幻画是那样画的,科技发明的作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于是,老师们收集了上一届获奖的作品集,用来学习、效仿,慢慢摸索出了门道,有了自己学校的特色。科技创新大赛从第20届到现在,学校已经连续参加了15届,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中来,用实际的行动回答了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渠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所学校重视什么,学生就会得到什么。在乎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在乎全面发展,学生就会对什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16年来,学校已有600多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2016年省科技创新比赛中小学组评出的8个“天才创新奖”里,学校拿下了其中2个。比赛只是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普及和锻炼,培养了自身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与学科结合,培养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为了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把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科教师都成为科技教育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欣赏—讨论—创作—展评”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充分展现了美术学科与科技创新融合的特有魅力。又如,数学科也与科技结缘,获得第22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项目银奖的《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其取材来源于四年级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学生通过调查、计算、讨论,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既巩固了统计基础知识、培养了数感,又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把数学与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计算、讨论,撰写调查报告,并择优参赛,使学生的认识层次提升到社会的关注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再如,语文的实践活动课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写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带领学生深入菜市场、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其间,教师积极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不但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令学生主动深入到生活,研究各种有趣的生活事物,其中学生撰写的《美丽的红椎林——我们陆河的骄傲》获得全国综合实践类评选一等奖。
二、与时代同行,培养关注社会有担当的人
学生关注的内容与时代紧密相连,针对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陆河发展青梅经济情况调查》《我县三轮车售货现象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禽流感防户门》《禽流感检查器》等。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了各种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结伴同行,一起研究,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做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洞察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
三、从问题入手,培养善于主动发明创造的人
学生的发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源于生活的问题,如《防摔杯》《吃药提醒器》《密封夹挤压器》《导流式防积水雨衣》《防反穿童鞋》等。小发明家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动手实践,在实物原有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自己的创意。在每年学校的科技节上,学生创意十足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活跃的思维令人惊叹。长久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令学生遇到事情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且这种解决是从关注自我逐渐扩展到关注社会的。培养学生这种思维习惯不是一个个小小发明作品所能涵盖的,但学校的学生一次次在赛场上获奖,甚至获得国家专利,这成了最好的催化剂。在教师的指点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泉涌,一个个创意思维在碰撞中诞生出创意成果。
四、创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科学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精心设计,举一反三,逐渐丰富,形成校本课程,如《地热加能站》《瞬息万变》《奇妙的腳印》《美丽的纹样》《叶子上的小血管》《色彩的变化》等。
结合新课程改革,学校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课程,将科技创新教育校本化、课程化,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科学、有序地推进。这样的做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不断探索,懂得只要肯动脑、肯动手,敢于想问题、敢于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有特色的学校才有竞争力。在普及青少年的科学常识、树立青少年科学意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创新教育工作中,学校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一路前行。
[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项目“青少年健康成长实践研究”的成果(编号:ZDJ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