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与社会时代变革之间的微妙联系

2020-07-17 16:20李乃威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科技教育科学科技

李乃威

【摘要】2020年,科技教育在我国教育大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我国的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让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转型或发展。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富强,科技教育在这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列举了中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与科技教育的微妙联系,旨在为各位科学教育工作者们为教育改革寻找正确的方向提供线索,牢牢抓住科技教育与社会时代变革之间的微妙联系,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科技  科学  科技教育  社会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35-02

一、什么是科技教育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基于字词标准理解,还是概念的精准定义,我们都习惯于将科学与技术放置在一起,合并简称为“科技”。这无疑说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又不能统一的一概而论。科学指的是对世界的真实本质与规律的合理表现,其具体内容,发展的对象,运用的原理,使用的方式以及表达的形式都是围绕着具体的工具性语言,客观的物质规律进而阐述。而技术这一概念在1977年时世界知识产权组便给其下过具体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通过这两个精准的概念定义性解释,我们可以知道“科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用文字或者是靠单一事例举证便能使人理解的事物;得依靠一些前人所总结而出的科学理论、经过许许多多严密精准的科学实验之后让人们能够掌握或理解的一种可以具体臆象化的能力。

“具体臆象化”——这本应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既要能够具体,又需要人们在内心或是在思考中能够臆象而出的一种认识。而科技却既需要人们能够具体进行某种方面试验操作,又需要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二者紧密联系并相互结合。

相比于“科技”,“教育”一词的解释就拥有其自身简洁明了的解释:教育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这一社会活动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已存在,在我国,教育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之前。“科技”与“教育”相比,前者无疑是“年轻”的,将这两者放置在一起进行论述,就可以给“科技教育”一词进行定义:以培养人(学生)科学素养(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科学精神)为目标,运用探究性教学为教学手段的教育。

我们可以知道,科技教育是属于教育的,是一种人类活动,其培养的目标既纯粹也复杂,培养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二、科技教育与工业革命

在14-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等等运动使得社会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矛盾上升到顶点时势必会使得社会发生变革,社会体制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被替代。1581年时,经历过尼德兰革命的尼德兰共和国(荷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刺激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本封建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并不能满足新的需求,人们就开始找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及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并不是当时的科学先驱者所推出的,都是之前的学者所发现研究的科学原理,只是未被应用于工业,人们缺乏这种主观性的运用意识。瓦特改良蒸汽机、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等等许多先进的工业仪器都是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原理进一步改进的。

在新技术的支撑下,社会生产力的速度飞快提升着。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新的工具或者新的产品出现,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轻松,不断享受着来自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可是在稳固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应用于工业发展的由前人提出的原理所制造的机械功能停滞不前,渐渐地不能满足社会的市场性需求。

机械、技术、理念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良与革新,19世纪中下叶,这些工业制造业都受到了科学的影响;科学先驱者们也在不断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和改良方法。可是每一代的科学家并不是永生的,他们都会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保持科技的稳步发展;1860年时,德国和瑞士把理科综合课程引进了当时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古典教育体系。有了第一个“食用狼桃的人”出现后,该举措为整个欧洲理科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在英国学者斯宾塞和赫胥黎的大力支持下,理科综合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中取得了合法的地位,19世纪70年代时,美国也深刻认识到理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其大学入学要求中增设相应的要求。19世纪时这些国家引入正式教育系统中的理科综合教育就是现今科学教育的前身。

这些理科综合类课程的引进,让世界各国相继都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顶尖的科学家,如爱迪生、法拉第、居里夫人、西门子等等,他们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过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后,科技进一步的发展,技术不断革新,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体系分割导致分配不均,某些国家便想采取某些特别的手段进行利益的截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课程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学科知识的现代化和结构化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课程阶段。布鲁纳的这种思想,忽视了科学在技术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只适用于少数的顶级科学家。例如美国的生物(BSCS)、物理(PSSC)、英国的纳菲尔德“0”、等。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直接服务于当时的“美苏争霸”,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求。

当时人类社会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从电气时代进步到科技时代关键时刻,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基于这种体制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了科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结果,因此世界有关科技的教育和课程进行了改革。及时的教育改革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顶尖人才,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大大促进了科技的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教育科学科技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