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杨静茹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也是美国境内最大的水系。它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工业、运输、旅游,不一而足,同时在文化上也是构成美国人的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几个世纪以来,美国人不断地用各种工具和方式记录并重新阐释密西西比河——作家用纸和笔(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画家用颜料与画布,地理学家和勘测员使用标杆、卷尺和测深线。而当我今年1月走进新奥尔良历史博物馆(The Historic New Orleans Collection),看到的则是摄影师理查德·塞克斯顿(Richard Sexton)用镜头语言描绘的“神秘的河流”(Enigmatic Stream)——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工业景观。
一百多张黑白图像,记录下了20年来这条长河下游的地貌如何随着工业发展而改变。群集在河岸周围的,炼油厂和石化厂规模最大,但也有发电厂、糖厂、粮仓、木材厂、造船厂。河面则由油轮、拖船、驳船、渡船、游轮、集装箱货船和其他类似漂浮工厂的船只组成。桥梁高耸入云,这样油轮就可以从下面通过。铁路线时而平行于河流,又不时横穿过河流,就像交错的公路一樣。
河流本身既是道路又是边界,同时连接又分开。河水负载着农业与工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构成威胁——尤其对沿河的居民来说,水位上涨随时可能淹没河岸低地。为了防洪,大量的堤坝和泄洪道逐渐修建了起来,但它们又阻挡了河流的入口。相应地,工业又需要修建巨型管道、电梯等其他设施来绕过堤坝屏障。这一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将傍水而生的工业城市嵌入到远乡与近郊的背景之中。蜿蜒、神秘、流动不定的水系,与坚硬、盘踞、棱角分明的工业结构是一种矛盾的并置:自然造物与从其存在中诞生的人工造物,共同维系了人类的生活与文明,又凸显出一些相互对立的主题:历史与当代,城市与乡村,科技与生态,发展与衰退……
博物馆网站在疫情期间开放了线上虚拟展览 hnoc.org/virtual/enigmatic-stream
查尔梅特(Chalmette)炼油厂,2015年摄于查尔梅特的圣伯纳高速公路
里瑟夫(Reserve)的货运船埠,2015年摄于埃德加德旧轮渡码头
夜晚的诺科(Norco)石化设施景观,2015年摄于哈恩维尔西岸
在塞克斯顿的自述中,他上世纪90年代最初开始拍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段的主题并非工业,而是奴隶时代的农业经济——19世纪种植园的遗迹。从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巴吞鲁日到新奥尔良地区,这条河沿岸的土地曾被用来种植甘蔗,并使得依托于此的制糖业成为当地的第一个主要工业。与历史之间的对话成为他在2000年后聚焦于工业景观的一个天然语境。20世纪,石化等重工业的发展取代了种植园的神话,然而随着基础设施老化、全球变暖,以及有毒废料、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今,重工业所造就的景观本身也在不断“遗迹化”。这就使得高耸的工业堡垒看起来如此现代而永恒,却又不可避免地逸散出怀旧的气息,人类对重工业的力量心怀敬畏与骄傲,却又因为环境的代价而害怕和厌恶它的存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工业景观,是一个远比我们的想象更加复杂的视觉对象。
塞克斯顿处理这个视觉对象的方式介于影像艺术与文献记录之间。一方面,作为一份严谨而具备社会意义的文献,每张照片都标识出了相应的地理位置,根据其距离下游三角洲与墨西哥湾交汇处的英里数,数字标记从234到84,对各种工业景观的追踪拍摄彰显了这一区域的工业密度和多样性,并透过其可见性将我们引向对更大的不可见主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作为优雅而富有灵气的艺术,照片的构图、色调、视角的选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类似景观熟视无睹的人,或许从未想过以这些照片的视角重新观看:透过近岸的杂草与低矮的灌木,对岸的工业远景成为凸显河流宽度的参照;从桥上俯视波涛起伏的河面,视线被几何形状的钢铁所分割;借助夜间炼油厂和船只闪烁的光线,勾勒出乡村夜色中的奥威尔式大都市……如艺术家所说:“我在每一个可以想象的条件下拍摄——雨、雾、晴朗的天空和布满爆炸的积云雷雨云的天空。我也在每个季节拍照,短暂、不可预测的自然气象,与勤奋、稳定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透过塞克斯顿的图像,我们代入到一个无比耐心的观察者的角色,探索了一条无限古老而又神秘的河流与人类自身奔腾不息的洪流之间的交汇,而无论我们的情感立场如何,都应当承认,这是一份珍贵而敏锐的见证。
Exhibition Catalog of Enigmatic Stream: Industrial Landscapes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by Richard Sexton, with essays by Paul Schneider and John H. Lawrence, The Historic New Orleans Collectio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