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20-07-17 09:45于永菊刘泓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于永菊 刘泓利

摘 要 本研究考察了农村留守老人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幸福感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认知灵活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辽宁省大连市某村31名留守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低;(2)有配偶的留守老人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无配偶的留守老人(Ps<0.05),而不同性别、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均无显著区别(Ps>0.05);(3)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多个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正相关,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可解释心理幸福感总变异的58.5%。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幸福感,研究提示通过提升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可有效增进其心理幸福感。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人 认知灵活性 心理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77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数持续增长,农村留守老年人面临的健康及照顾等问题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心理问题检出率高、社会支持匮乏、心理幸福感低等特点成为农村留守老人常见和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例如人格特点、经济状况、身体健康水平、家庭结构等。最新研究提示,认知灵活性是个体心理幸福感的潜在重要影响因素。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le)是指个体采取灵活有效的认知策略,以适应变化情境的能力。它是个体能否适应外在环境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认知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相关,认知灵活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Koesten等学者对青年人的研究支持了认知灵活性对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作用。然而截止目前关于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将以大连某村的留守老人为例,着手研究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关系,以期为提升留守老人的心理幸福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对象和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研究人员对辽宁省大连市某村的31名留守老人进行了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时针对调查对象不清楚的条目进行仔细讲解。留守老人均为该村的常住居民,其子女长期在外地务工,只有节假日才能见面。

2.2测量工具

2.2.1人口学资料

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

2.2.2认知灵活性量表

采用Dennis和Vander Wal等编制的认知灵活性量表(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 CFI)用于测量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能通过灵活改变认知从而成功应对挑战或环境变化的能力。原量表共有20个条目,由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两个因子构成。在本研究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我们选取了CFI原量表的10个条目,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各5个条目,采用 Likert 1-5 五级计分法,分数越高意味着个体的认知灵活性越好。以往研究证实中文版认知灵活性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s alpha 为 0.74。

2.2.3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 用于评价人们对于幸福的感受。原量表包含33个条目,包含六个因子,分别为: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紧张或松弛(焦虑)、对健康的担心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根据研究需求我们选取了其中10个项目,采用Likert 1-5 五级计分法。得分越高,意味着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总体幸福感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被证实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s alpha 为 0.80。

2.3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 SPSS 20.0 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对被试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以平均数 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及有无配偶等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比较,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考察主要心理学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回归分析考察认知灵活性对留守老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研究结果

3.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本次共调查31名留守老人,年龄跨度62-80岁,平均68.19 5.93岁,其中男性15人,女性16人。调查对象有配偶的16人(51.61%),无配偶的(包括离异、单身和丧偶)15人(48.39%)。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按照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身体健康状况分为身体健康较差(非常不健康、比较不健康)和身体健康较好(中等、比较健康、非常健康)两大类,各占总体的41.94%、58.06%;按照调查对象自我報告的家庭经济状况,分为经济条件较差(包括非常困难、较困难)和经济条件较好(包括温饱、小康及富裕)两大类,各占总体的61.29%、38.71%。

3.2不同性别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差异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差异,对男性留守老人和女性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及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男性和女性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Ps>0.05)。从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得分(2.8839)及心理幸福感得分(2.9446)均较低,低于Likert量尺的中间值3。

3.3有、无配偶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显示,有配偶的留守老人认知灵活性总分及因子分(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均高于无配偶老年人(Ps<0.01)。在心理幸福感方面,除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两因子,有配偶的留守老年人在精力因子、紧张或松弛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及心理幸福感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没有配偶的老年人(Ps<0.05)。这意味着与有配偶的留守老人相比,无配偶的留守老人在应对日常生活事件时有较少的选择方案,缺少灵活的应对方式,他们精力较差、焦虑水平较高、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兴趣较少,对健康更加担心,整体的心理幸福感也较低。

3.4不同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差异比较

为了比较经济状况较好与较差和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与较差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差异,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见表4)。结果显示经济状况较好与较差的留守老年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s>0.05)。

3.5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留守老人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因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5所示,除对情感于行为的控制因子外,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总分及两因子得分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其他五个因子(精力因子、心情抑郁与愉快因子、松弛或紧张因子、对健康的担心因子以及生活满足兴趣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2~0.32,Ps<0.05),这意味着认知灵活性越好的留守老人,精力越好,心情越轻松、愉悦,对自身健康的担心越少,对生活的满足感也越高。

注:*P<0.05;**P<0.01。

为进一步探讨认知灵活性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为自变量,以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F(2,28)=19.76,Ps<0.001,R2=0.585表明回归方程显著。转换灵活性( =0.34,t=2.05,P<0.05)和控制灵活性( =0.49,t=2.99,P<0.01)对心理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心理幸福感总变异的58.5%。

4讨论

从该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可知,独自居住、经济困难、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留守老人比例较高。农村留守老人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低,这与以往研究者的结论一致。研究发现,无配偶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有配偶的留守老人。这意味着独居的留守老人,有较少的机会获得情感支持,日常生活中往往缺少灵活应对生活困境或突发事件的能力,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也较低,这与杨丹的观点一致:情感依恋影响老年人反思能力、认知灵活性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不同性别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亦无显著区别。分析可能原因,一方面因本研究中没有身体状况非常差和非常好的老人,因此调查对象的身体状况差异不大,从而导致身体健康对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其次样本量较小也是影响结果的可能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因大部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都集中于“较困难”和“温饱”水平,因此不同经济状况的留守老人在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幸福感上也未显现出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认知灵活性较高的老人,对生活事件倾向于作出更加积极的解释与赋义,心理幸福感也就越高,具体表现在精力更好,心情更轻松、愉悦、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兴趣较多等。反过来,有研究还证实当个体处于幸福、安全状态时,会以更加开放的接纳方式调整认知情境,增强适应性,从而提升其认知灵活性。回归分析发现,转换灵活性和控制灵活性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可解释心理幸福感总变异的58.5%。这证实了留守老人的认知灵活性同样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与以往研究者对青年群体调查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据此,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及心理健康特点,社区工作者应多关注其情感需求,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让老年人与外界多保持联系与沟通;通过建立老年志愿服务团队,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各项政策保障,建立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促进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灵活性,从而提升其生活满意感和心理幸福感。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认知灵活性特点及早期干预模式初探”(项目编号:sisu2018034)。

参考文献

[1] 徐婕,严文君,王鸣岐,陆召军,曹文,高修银.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2):5683-5686.

[2] 陈小萍,赵正.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92-4394.

[3] 王阳,杨艳,肖婉婷,苏勤.认知灵活性问卷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01):58-63.

[4] 王琨,刘欢欢.大学生适应性、认知灵活性与情感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1):105-109.

[5] Koesten J, Schrodt P, Ford DJ.Cognitive flexibility as a mediator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and young adults well-being[J].Health Communication,2009,24(01):82-94.

[6] Dennis JP, Vander Wal JS.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 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estimate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Cognitive Ther Res,2010,34(03):24-253.

[7] 段建華.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01):56-57.

[8] 杨丹.老年人依恋与亲子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9] 董越娟,李彦芳,魏华,黄敬堂,赵旭.高职学生认知灵活性及与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8,32(12):1874-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