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喊大水罐“喊”出一代豫剧大家

2020-07-17 09:46
北广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穆桂英挂帅戏班

近期,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请到的是99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豫剧六大名旦之一。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这朵“洛阳牡丹”一直灿烂盛开;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帅旦”艺术如今薪火相传,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

“金嗓子”曾有两个绰号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马金凤小小年纪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得重病去世后,马金凤曾三次被卖给戏班子,直到她的母亲辗转找到戏班,苦苦哀求班主,又得人相助,才赎了身。那个年代梨园锦绣、人才辈出,但马金凤天资并不突出。很多人知道马金凤是“7岁红”,却不知道年少的她,还有过两个绰号:“四句撑”和“一脚蹬”。“四句撑”是说她没有好嗓子,登台总唱不过四句而常常被轰下台。“一脚蹬”是马金凤12岁那年,上台唱《秦英征西》,唱到一半时嗓子全然没了声音,在台侧的戏班主气得跑上来,一脚把马金凤蹬下了台而得名。

这两个绰号对马金凤刺激很大。后来她跟着母亲进入河南开封兰考县的一个戏班,不信命的马金凤一边跟随戏班演出,一边坚持练嗓子。为了让马金凤能够早起练嗓,母亲三年多一直和衣睡在马金凤旁边,经常一夜起来几次看月亮,生怕睡过了时间。

练嗓子,最好在靠山靠水的地方,有合适的空气湿度。但兰考是个风沙侵害严重的地方,找这样的环境谈何容易?马金凤母女干脆想了个办法:找来一个大瓦罐子,装上水,每天天不亮她们俩就抬着水罐,来到兰考县城墙边的荒地里,马金凤跪在水罐旁,对着罐口喊,利用水汽润嗓子。

由于天天趴在水罐上喊嗓,马金凤额头压出一道深深的辙印,至今留有痕迹。这样坚持三年多,马金凤终于喊出了一条清脆圆润、高低自如、水灵通达的“金嗓子”。作家张朴夫在《洛阳牡丹马金凤》一书中这样描写马金凤喊出嗓音后的心境:金凤像跋涉在浩瀚沙漠里忽然听到了叮咚的泉流声,像熬过茫茫黑夜看到黎明的曙光……

“人称我‘金嗓子,我原本哪里有金呢,不过是从沙里淘出来的。”马金凤常对人说。马金凤用无数个黎明喊出的新嗓子,轰动了四乡。14岁那年,一直配戏的马金凤开始担当剧目主演,从此,这只沙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旧社会一直唱到新中国。

《穆桂英挂帅》广受欢迎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马金凤的心里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想法:能不能组建一个完全新式的剧团,彻底改变原来的老戏班子。1950年,在马金凤的倡议下,两个传统老戏班合并成中原豫剧团:一个没有老板、没有戏班主、没有演员买卖交易的新式剧团。“解放了,咱们还能到处流浪搭班唱戏混穷吗?咱们要定下心来,扎个营立个家,认认真真地唱戏。”马金凤说。

马金凤带着这个崭新的剧团四处演出,越唱越红火,后来中原豫剧团升格成商丘专区人民剧团。就在这一时期,抗美援朝开始了。河南豫剧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豫剧演员常香玉为了支援前线,在全国范围内巡回义演,并且用演出的收入捐赠了一架战斗机,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马金凤觉得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和使命感。她满怀编排新戏的创作热情,《穆桂英挂帅》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该剧由豫剧传统剧目《老征东》改编而来,唱的是北宋年间,辽东安王兴兵中原,穆桂英在辞朝隐居的佘太君爱国热情感召下,捐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重披战袍挂帅出征的故事。

马金凤带着参与创作的《穆桂英挂帅》开始了华东地区巡演。自1953年11月初至1954年6月2日,历时7个月,途经南京、上海、杭州和徐州等多个地方,受到沿途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热烈欢迎。

她的名字与“穆桂英”连在了一起

适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1954年2月,马金凤带着剧团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江号”炮舰演出。“辕门外三声炮”的旋律回荡在“长江号”的上空,舰艇官兵欢声雷动;穆桂英“我不杀安王贼永不回家门”的誓言与海军将士的爱国主义情怀交织成为那个时代的强音。剧团在上海的最后几场演出要结束了,剧场里来了一个人,他从头到尾看完整出戏,这个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剧中炽热的家国情怀深深地触动了梅兰芳。

1959年3月,梅蘭芳先生将豫剧《穆桂英挂帅》改编成京剧,作为他对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剧目,也是梅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排演的唯一一出新戏。

《穆桂英挂帅》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盛演不衰。正是强烈的家国情怀、个性鲜明的剧中人物、酣畅淋漓的大段唱腔以及演员独特的表演成就了这出豫剧名剧。

那个时候的艺术家,总是出现在祖国需要的最前线。无论是戎马倥偬的军旅前线,还是工业勃兴的建设浪潮中,马金凤用这出戏激励了无数奉献者、建设者、奋斗者。从此,马金凤的名字与《穆桂英挂帅》紧紧连在了一起。

据新华社、《潇湘晨报》

猜你喜欢
穆桂英挂帅戏班
我的“穆桂英”太姥姥
《我不挂帅谁挂帅》教学设计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
婺剧《穆桂英》海报
联以载道 心态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