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
我从29岁做董秘一直到现在,董秘在任21年,目前我还算是最年轻的“20年董秘”。我们这一代董秘,在资本市场上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规范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行业中做了很多引领,也做了不少探索,董秘这一岗位才得到监管部门和所在公司的认可。例如,最早呼吁董秘应是上市公司高管,终于写进了公司的章程指引。当时,上海有个组织叫上海上市公司董秘协会,不停地在呼吁,这个确实为后来对董秘的定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否则董秘若连公司知情权、建议权也没有的话,信息披露也就没法落地。监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好的,但是董秘在公司中人微言轻,那就真的很难做到规范了。
2005年“五一”假期的时候,我正在武汉休假,准备第二天去神农架游玩。半夜里,我突然接到公司领导电话,说公司要股改。第二天一早,我提前结束假期赶到北京,開始参与股改方案的落实。紫江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四家股改试点企业之一的前提,首先是公司运作规范,其次让监管部门觉得这个公司愿意做一些探索或者改革。这个前提下,只有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同意了,我们才可以推进股改落地。当时我们熟悉的知名机构投资者,有一些在海外休假。我后来打电话跟他们交流,公司在做股改试点,并把设计的初步方案和他们进行沟通。总之“五一”期间我们约了很多机构投资者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都很支持。毕竟,参与股改试点,不仅是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的支持,也是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支持。同时,也要让监管部门觉得方案是成熟的,不要推出来就被否决掉了。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们推进了股改试点工作。
方案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我们的底线是不能因为提出一个太离谱的方案而夭折或不能达成共识,监管部门也是希望可以找到达到共赢的平衡点。机构投资者都很讲道理,认识到只有最终形成各方共赢的方案,才能形成典范效应,这也是我们最初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当然,每一家机构由于情况不一样,加上我们也要对机构投资者负责,故而会一家一家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我们做董秘的,和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真的很重要,这也是我多年长期积累、形成很好人脉关系而促成的,当然也是不容易的。
原来说上市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很多时候是句空话。股改确实真的做得很对,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让所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否则发起人股东所持股份不能流通,股价的涨跌及社会流通股东的利益和他没啥关系。因为散户投资者是希望通过股票价差、当然也包括通过分红来获取收益。股改后变成流通股了,所有股东的利益趋同,大家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市值最大化,其中市值最大化是股东们实际最受益的。现在大股东的股份质押、抛售都是有着落了,这就形成良性循环。从上市公司来讲,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更加关注了,这才有后面的市值管理。
整个股改我们大概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当中有段时间是停牌的,很多股东电话不断,我们当时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涉及外资,需要商务部批准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我们最终还是做成了,同时是开创性的,是全国(含外资股)股改第一家试点成功企业。我觉得对其他含外资法人股东的上市公司股改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些不同意见或问题。在当时,紫江企业还是上证50指数股公司。大的机构投资者比较理解和支持,但中小投资者会有些看法。是要取得流通股东的支持与认可,和投资者有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股改方案靠谱,需要董秘去沟通。尽管我们是第一次做这件事,但很多沟通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后来的股权分置改革,大家都在拉票,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者关系管理。
公司上市20多年来,没有一年亏损,每年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三十几亿,远远超过募集资金,传统行业一般是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在当前疫情下,我们今年一季度还是盈利的,这就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尊重投资者的公司文化。
紫江企业是一家以包装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时有一些多元化产品,其中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的封装材料铝塑膜。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是很多的,无论是锂电池还是其它,这个是科技含量特别高的行业,而且是我们国家走在世界前面的行业。现在这个材料80%要依赖进口,紫江新材料基本在3C电子产品铝塑膜方面实现国产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客户对我们很认可,替代进口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用的软包电池所需的铝塑膜市场空间巨大。对此,我们是有想法的。我们认为只有分拆上市,让它独立走向资本市场才能让企业更加壮大,更有生命力,还包括激发技术、管理团队的创业激情。过去,分拆上市政策一直不明朗,尽管没有什么法律障碍,但也基本上很难,市场成功案例也非常少。
2019年末,分拆上市被许可。其实,两年前我们就已经对所属公司进行改制,也运筹帷幄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分拆政策出来后,紫江企业成为业第一家公布分拆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能够第一家公布预案,这个一定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的。疫情期间,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引进了四家战略投资者,都是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产业投资机构。引进投资者,首先说明人家对于这个企业的认可,而战略投资者肯定更专业。战略投资者不仅仅要成为企业上市的投资者,也希望可以成为事业合伙人。他们期待一起帮助我们把这个业务做强做大,而不是单纯地融资。
运作这样的大事,就需要董秘有想法,有资源。不管分不分拆,董秘都需要积极准备和沟通,知道什么样的投资机构是匹配的。政策风口来了,就要第一时间起飞,这就是民营上市公司的工作效率。有些不需要见面,电话沟通即可;有的基于对企业本身、高管团队的信赖,很快就能作出投资决策。目前至少第一步完成了,未来再一步步走。
我是一个比较坚强的人,很多事情能做的我一定要做到,而不是有个其它想法我就要放弃——没有很激动、受委屈或者觉得自己很牛的那种冲动。我觉得,跑步这件事自己还挺厉害的,曾经拿过2019首届中国?董秘马拉松赛冠军。
今年10月份,我的目标是要去参加“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代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去参赛,我们十个人一组组成团队。去年,我参加过戈壁B队,条件很艰苦,吃饭都没有地方可以坐,都是飞沙走石,而参与者都是企业家们。在这条玄奘取经之路跑步,却有着特别的文化精神内涵在里面。我们有各种选拔,包括训练计划,现在基本上一个月跑四百公里,就是隔天跑的话,平均一天要跑二十几公里。教练会有训练计划,也会现场指导我们。去戈壁比赛要跑一百二十公里,分四天完成,需要考虑路况、风沙、团队,还有要和其他商学院队伍竞争。这个过程不是报名就可以,需要通过选拔,符合要求和达到一定的成绩才能成行,并且为了这个选拔,我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期间,我还要去两次戈壁,进行选拔、探路,还要去云南进行高原拉练。今年春节,我就在昆明参加拉练,的确付出了太多。我算了一下,我去年一共跑了3300多公里,相当于从上海跑到哈尔滨还要远。一年时间就做到了,也是不可想象。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坚强的,这么远的路,都是我一步步跑出来的。这个过程中,疲惫时常会有的,也受过伤,就当是业余生活需要一点调味品吧。
除了工作以外,我就是通过运动来充实生活。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带来一些愉悦的,也会为自己的坚持感动,也影响激励他人,这些都是正面的。我今年五十岁了,还能和年轻人在一起比,不过大多数年轻人比不过我。无论是马拉松还是其它,能赶超他们,我也感觉自己很年轻。运动不仅让人年轻,还锻炼人的意志。一场马拉松你都能坚持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好轻易放弃的。在运动中的坚持,工作上事情也没什么解决不了的。身体告诉你不能时,但是意志告诉你要坚持,用意志进行奔跑。这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人,我女儿也可以一次跑18公里了,她觉得她的爸爸特厉害。
我有丰富的上市经验,也得过很多荣誉,是第一批连续五年《新财富》金牌董秘并首批入选董秘名人堂的。我认为在一个企业工作,就要融合到企业中,公司的决策层信任你,你就要认真用心做。
判断公司好与不好,有人做过量化回归分析,特别是董秘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管理层和股价之间的走势是怎样的等等,基本上是正相关。一般来看,企业好,董秘是比较稳定的。董秘最了解企业,包括是否违规、经营好坏等,如果企业一年内两个董秘都跑了,那这个企业肯定是不好的。连续二十几年不亏损,而且年年有分红,这就是好公司。
董秘这个行业,大家有很多经验可以共享。市场的情况是多变的,董秘要融入资本市场,做好自己,好企业哪怕不上市也会是好企业。
我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国企工作半年,1993年当时正好赶上东方集团上市,于是马上跳槽到东方集团。1997年我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毕业后来到紫江企业参与上市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回想起来,我这么多年的坚持也是不容易。尽管中途也有诱惑,但我认为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董秘追求职业化的发展,可能会有金钱待遇方面的原因;也有董秘追求个人成就感,以及对董秘工作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相契合,那就要一直走下去,要坚守下去。我是属于有情怀的董秘,努力做好自己。而媒体是一面镜子,沟通好是“平面镜”,沟通不好或不重视有时会成“哈哈镜”。所以我们要规范运作,要及时沟通,真实地反映公司狀况,这也是资本市场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