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最近,青岛成了工业互联网的话题中心。海尔的卡奥斯平台,作为青岛工业互联网的“代表作”,更是被踏破了门槛,各地的来访者络绎不绝。
上个月,李克强总理来青岛考察时,对海尔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寄予了很大肯定,说:“你们不仅把自己的工厂做成了‘灯塔,也赋能其他企业,帮助他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库存。你们用工业的思路来赋能农业,把农民的智慧也融合进来,把餐桌上的需求和农业基地链接起来,这是创新!你们把医疗物资、房车、旅游等生态汇聚到平台上,让他们联动起来,获得很大增值,这做得很好,你们抓住了机会!”
青岛看到了工业互联网的机会。《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2020-2022 年)》提出,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是青岛喊出的响亮口号,也是其在互联网领域试图跨越发展的抓手。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而言,良好的工业基础,曾带来过“上青天”的美誉,亦绽放过“五朵金花”。但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座制造业名城却变得有些黯淡。
“北方第三城”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在城市经济的排名中,青岛也缺少闪光点。而在制造业领域,却迟迟未有“新五朵金花”开放。很多人疑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阿里,没有马云?
有人将张瑞敏拒绝马化腾和QQ一事,看作是青岛错失互联网的某种预兆。也有人将青岛与京东方的擦肩而过,看作是青岛机遇的丧失。
不论这是否以偏概全、言过其实,但共识是:青岛错过了互联网的上半场。不论是高技术制造业,还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在曾经相互追赶和对比的不少同类城市中,青岛的竞争力似乎在变弱,差距在变大。
在不断谋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不再错失“互联网下半场”,青岛一直在探索。
工业互联网,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而工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青岛的工业基础优势,又可以将其对互联网的迫切需求贴合在一起。
“如果说信息技术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须是青岛。”工业互联网,正是青岛当下急需抓住的机会。而这个风口,也许能助力这座城市,实现“换道超车”。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在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白皮书中提及。在我国,工业互联网被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工业互联网有着巨大的市场。业界预计,今年我國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约占GDP比重2.9%,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很多地市也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比如,浙江以阿里supET平台为核心,提出将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去年湖南有8家企业获评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青岛在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后,又发布了《青岛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工程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要在三年内推进10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青岛已经走在了前列。但任何一个领域的竞争者,率先起跑的人有优势,却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过程中,需要创新,更需要耐心。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再优秀的企业,也“独木难成林”。只有打造一个共享、协作的平台,形成所谓的“热带雨林”,也才能塑造更完整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领域,青岛起跑在前。抓住这个风口,青岛就有希望赢得“互联网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