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2020-07-17 11:38柳丹
关键词:创新型城镇化人才

柳丹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是保障和实现人的发展,只有依靠人才创新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实现。大学生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社会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更是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要,高校需要具备完善的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一、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项目简述

(一)项目发起

项目为吉林建筑大学组织发起的,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主题为“创意空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开展过程中,学员共计展示了30 套设计方案,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项目为吉林建筑大学组织发起的,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主题为“创意空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开展过程中,学员共计展示了30 套设计方案,通过对东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归纳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对策,其中理论方案设计立足东北地区发展特色,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实现了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具体设计方案包含了建筑、景观规划、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学生的设计成果,经过多方评估,被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例如,莲花山滑雪场度假区项目设计融入了学生设计的海绵城市科技理念、辉南特色小镇的兵工厂遗址文化内涵的设计等。

(二)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设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地域景观特色、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对振兴发展老工业基地的策略进行研究与讨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学生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想法和理念进行合理融入。创意设计展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于2018 年6 月份启动,在东北三省进行学员招聘,并筛选了30 名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成果展示。对学员进行培训,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并邀请了知名大学教授和讲师参与到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讲解,使得项目培训质量显著提升。培训实践中,组织学生参观了东北地区6 个城市、6 个乡镇的振兴发展状况,项目负责人、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金雅庆对此次活动做出了客观评价:学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化发展进行的方案设计,是对相关课题的创新解读,对地区城镇化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东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性

东北新型城镇化相比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图1 所示,也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城乡统筹不仅仅是未来经济的要求,更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1]。在东北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创新型经济是核心经济力量,创业也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对创新型人才展开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创业型人才,给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结果,也是应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创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须要发挥出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功能,通过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思维,能够给国家输送大批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对社会就业形势起到缓解作用,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图1 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难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创业教育现状

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大学生的创业,开拓出更多的就业渠道,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让社会中就业的岗位得到增加,更有利于挖掘、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资源。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还比较缺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内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很多高校仍然存在传统的就业理念,存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实施的创业教育只是引导教育,创业教育甚至成为了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很多高校并不具备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一些高校的创业教师是经管教师或者就业指导教师兼任,只有一少部分高校邀请了具备创业经历和能力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缺乏实践训练,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多为理论课程,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只有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系统的设置课程,导致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创业课程作为高校的选修课程,只有很少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的方式也十分单一,主要是以观看视频、知识讲座以及小组讨论为主要方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训练,更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

表1 某市高校教师情况

表2 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参赛情况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现阶段,针对创新型人才的界定较多,无论是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创新型人才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有益贡献。实践中,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善于在知识理论积累中发现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二是要人格独立,并且具有批判精神,能够独立自主地表达内心想法,善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独到见解。三是具有积极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在科研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并且具有竞争意识,勇于创新争优;四是善于沟通与协调,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和教师就不同意见进行合作交流,在具体的交流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最后,应具有开拓的视野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具备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创新先机,并且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校人才教育体制而言,在学生的培养方面缺乏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未能进行创意类设计项目的应用,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缺乏创新发展动力,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案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有限。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自身创新意识和精神也严重缺乏,因此需要对目前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通过科学有效的项目教学方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以东北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项目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显著提升,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满足了当下大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然而,实践应用中,也应认识到项目教学法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技术不足、创新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冒险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并且相关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管理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东北新型城镇的发展中,需要先进的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注重发挥相关人员的能力和价值,在东北经济振兴发展中贡献主要力量。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利用市场思维,注重以市场实际需求为目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与升级,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认识到目前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趋势,注重利用具体项目对人才培养进行完善,使得人才培养的技术方案更加具有应用意义。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之前,必须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内涵,必须要做好课程整体设计[2]。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指导如何创建自己的公司,更要切实的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成为创业型人才,让大学生都能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能够将能力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这样高校才能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为大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高校需要着眼于创业教育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包含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模式。高校需要充分结合培养目标,积极推行创业教学模式,将创业课程融入到必修学科中,让创业课程得到加强,和大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科之间得到融合发展。在展开自主创业意识培养的同时,还能实现创业型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例如:探究式理论培养主要是强调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将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教师则需要成为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理论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进行资料的收集,自行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又如:科研式理论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建立在科研项目上,学生需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主动进行项目的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转变被动学习的态度,在科研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充分的学习。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

(二)打造高校-企业合作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也是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实践环节离不开理论培养,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一方面,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实践环节,需要学校提供专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和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在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市场需求的结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高校还要积极和当地相关企业建立合作,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结合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创业能力。

在国内开展的创业教育中,理论教育比较多,教学缺乏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拥有着较高水平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但是却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由此也造成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实际效果[3]。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具备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双师型的教学模式,突破高校创业教育的瓶颈。高校需要着手于提升学校的师资队伍,在提高理论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同时,将合作企业中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员邀请到教师队伍中,形成双师型培养模式,让创业教学更成功的开展。企业中很多高层领导具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不仅对于创业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熟识,还具有充足的创业知识理论,是创业教育教师的不二之选。在双师的模式下,能够极大丰富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更全面解决了教育实践的难题。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在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对创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在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创业过程,不致盲目创业导致创业失败,造成巨大损失[4]。

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相关教学领域工作人员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合理的校企合作方式,注重在实际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实践表明,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启了大学教育新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具体培训中,学生应认识到自身不足,善于利用科学有效的实践学习内容,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训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选择有利于自身进步的有效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三)建设个性化教学模式

高校需要在校内建设个性化教育平台,丰富教学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创业教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异化,创业教育能够展开差异化教学。大学生个体受到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影响,在学习创业技能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文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薄弱,文科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学习基础之上;而理科大学生专业性更强,创业意识更加强烈,理科学生在具备创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创业意识也更容易付诸行动[5]。高校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横向扩展的方式,经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创业意识,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例如:校内可以举办创业俱乐部的活动,让大学生模拟创业,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评价,为学生解答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学生,让大学生得到交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创设创业基地,给具有创业能力、能够提供可行创业方案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基础设施支持,为大学生降低创业成本,对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显著提升,并且针对高校教学方式而言,对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创新活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导师+项目+团队”的培训模式,通过项目培训活动主题宣传、学员筛选、培训计划制定、项目孵化和跟踪服务逐渐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完整业务模式。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关企业和知名院校的参与使得项目开展质量更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对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形式,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学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技术平台。实际教学中,应采取渐进式创业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阶段性培养,在此过程中,为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在特定的项目设计中,实现培养技术的升级和提高,例如,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举办,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课题内容进行资料搜索、总结和归纳,并且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做出科学合理评估,确保相关教学方案应用的高效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看到网络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的改善和提高,相关培训组织人员应在完善的技术方案体制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为学生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7]。

基于网络平台技术的应用,相关培训组织人员应开展有关创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形成提供良好氛围。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设计中,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就业和创业均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更新教育模式,通过先进的教学培训理论和内容,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有益帮助[8]。例如,某校开展的“云创业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交流平台,在平台系统中,学生可在线交流创新想法和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也可参加创业模式指导中,致力于分享自身经验,为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全新的技术形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可靠帮助。云创业平台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利用在线云技术进行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并且通过网络虚拟通道,将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教学培训模式优化升级。

东北新型城镇化创意项目设计中,通过对先进技术服务形式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中的发展难题,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实践中,通过云创业平台的应用,可在线完成相关技术服务,学生可获取风险投资资金,并且开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业务模式,实现技术研发、物流和服务创新的全方位管理技术体制,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教学培训过程中,也应看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相关培训模式受到技术条件限制,难以获得全面推广和发展。具体教学工作中,相关培训业务人员应重视此问题,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

(五)构建人才培养制度体系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应看到人才培养机制和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注重在日常的项目培训中,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各项培训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实践教学中,大学校园应致力于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完善,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实现人才培养制度体系的实践应用。同时,考虑到项目培训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还需要对学校开展的各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9]。

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创新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应利用先进的技术应用体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手段和方法进行设计,使得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引导与促进作用。东北新型城镇化项目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均获得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自主性得到有效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应认识到培训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善于在实践教学环节对不合理的成分进行改进,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技术的升级完善,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技术人才。

高校方面经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方案,对于各项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和组织指导,对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为创新培养工作准备良好条件。相关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需要进行制度管理,促使各项组织培训工作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进行。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训工作制度尚且存在不健全、不合理的内容,致力于在日后的培训教学实践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使得教学培训形式和内容更加规范[10]。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城镇化人才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