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莹,杨元元,居兴刚,陈 琳,贾雪平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河南 洛阳,471000)
黄褐斑为皮肤科常见的色素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面颊部、额部等部位出现的深浅不一的黄褐色斑片为特点,皮损表面比较光滑,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可对患者心理和社交产生极大的影响[1]。临床常用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较多,如外用剥脱剂及激光等,其疗效也不一,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色素沉着、复发等情况,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应等方面均有待商榷[2]。氨甲环酸作为抗纤溶、止血药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其用于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3],其作用机制较复杂,并且还能够减轻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色素沉着,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滚针有刺激部位浅、操作安全简单等优点[4],近年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黄褐斑,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6]。为了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滚针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至我院就诊的1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285.28)岁,病程1~15年,平均的病程约(8.171.27)年,面中央型29例,面颧型 4例,下颌型7例;对照组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475.3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051.55)年,面中央型29例,面颧型6例,下颌型5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黄褐斑类型、病程)均衡可比(P>0.05)。研究开始前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材料已上报至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过评估后已通过。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20岁且小于60岁;②满足黄褐斑诊断标准[7];③病程大于1年且小于15 年者;④3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者;⑤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者;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③近3个月内接受过系统或局部治疗者;④合并先天性、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⑥不能配合治疗及按时复诊者;⑨面部存在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的皮损者。
两组均给予氨甲环酸片(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415),0.25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滚针1次/2周,两组均治疗3个月。滚针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清洁及消毒患者面部,操作者消毒双手,戴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检查滚针针尖圆活,无卷曲、偏斜及缺损,持已消毒滚针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沿面部肌肉纹理及骨骼形态均匀缓慢滚动1遍,操作顺序按照额头、面颊、眼周、鼻部、口周、下颌的顺序依次操作。黄褐斑区域可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治疗的次数,治疗以观察面部治疗部位皮肤红润为度,以达导引经气的目的。治疗后即刻及一周应用重组人碱性生长因子凝胶均匀外涂即可,嘱患者24小时内避免洁面。
1)按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8]判断疗效:①痊愈:消退面积>90%且色斑颜色基本消失;②显效:消退面积>60%且色斑颜色明显变淡;③有效:消退面积>30%且色斑颜色变淡;④无效:消退面积<30%且色斑颜色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2)症状评分:参照标准[9],对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两方面各占0-4分,评分越高的话,临床症状越重,症状积分为颜色与面积评分之和。3)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黄褐斑越严重,MASI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DLQI评分越高。4)复发率: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5)不良反应:用药或随访时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典型案例见图1-6.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MASI及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4。
随访6个月,观察组基本痊愈16例患者中,复发2例(12.5%),对照组基本痊愈11例患者中,复发4例(36.4%),两组基本治愈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症状评分比较()
表3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MASI 评分比较()
表3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MASI 评分比较()
表4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DLQI 评分比较()
表4 两组黄褐斑患者的DLQI 评分比较()
图1 患者1 治疗前
图2 患者1 治疗后
图3 患者2 治疗前
图4 患者2 治疗后
图5 患者2 治疗前
图6 患者2 治疗后
黄褐斑为皮肤科常见的皮肤色素性疾病之一,研究资料显示其在女性中的患病率较高且3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10],其病因仍不明确,多数认为与遗传、代谢异常、怀孕、日晒、化妆品等因素有关[11],近年来研究认为紫外线照射能加重黄褐斑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是紫外线刺激酪氨酸酶,引起黑素细胞释放大量黑色素,导致色斑变大,颜色颜色加深[12]。黄褐斑可影响患者外貌,短时间不可能消退及痊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临床上用于治疗黄褐斑的方法较多,如化学剥脱剂、药物及磨削等,但仍较为标准及规范的疗法,临床想根治本病极为困难[13]。临床证明治疗黄褐斑单一疗法疗效有限,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逐渐成为本病的治疗趋势。
中医认为滚针可疏通气血经脉,通达全身,消斑化瘀。有些研究认为滚针可通过调节VEGF等因子的水平,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治疗黄褐斑[14]。凭借滚轮上众多微小的针头用于刺激皮肤,借助皮肤强大的自愈能力,促进胶原增生,达到修复皮肤,减轻色斑的目的,也因为其具有刺激部位浅、操作简单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广泛运用于皮肤美容的领域。
氨甲环酸作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剂之一,其不仅能稳定凝血系统而且还可拮抗酪氨酸,减少酪氨酸的合成,抑制黑色素分泌生成,淡化及缩小色斑,以降低症状和MASI评分[15]。某些研究还认为,氨甲环酸能加速脂褐素及色斑溶解,促进碎片的吸收及排泄,从而达到抑制黄褐斑形成的目的[16]。
因此,临床上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对于提高黄褐斑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氨甲环酸及中医的滚针在治疗黄褐斑有效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发现滚针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皮肤症状、MASI及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滚针联合氨甲环酸片的观察组较单一口服氨甲环酸片的对照组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疗效。国内研究也证明,氨甲环酸片联合激光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尤其是服药较早或治疗周期较长的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17]。最后本研究探讨了两组治疗后的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均较低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两组的复发率接近可能与随访时间短,病例数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的回访观察。
黄褐斑病因复杂,内外因素均有,氨甲环酸联合滚针可以从多个途径改善黄褐斑,中西合璧,疏通气血经脉,通达全身,消斑化瘀的中医理论及减少络氨酸酶合成,调节VEGF水平、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刺激新生胶原蛋白等西医理论的支持。临床上滚针具有购买方便,性价比高,操作简便,创伤小操作安全,容易开展的优势。但临床应用时还是需要注意面部皮肤薄嫩,操作时一定注意速度柔和缓慢,力度平稳均一,带患者耐受后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力度,切忌力度过重。滚针与皮肤垂直,不可平行拖动滚针。操作后应用皮肤屏障修复制剂,如重组人碱性生长因子凝胶等等,并嘱患者术后24小时避免洁面及长期注意严格防晒。
综上,滚针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