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铭 崔 军
(1. 盐城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2.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自1947 年哈佛商学院首次开设创业课程以来,创业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1]277。人们逐渐达成共识——创业能力是可教的[2],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能带来一系列创业成果,如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知识和意愿,增加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3]。 尽管对可教性和目前取得的进展普遍达成了共识,学者们对创业教育究竟带来哪些影响仍然存在意见分歧[4]20。
有鉴于此,本文以创业教育研究的分支领域——创业教育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国际期刊核心文献,运用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近15 年来国际上发表的有关创业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并对部分高引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3 个问题:(1)近15年来国际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高影响力作者和文献有哪些? (2)使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创业教育的影响,其中的热点主题有哪些? (3)未来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前沿是什么? 希望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描绘有关创业教育影响的一些共性特征,其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的讨论将有助于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结果,并进一步证明其合法性。
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研究者以“entrepreneur* education”和“impact OR effect* OR role OR work OR evaluate OR assess OR efficacy OR efficiency OR outcome”为主题词在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文献年限从2004 年至2019 年3 月,跨度为15 年。 文献类型仅为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article),剔除了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书评(book review)、社论材料(editorial material)等共检索得到文献781 篇。 文献题录数据包含作者、期刊、标题、摘要、参考文献等。
研究者运用CiteSpace 软件,从作者、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cited reference)等维度分析所提取的文献,具体方法包括绘制知识图谱、提取关键节点文献、运用主题词聚类等。 首先利用聚类分析从宏观上梳理国际创业教育影响研究核心领域;其次利用关键词词频,考察具体研究热点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中心性最高的文献以确定国际创业教育影响研究中起核心作用的作者及文献,对部分关键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研究者首先检查发表文章的背景特征,如最突出的期刊出版物、高影响力作者及其国家背景,描述研究的总体趋势,然后,分析有关创业教育影响文献反映的热点主题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1. 数据的背景特征
2004 年以来国际上关于创业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半数以上文章发表于近5 年,尤其2016 年以来发文量大幅攀升。文献来源出版物涵盖了293 种期刊,主要是管理学和教育学类期刊,发表创业教育影响文章最多的11 种期刊占781 篇文章中的199 篇(25.5%),主要集中在商科和高等教育学领域(见表1)。
表1 文献发表的期刊排列
分析创新教育影响研究的地区分布有助于了解目前该领域的国别特征以及研究的不同文化视角。 如图1 所示,文献来自32 个国家和地区,发文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是美国(195/25.0%)。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各种教育思潮风起云涌,教育改革运动蓬勃发展,创业教育影响的研究应运而生,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研究大国。 其他开展研究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有一半以上的文献来自欧洲:英国(114/14.6%)、西班牙(78/10.0%)、德国(52/6.7%)等。 因此,目前创业教育影响研究是以西方视角的欧美学者为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文量位居第5(45/5.8%),其中2017、2018 两年共发表29 篇(占所有年份的65.0%),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最近几年不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以及高校的创业教育,国际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中国学者的身影。
图1 WoS 收录创业教育影响研究前10 名国家发文量
2. 高影响力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可通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分别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反映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 表2是近15 年来国际期刊发文活跃的10 位高产作者名单。 从这份高产作者名单里,我们发现研究者主要来自欧洲。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期刊发文活跃的作者国籍并没有局限于期刊的主办国家,而是相当国际化和多样化。 显然,由于享有一定的国际学术认知度,这些期刊吸引了大量国外优秀的稿源。
表2 高产作者名单(2004—2019 年)
被引频次是同行认知的一种形式,它一方面反映出学术群体对于学者的信赖和认可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者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高被引作者形成某一学科科研群体的核心。 表3 中列出近15 年来创业教育影响研究领域被引频次前10 名的作者姓名、单位及被引频次,其中马里兰大学的Scott Shane 以被引频次168 次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Per Davidsson 和Icek Ajzen,被引频次分别是103 次和101 次。 显而易见,近15 年来,这些作者在国际创业教育影响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是该领域学术共同体的核心人物。
创业教育影响研究领域的高影响力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等国家。 但是,近5 年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 经统计,近15年在SSCI 所收录的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的中国学者逐年增多,总共发表了45 篇论文,其中发文量在3 篇以上的中国学者均来自中国内地。
表3 高被引用作者名单(2004—2019 年)
由于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因此高频关键词表征了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要主题。 研究者利用CiteSpace 统计近15年SSCI 数据库中创业教育影响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中心性,并对部分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表4 是由CiteSpace 软件统计得出的近15 年间国际期刊的高频关键词以及高中心度的关键词。 而图2 则是由CiteSpace 软件所生成的近15年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视图,即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图。 图2 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而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 基于CiteSpace 软件生成的研究热点视图将高频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关键词的聚类关系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可视化视图让读者能迅速辨识出少数具有较强解释意义的关键点。 通过分析热点视图的关键点,不仅能够识别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且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传统词频分析方法无法说明的新现象和规律。
表4 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表(2004—2019 年)
通过表4 可以看出,出现次数大于40 的关键词有15 个,包括“创业教育”“成就”“影响”“创新”“(经济)增长”“(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性别”“观念”“意图”“创业意向”“知识”“自我雇佣”“管理”“计划行为”等。 中心性不小于0.08 的关键词有“成就”“影响”“创新”“(经济)增长”“创新意图”“新生创业者”“人力资本”“行为”“网络”“经济发展”“决策”“创业教育”。 图2 呈现的是一个基于“创业意向”“人力资本”“聚集”“国际创业比较”“绩效评价”“乌干达”“风险资本”“高校环境”“技术转让”等高频关键词所形 成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图2 创业教育影响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研究领域,创业教育受到在创业方面有不同兴趣和理论取向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比较分散[4]20-47。 例如,一方面,创业理论家仍在争论创业是一种后天行为还是一种先天特征,并质疑其可教性;另一方面,由于创办更多新企业能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继续倡导创业教育[1]277。 此外,雇主会认为聘用接受过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将带来更多新的经营方式,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和新的营销方式。 同时,学生希望在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力,实现他们的职业理想。 因此,主体的多样性对评价创业教育的影响指标,甚至方法论提出了挑战。
分析高频率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可发现,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目前文献中最常见的影响指标既包括与个人变化有关的主观的影响指标,如创业意向、知识技能、感知的可行性等,也包括客观的或社会经济的影响指标,如初创企业数量、经济增长、技术转让、风险投资表现等。 因此,目前的创业教育影响研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衡量其总体进展的研究;二是衡量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创业课程等创业教育与主观(如个人变化)或客观(如创业行为)影响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于主观的影响指标,迄今为止最常见的是创业意向。 大多数研究者的分析文章都发现,创业教育对参与者的创业意向产生了可衡量的影响[5-6]。 除了创业意向,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其他主观影响指标,包括心理变量(如态度、观念、兴趣、信心)和自我效能[7-8],感知的可行性[9],知识和技能[10]。
其他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与创业成果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因素,如对不确定性和模糊的容忍度[11]、乐观人格倾向[12]和心理归属感[13]。 这说明,研究创业教育影响要考虑参与者的背景特征。此外,Bae 等学者发现文化价值观在其中充当了调节作用,如高集体主义文化或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加深了对创业的影响[14]217。 还有研究发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性别也不是重要的中介变量[1]277。 有些研究强调创业教育对培养创业激情的作用[15]。 一些学者还使用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16]249、学生的成就需求[17]和学生实际变化,如创业行为和毕业生业绩[18]等指标衡量创业教育影响。
除了上述主观指标,研究还关注创业教育对客观的或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风险投资表现、经济增长情况等。 兰格(Lange)等学者的一项长达25 年的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对毕业生有长期的积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毕业生初创企业数量提高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 此外,一些学者衡量了创业课程对社区的贡献程度, 如技术转让,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16]249-271。
虽然大多数影响力较高的文献都报告了创业与影响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关系并不显著。 Storen 对挪威2 827 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比其他毕业生更频繁地自我创业[20]。 Martin等发现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但对包括初创行为和风险投资业绩(如财务成功和个人收入)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21]。 因此,现有研究不能充分说明创业教育具有积极影响。
突现词能准确地反映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利于把握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提取和生成了近15 年来基于SSCI 的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突变术语表(见表5),其中突变强度较高的术语主要集中和体现在创业教育理论、创业教育影响指标、国别和性别等维度上,反映了国际创业教育影响的最新研究动态。
通过图2 和表5 以及对所选论文的内容分析发现,研究文献采用的理论观点中,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占据了主导地位,如Fayolle 等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来衡量创业教育计划的影响[22]701。 评价创业教育的主要影响指标中,创业意向是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热点。 研究前沿分析还表明,未来研究要提供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更详细的信息,才可以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现有研究对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描述比较模糊,而这对其他学者或教师则是重要的细节。 教学模式的不同会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效果[23]。
突变术语“技术”“经济增长”等意味着除了主观和短期的影响指标,如创业意图之外,未来的研究倾向于用创业意向之外的其他教育成果作为创业教育影响的评价指标,如创业行动、创业型职业抱负、创业能力、业务绩效和社会贡献等[24]。
分析突变词还发现,学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非洲国家和中国,探讨这些新兴地区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也开始受到关注。 有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有性别差异,如Wilson 等发现,创业教育对女性自我效能的影响大于男性[25]。 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太少,还不足以证明创业教育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Bae 等人发现,在控制了男性和女性教育前的创业意向变量后,创业行为与接受创业教育后的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14]217-254。
表5 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突变术语表(2004—2019 年)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影响力较高的文献都报告了创业与影响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关系并不显著。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并不是证据确凿的,甚至还有研究发现创业教育课程带来消极的影响。 因此,现有研究不能充分说明创业教育显示出积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指标,比如创业激情、创业灵感、创业心智、创业能力等[26]。
目前的创业教育影响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衡量创业教育总体进展,如初创企业数量、经济增长、技术转让、风险投资表现等的客观影响指标的研究;二是衡量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个体变化的主观影响指标,如创业意向、知识和技能、感知的可行性等的研究。 其中占主导的是创业态度、创业意向等主观影响指标,且倾向于关注短期的影响指标,较少有创业教育对毕业生长期影响的跟踪调查。 迄今为止最常见的是有关创业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创业意向是主要的影响指标。
虽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27],但创业意向是否能转化为创业行为,需要更多地研究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转变。 为什么一些高创业意向的学生毕业后创业,而另外一些学生尽管有很高的创业意向,却没有产生创业行为? 创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另外,在我们的分析样本中也很少有研究分析个体创业特征的发展,如思维方式改变,自我反思行为等,而这些都是衡量创业教育影响的重要指标。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揭示创业教育影响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内部作用机制。
部分学者认为,现有研究之所以不能充分说明创业教育有积极的影响,部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14]217。 绝大多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其他如教学干预的性质和环境以及学生背景因素也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因此,不能忽视具体的人群和环境因素,如学生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创业经历、大学类型、文化和国情等。 性别差异是造成研究发现矛盾的因素之一。 此外,对于较少接触创业的学生来说,创业课程会提高他们的创业意向、态度和自我效能[28];对于已经具有创业经历或以前创业意向较高的学生来说,其影响通常较弱[22]701-720。 一些重要的文化层面的因素,如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也可能与其他影响因素产生互动效应[14]217。 这进一步说明,研究创业教育影响要考虑学生背景和教育环境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创业课程,最终取得更有效的学习过程、环境以至成果。 因此,研究者需要探索哪些因素(包括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调节了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关系。
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29]。 然而,研究者注意到,现有研究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创业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教师就会随意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教育的预期效果就不确定。 此外,没有对课程教学详细深入的细节描述,也就无法提高研究之间的可比性。 因此,在评价创业教育的时候,无法对接受评价的具体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合理的解释。 本研究发现,很少有直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影响的研究。 考虑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不断增加,我们是否应该要求提供有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证据? 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影响是理解创业教育影响重要的、有意义的途径。创业教学法的差异性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创业教育对学生具有正面的影响,而有些创业教育对学生没有影响甚至是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现有研究侧重于对创业教育接受者的创业态度、知识、能力和行为的研究,今后可以覆盖其他利益相关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探索创业教育对教师、捐赠者或投资者,乃至社区的影响。 其次,未来研究可以在研究方法上加以改进,研究创业教育影响的调节因素以及具体的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阐明创业教育影响的复杂性,对创业教育过程及其影响提供解释。 再次,虽然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是未来创业行为比较可靠的预测因素,但是这些态度或意图何时以及如何开始建立并转化为行动需要进行更持久深入的研究。 最后,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不同的创业教学法对学生影响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