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公众体育健身状况调查分析

2020-07-16 14:12李永娣
市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场所满意率城镇

李永娣 潘 勇/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了深入了解三门峡市群众体育开展情况,掌握公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频次、时长、强度、场所等信息,把握三门峡市城乡居民对体育健身“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征求公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们于2020年3月到4月,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对三门峡市1000位年龄在16—75岁之间的城乡居民开展定量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数据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参加体育锻炼基本特征

1.近七成受访者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健身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受访者每周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频率达到1次及以上。其中,“每周1—2次”的比例为22.6%,“每周3—4次”的比例为16.0%,“每周5次及以上”的比例为28.9%。还有32.5%的受访者表示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每周不足1次”。

分性别看,不同性别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频率没有明显差异,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每周1次及以上”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67.6%和67.3%。在高频率(每周5次及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方面,男性受访者明显高于女性,“每周5次及以上”体育健身锻炼男性受访者提及率为30.3%,女性受访者只有14.5%。

图1 不同学历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频次情况(%)

分学历看,低学历(初中及以下)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频率呈现哑铃型,即“每周不足1次”(可以比喻为不锻炼)和“每周5次及以上”(可以比喻为天天锻炼)两个极端比例均较高,分别为42.8%和31.9%。而高学历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频率呈现纺锤形,即“每周不足1次”和“每周5次及以上”两个极端比例均较低,均在三成以下。中等学历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比较均衡。

2.有锻炼习惯的受访者中,近九成每次体育健身锻炼超过30分钟

我们将“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定义为有锻炼习惯,针对这类受访者进一步询问了锻炼时长、强度、场所等信息。调查结果显示,675位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的受访者中,体育健身锻炼时长在“30—60分钟”的比例最高,为61.9%;其次为“60分钟以上”,比例为27.9%;“30分钟以下”占10.2%。

分性别看,男性受访者锻炼时长超过女性。90.8%的男性受访者锻炼时长超过30分钟,其中:锻炼时长在“30—60分钟”的比例为58.0%,“60分钟以上”的比例为32.8%。女性受访者只有88.0%锻炼时长超过30分钟,锻炼时长“30—60分钟”和“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8.5%和19.5%。

图2 不同性别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时长情况(%)

3.有锻炼习惯的受访者中,超过九成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属于中小强度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675位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的受访者中,体育健身锻炼中等强度(指与平时相比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的比例最高,提及率为54.5%;其次是小强度(指与平时相比,呼吸、心跳变化不大),提及率为41.8%;大强度(指与平时相比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提及率相对较低,比例为3.7%。

4.“居住地附近的公园”“公共体育场馆”“公路/马路”是有锻炼习惯的受访者参加锻炼的主要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675位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的受访者中,以“居住地附近的公园”为主要锻炼场所的比例最高,为37.3%;提及率超过20%的还有“公共体育场馆”(25.5%)和“马路 /公路”(22.8%)。“家里”(18.4%)、“小区附近的健身场所”(17.2%)和“小区内”(10.9%)的提及率也在10%以上。“学校体育场馆”(3.6%)、“单位内部体育健身场所”(2.4%)和“商业体育场馆/健身房”(2.2%)等场所提及率均在5%以下。

图3 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场所情况(%)

二、对体育健身“软硬件”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为了解受访者对体育健身“软硬件”的满意度评价,我们将“软硬件”细化为“锻炼场所与设施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组织开展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健身知识普及工作”“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管理及维护维修”等4方面,设置“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了解”6个选项,方便受访者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000位受访者中,21.5%的评价为“非常满意”,26.9%的评价为“满意”,28.8%的评价为“基本满意”,评价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7%和5.2%,还有440人次表示“不了解”,比例为11.0%。

1.受访者对体育健身“软硬件”各方面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

分项目看,剔除选择“不了解”选项后,所有分项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均在80%以上,其中“组织开展体育赛事、体育活动”方面满意率最高,为88.7%;其次是“锻炼场所/设施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满意率为87.8%;再次为“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健身知识普及工作”,满意度为84.9%;“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管理及维护维修”满意率最低,为83.8%。

附表 受访者对当地各项体育健身“软硬件”方面的评价

2.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对体育健身“软硬件”各方面满意率均高于农村受访者

图4 不同地域受访者对当地体育健身“软硬件”方面的评价(%)

分城乡看,除“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健身知识普及工作”城镇受访者满意率比农村受访者高9.6个百分点以外,其他三个分项均高10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对“锻炼场所/设施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评价城乡受访者差异最大,城镇受访者满意率比农村受访者高12个百分点。

三、公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农村受访者体育健身锻炼频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受访者中有41.2%的表示锻炼“每周不足1次”,城镇受访者的比例为25.5%,农村比城镇高15.7个百分点。在高频率(每周5次及以上)锻炼方面,城乡受访者比例基本持平;中低频率体育锻炼方面,城镇受访者明显高于农村受访者,“每周3—4次”锻炼城镇受访者比例为18.7%,农村受访者为12.6%,城镇比农村高6.1个百分点;“每周5次及以上”锻炼城镇受访者比例为25.9%,农村受访者为18.5%,城镇比农村高7.4个百分点。

图5 不同地域受访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2.低年龄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低于高年龄受访者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高频率锻炼成正相关关系。年龄在16—29岁人群高频率(每周5次及以上)锻炼的比例仅有18.0%,30—39岁人群高频率锻炼的比例上升至19.5%,40—49岁人群上升到29.6%,50—59岁人群上升到44.7%,60—75岁老年人高频率锻炼的比例达到51.1%。

图6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情况(%)

3.农村地区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滞后,受访者满意度低

从满意度评价看,农村受访者对“锻炼场所/设施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满意率为80.9%,比城镇受访者低12个百分点。农村受访者中有31.9%表示“基本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7%和11.4%。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农村受访者的广泛认可。

从参加体育锻炼场所看,农村受访者参加体育锻炼场所中“马路/公路”提及率最高,为37.2%;城镇受访者参加体育锻炼场所提及率最高的是“居住地附近的公园”,提及率为50.0%。由此可见,农村体育健身锻炼场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健身需求。

4.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接受专业指导率低问题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675位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的受访者中,87.9%的受访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指导/自学”。接受专业人士指导,包括专业教练指导(4.1%)、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0.7%)合计比例为4.8%。其他“同学、朋友、同事相互指导”(3.9%)、“学校教育”(3.4%)、“网络、电视视频”(1.9%)和“社会短训班”(0.4%)提及率均在5%以下。

5.工作单位、基层社区、各类体育协会在组织群众开展体育健身锻炼方面缺位

调查结果显示,675位每周“锻炼1次及以上”的受访者中,以“自己练习”为主要锻炼形式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60.7%;其次是“与朋友、同事一起”,比例为34.4%;再次是“与家人一起”,为 30.7%。“单位组织”(4.6%)、“社区组织”(2.5%)和社会体育协会组织(1.8%)提及率均在5%以下。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群众性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参与度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缺乏体育设施,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有关部门在努力满足城区市民需求的同时,需要加大力度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简易实用的体育基础设施,方便农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实现让想健身的群众“有地方可去、有项目可参与”。建设场地的同时,在各乡镇、村积极培养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知识的热心人士,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把更多科学、健身知识送到村民身边,提高农村居民体育健身锻炼的参与度。

2.以社区为依托,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当前,贴近社区特色的体育活动较少、群众参与面不广问题较为突出。社区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场地、设备、专业教练等软硬件,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家庭亲子趣味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社区赛事,吸引更多的群众投身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3.发挥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为群众提供专业体育锻炼指导,提升锻炼效果

调查发现,三门峡城乡居民获取体育锻炼知识、技能以自学为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并且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采用上门教学、集中观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群众体育科学锻炼的辅导和培训,吸引更多群众科学、合理、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取得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4.发挥各类体育协会的作用,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迈向高质量

目前,三门峡的体育协会等组织数量少,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存在组织不健全、活动经费欠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体育协会引领全民健身氛围没有形成。今后要认真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构建政府主导、社团组织、社会参与的新格局,努力使每一名健身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组织,引导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站点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场所满意率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文化边城镇远
远离不良场所
人口与就业
恋爱场所的变化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